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劉起+李帥+偉業
【摘 要】以2013—2015年廣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中的鄉土地理試題為例,對鄉土地理試題命制的背景、鄉土地理試題的總體情況、鄉土地理試題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并對鄉土地理試題命制進行反思。
【關鍵詞】普通高中 鄉土地理試題 學業水平考試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154-02
近幾年,在全國各地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都有部分試題涉及當地的鄉土地理知識。本文從鄉土地理試題命制的背景、鄉土地理試題的總體情況、鄉土地理試題的主要特點等方面,對2013—2015年廣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鄉土地理試題進行研究,并對鄉土地理試題命制進行反思。
一、廣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鄉土地理試題命制的背景
鄉土地理中蘊藏著大量有價值的、貼近實際的教學資源。借助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規定鄉土地理為必學內容,并且規定鄉土地理的范圍可以以縣為單位,也可以以地級市或省(直轄市、自治區)為行政區域。《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地理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而鄉土地理是地理教學向學生生活延伸的重要陣地。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考。這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以及“促進教育的健康發展”。同時,這也給學考試題的命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廣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鄉土地理試題的總體情況
2013年12月,廣西招生考試院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及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要求,第一次命制了地理學考試題。在2013—2015年的學考試題中,每年都有鄉土地理試題。本文從分值、考查內容、材料呈現形式以及考察能力等方面進行統計,見表1。
根據對廣西普通高中近三年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中鄉土地理試題的匯總和分析可知,從試題數目來看,選擇題出現了16題,平均每年約5.33題。綜合題出現了8問,平均每年出現2.67問。從分值來看,三年共46分,平均每年約15.33分。從材料呈現形式來看,文字表述出現了9次,圖(含景觀圖、模式圖、示意圖等)出現了8次,表格出現了1次。從考察能力看,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考查了9次,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了10次,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考查了2次,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考查了4次。
從考查內容來看,必修1主要考查廣西晝夜長短變化、廣西影長變化、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石灰巖的巖石類型、桂林山水反映的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必修2主要考查廣西人口遷移、城市服務范圍、廣西木材加工業的優勢條件、產業集聚、廣西成為全國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的自然條件、生態產業園區產生的工業聯系及產業園區的核心企業、廣西某生態農業、電影《劉三姐》中某山歌蘊含的人地關系等。必修3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分布、石漠化、能源豐欠程度、紅水河水電梯級開發、廣西承接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優勢等。
三、廣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鄉土地理試題的主要特點
近年來,在廣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對鄉土地理試題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并形成了顯著的特點,具體如下:
1.素材選取注重公平性。2013—2015年廣西地理學考試題的命制,充分考慮全區地理環境的差異,選取對全區考生具有普適性的內容,試題很少涉及廣西具體區域的地理知識。即以廣西背景素材為試題載體,主要考查系統地理知識,并借此形成試題的地方性特征,如喀斯特地貌、紅水河水電梯級開發、廣西承接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等。
2.以主干知識考查為主。從知識點考查對比來看,三年的鄉土地理試題的考點主要側重于晝夜長短變化、地質作用、巖石類型、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口遷移、城市服務范圍、工業區位、產業集聚、人地關系、能源開發以及產業轉移等,充分體現了以主干知識考查為主的特點。
3.注重基礎,強化能力。以2014年為例,19題、27題、33題、34題等鄉土地理選擇題分別考查了河流梯級開發、產業轉移、工業聯系以及產業園區核心企業等基礎知識。并且,上述試題的難度系數分別為0.81、0.85、0.80、0.98,難度較小。不過,上述試題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各2次,充分顯示了在注重基礎的前提下,強化能力考核的特點。
4.試題注重人文關懷。2013—2015年廣西地理學考試題的題干、試題、情景材料等語言表述處處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比如,2015年第39題第3問的題干為“針對圖乙中出現的生態問題,請你從保持水土方面提出兩條合理的治理措施”,語言親切友好。另外,地理圖表簡潔、清晰、美觀,具有藝術感染力。比如,2015年第31題展示的桂林山水景觀圖,圖件簡潔、美觀,令人賞心悅目。
四、廣西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鄉土地理試題的反思
從近三年廣西學考地理試題來看,鄉土地理試題較好地實現了命題設想,取得了良好的測試效果,初步形成了一些命題的地方特色。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和討論的地方,具體如下:
1.加強地圖技能的考查。地圖是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源泉。中學地理課程中的識圖、繪圖、用圖能力的培育應是地理素養的關鍵所在。從材料呈現形式來看,2013—2015年廣西地理學考試題中的鄉土地理試題沒有出現地圖。在廣西學考鄉土地理試題的命制過程中,應該融入相關的地圖,以此加強對地圖技能的考查。
2.進一步凸顯地理實踐力。在試卷中適當引入鄉土地理知識,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也切實貫徹了“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的新課改理念。2013—2015年廣西學考鄉土地理試題融入喀斯特地貌、全國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紅水河梯級開發等鄉土地理知識,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在未來的試題命題過程中,應該進一步關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西部資源富集區、西江經濟帶、平果鋁等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從而進一步凸顯地理實踐力。
3.嘗試命制開放性試題。新課標理念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針對這種全新的理念,各地的學業水平考試越來越多地命制開放性試題。結合鄉土地理材料設計開放性試題,能夠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4.探索學考與高考的銜接。《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考,這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學考與高考分屬不同考試類型,學考是水平性考試,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這就需要深入探索學考與高考的銜接問題,例如,可以對高考和學考中的鄉土地理試題進行對比研究,從而探索學考與高考中鄉土地理試題的銜接。
【參考文獻】
[1]侯劉起,李帥.基于鄉土資源的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J].地理教學,2016(4)
[2]彭繼遠.中國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課程[J].課程·教材·教法,1984(4)
[3]趙小漫.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研究——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行動研究的高中地理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及教學實踐”(2015B002)
【作者簡介】侯劉起(1986— ),男,河南駐馬店人,南寧市第一中學科研處副主任,碩士,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李 帥(1986— ),女,河南駐馬店人,南寧市第一中學地理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廖偉業(1968— ),女,廣西橫縣人,廣西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教學論。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