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琴
【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從歌曲歌詞的內涵、歌唱情感的抒發與歌唱的靈活運用入手,探討了歌唱與高中地理教學有機結合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歌中藏真知,凸顯地理生活化;唱中寄情思,提高教學感染力;用中添活力,增強學習自主性。
【關鍵詞】高中地理 歌唱 地理知識 感染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133-02
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一般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模式,這種知識的單向傳輸與枯燥的講解分析造成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嚴重的打擊。音樂歌唱是一種具有感染力的藝術,能夠表達豐富、獨特的情感,變僵硬的知識點為生動形象的歌詞,為高中地理教學增添更多的活力。既有其情感上的感染力,能夠打動聽者的心靈;同時,音樂曲目中的歌詞還蘊涵了較多的地理元素,可以作為地理教學資源,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地理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入了解;音樂歌曲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抒發方式,可以作為疏通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提高學生在地理學習上的積極性、主動性。本文聯系高中地理教學的實際經驗,就如何發揮歌唱在地理教學中的優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一、歌中藏真知,凸顯地理生活化
相對于繁瑣復雜的知識傳輸,歌曲在文本上較為簡短、記憶性更強,能夠從生活、藝術的角度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領悟能力。在我國現有的音樂作品中,已有較多的歌曲與地理聯系極為緊密,教師必須要靈活運用這些曲目,在課堂上導入這類優秀、生動的教學素材,促進地理知識的淺顯化、生活化。同時,教師在歌曲的選擇上也應該把握適度與針對的原則,即教師不需要將所有的歌詞都拿來分析、探究,而是充分發揮歌唱的“輔料”“調味”作用,從歌名、歌詞中挖掘可利用的信息,有目的地穿插到教學之中。
例如,在歌曲《天路》中有歌詞:“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惫P者在分析中國交通運輸布局時就引入了這首歌。首先筆者以歌曲為引子,提出與青藏鐵路相關的問題:“請大家結合歌詞談談為什么要將青藏鐵路稱為‘天路?”、“為什么我們國家要排除萬難、修建青藏鐵路?”與歌詞緊密結合的問題讓學生提高了對青藏鐵路了解、分析的興趣,學生挑揀出“雪域高原”、“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等詞句,分析了青藏高原的地貌、地勢以及長期以來在交通運輸上的不便,聯系地理與實際對問題進行了解答。又例如,筆者在分析東北地區區域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引入了《故鄉黑龍江》,讓學生從歌詞“四季分明冬天最漫長,春有那百花開夏有稻花香,秋有明月照冬有白雪牡”中分析黑龍江等東北地區的四季氣候、地勢地貌,突出該地區的地理特點,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分析東北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原因。
但是教師在引入歌曲的同時,不能忽視傳統的教學法,應該充分結合圖表,將歌詞靈活轉化為專業化的用語,這樣才能避免歌曲引入的主旨出現偏差,讓學生能夠有機結合歌曲與地理知識。另外,教師應該在引用歌曲的過程中對歌詞進行反復的推敲,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擴充對音樂的涉獵視野,提高對歌曲的鑒賞能力。
二、唱中寄情思,提高教學感染力
在實際教學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自己演唱歌曲,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情感與思考,這是對歌曲情感藝術的巧妙利用。在當前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理性化,采取的教學方式也較為僵硬,這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嚴重的打擊。為了實現歌唱對學生情感的觸動,教師應該盡量選擇歌曲風格積極向上的、歌詞朗朗上口的,且能夠被學生主動接受、主動理解的經典曲目、時尚曲目,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在心中的共鳴,為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筆者在講解世界地理的亞洲部分時,并沒有讓學生直接接觸書面化的地理知識,而是讓學生先學唱《亞洲雄風》這首歌,通過“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將亞洲地區的山、河等地貌進行了藝術性的描述,在曲調上也較為高昂奮進,能讓學生在演唱的同時腦中自動浮現出亞洲地勢的壯麗畫卷。在演唱完歌曲之后,筆者捕捉了學生在興趣與情感上的最高點,將地理知識中亞洲的地形、河流知識與歌曲進行了結合,詳細地闡述了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亞洲有哪些高大的山脈?這些山脈是怎樣分布的?亞洲有哪些河流發源于高大山脈,分別注入哪些大洋?”這種由歌唱到分析、由分析到理解有效地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除此之外,筆者還利用歌唱與地理教學的有機結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又例如,筆者在講解“長江流域”時就讓學生演唱《長江之歌》,讓學生從“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歌詞中感受到中國大好河山的壯美秀麗,讓學生自發形成一種對長江的依戀、對祖國的依戀。
這就要求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率先用歌唱感動自己,培養自己對地理教學的熱愛,對奇妙自然與偉大祖國的熱愛,這樣才能提高歌唱的感染力,讓歌曲的引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揮“畫龍點睛”的正面作用,打破傳統教學的死搬硬套與陳詞濫調。
三、用中添活力,增強學習自主性
在運用歌唱教學法、借助藝術增強地理易學性、情感化的同時,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去唱出自己對地理的理解、唱出對地理的喜愛。另外,教師還需要增添歌曲本身的活力,鼓勵學生在耳熟能詳的樂曲中填入與地理知識息息相關的歌詞,這樣才能讓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認識與思考,并加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與創造力,這樣才能打造互動、生動的課堂,為地理教學融入更多的趣味性。
例如,在講解大氣環流的過程中,筆者就引入了一首由《十年》改編的歌曲:“無自轉海陸差異的地球,只會看到單圈環流;在赤道上升,在極地往下沉。一旦有了自轉就有偏轉,形成了三圈環流,在中緯度有西風,在高緯度有了東風……直到和他做了多年朋友,才發現東亞氣流,不是向東南流,就往西北而流?!边@種歌詞改編的運用不僅讓學生提高了對大氣環流知識點的興趣,也使得學生開始嘗試自己去找到與地理知識緊密聯系的歌曲、改編具有感染力、趣味性的地理歌曲。在講解“常見的天氣系統”時,筆者就試著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或者改編與氣候相關的歌曲。有的學生在網上找到了改編版的《癡心絕對》,用歌詞“天氣的短暫,不同于氣候概念,氣候是長時間平均表現……在北半球的海陸之間,溫濕都會隨著季節改變”來反映常見的天氣系統的主要特征;有的學生引入了《四季歌》、《北國之春》、《春之歌》、《金風吹來的時候》,在演唱的同時為同學詳細地解釋了歌詞,并找到了歌曲與地理知識的聯系;有的學生則專門對歌曲中包含的錯誤進行了糾正,樹立了學習上嚴謹認真的態度。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演唱”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包容心,這是因為學生自身編寫歌詞以及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有限,在“演唱”時可能會出現些許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體諒學生、鼓勵學生。
柴可夫斯基說過:“音樂是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只有音樂能夠說明安靜和靜穆?!币魳吠瑫r也能夠打開學生的心門,拉近學生與地理知識之間的關系。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音樂引入的重要性,通過“歌唱”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在地理情感上的培養,并且給予一定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歌曲、改編歌曲、理解地理。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