劉紅梅
【摘 要】本文提倡新課改下教師需要精心的規劃和設計教學內容,正確的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教學范圍內進行自主學習,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分析: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教學問題;以欣賞鼓勵,引導學生發展自我。
【關鍵詞】“精教” 質感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080-02
根據教學經驗歸納考試內容、讓學生死記硬背重點難點、灌輸零星碎片的知識點,是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極為常見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過程使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無趣,教學質量事倍功半,磨滅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興趣,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也有著一定的限制性。面對以上問題,語文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觀念和思想,正確理解和實施新課改的教學主旨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教案,引導學生去發掘教材內容所涵蓋的文化意蘊、歷史典故、風俗人情等知識,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互促、合作的能力,積極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
一、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通過合適的方式(如:表演、朗誦、比賽、接龍、演講等方式),將知識展示出來的過程,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已經成為當前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生動有趣、形象活潑的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知識。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了解教材的內容特質,以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為目的,緊扣教學內容,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語文教學活動,把常規的教學內容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累知識、靈活運用。
例,《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大家都知道小說是擁有眾多讀者的一種文體,它可以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現出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在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抓住小說的這一文體特點,讓學生先把文章熟讀,了解本文的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之后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文章內容在課堂上進行生動再現,在選擇人物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這個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先根據作者的描寫和自己的理解揣摩林黛玉、賈寶玉、外祖母、迎春、探春、惜春、王熙鳳、賈政等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對身邊同學的了解,選出適合扮演文中各個人物的“演員”,這個選取的過程一定是學生特別快樂、釋放活力的環節,有的學生想扮演貌美靈氣的絳珠仙子林黛玉卻不好意思毛遂自薦、有的學生不想扮演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潑辣張狂的王熙鳳卻被同學們擁簇推薦……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對不同的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特點的分析、對比,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相信學生對這一篇文章的內容會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學生對于這樣一堂有趣的語文課也一定會記憶猶新,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習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二、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教學問題
利用教學問題進行教學,也就時下熱門的問題教學法,那么什么是問題教學法呢?顧名思義,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把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獨自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掌握知識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的時候需要“精”——精心、精細、精巧,每一個問題看似單一,其實問題背后涵蓋著教材內容的知識點,教師的問題需要構成一個知識結構網,讓學生樂于往里鉆,好奇地去窺探“網”里的知識海洋。
例:學生在學習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時,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兩個預習作業(這個作業內容也就是教師根據內容所設計的教學問題):
1.讓學生在課下把文章預習一遍,通過預習的過程,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標示出來。(這一步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2.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向學生提出幾個具有延伸性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
①俄國19世紀的社會是什么樣的一種狀態?你知道俄羅斯的現任總統是誰嗎?
②通過閱讀契訶夫的這篇文章,你認為契訶夫寫作的文筆特點是什么?他的作品有什么特征?
③“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中除了你知道的契訶夫以外另外兩位是誰?你閱讀過他們的作品嗎?
④契訶夫為什么要在文中勾勒出“別里科夫”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想透過別里科夫這個人物表達什么?
⑤“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連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不受外界影響。”為什么契訶夫要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把別里科夫的“套子”描寫的如此詳細?想通過這個“套子”的描寫反映什么社會現象?
⑥專治、禁錮的沙皇統治給當時的俄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副作用?產生了哪些社會詬病?
⑦用200—300字,利用你所了解的契訶夫的寫作手法描寫一位你的親朋好友。
三、以欣賞鼓勵,引導學生發展自我
第斯多惠認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毙蕾p學生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具備的本能,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僅是教學成果突出,還應懂得、舍得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引導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要不吝嗇的贊美和鼓勵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卓越的自我成就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動力,在學生的作文本上寫幾句表揚的話語、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給予一個肯定的微笑、在學生與教師持有不同觀點時鼓勵性的點一點頭,這些看似微妙細小的動作,對于學生來說卻起著神奇的助推作用。
教師對學生的欣賞就是要走進學生的內心,看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肯定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心,允許學生的失敗,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平等的尊重和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讓學生敢于在教師和教材面前提出質疑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才是新課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的真正落實。
總而言之,新課改下,教師需要及時地進行教學思想修正,正確的去理解并滲透新課改的主旨思想,掌握好一節課的內容發展、思維拓展方向,通過精心的規劃和設計教學內容,正確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打造質感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組.高中語文教學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龔志民.高中語文教學手記(必修1—3冊)[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3]謝爾.高中語文基本課型教學模式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陳勁松.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教學探索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5]周小蓬.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踐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