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鴻余
【摘 要】闡明情感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提出教師個人魅力是美術教學動力轉化的基礎,在教學中要把情感教學因素作為美術知識傳遞的重要媒介,利用情感交流工具促使美術課堂教學拓展與延伸。
【關鍵詞】美術 情感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167-02
美術教學活動是一個充滿激情、互動和情感交流的教學活動,師生之間、美術與人的認知之間都存在著一個情感交流與溝通的過程。美術教學活動是一個綜合、系統的實踐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將美術知識教學、繪畫技能學習和美術作品鑒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特定環境和特殊氣氛下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進行溝通。情感是貫穿于整個美術教學活動過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要素,是實現知識的有效傳遞的重要媒介和載體,就如同牛奶中的發酵因子一樣使其形成濃郁酸奶的香醇。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也是如此,情感的存在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在美術教學活動的情感交流與體驗中,教師的情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并在其中起著激發、調節的作用。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將以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情感教學作為主要研究切入點,對情感教學的基本概念,情感教學對美術的重要意義以及美術情感教學的策略等內容展開闡述與分析,以期待能夠推動美術教學的發展。
一、情感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對人的一種態度。情感有積極、合理、向上的一面,也有其消極、不合理、不健康的一面。”蘇聯著名教育家在其教育理論中就曾經這樣說。向上的情感能夠促進人們學習,使大腦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在美術學習中,情感對學習者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學習中感情、學習感覺、整體的情緒、學習態度等,這一點無疑適合藝術類課程教學。情感對于美術學習過程的效果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充分認識和研究情感問題對學習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盡力引導學生向良性發展的軌道上前進,利用并且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營造積極、健康的情感氛圍為美術學習服務,同時,要盡可能地消除或者克服消極、不合理的情感所引發的一些問題。正是基于這樣的思想,西方的一些理論家更多地認為情感在事情發生中具有重要的驅動力。
二、情感對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情感交流過程推動美術教學的發展
在美術學習與應用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教學關系中存在著一種情感的交流與互動過程。美術的理解和知識表達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通過這一流動過程進行有效地傳播。當然了這一過程是可以進行實地感知和感受,但是確實無法用眼睛去觀察的,需要在內心里進行捕捉和回應。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必須是在一定的基本條件之上,它必須是美術教材教學的需要及其內部蘊含情感的要求。這兩者需要有效地表達,所以出現情感交流。教師就是在教材教學的感悟上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將自己的情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噴薄而出,對學生的情感反饋進行鼓動、激發和發掘,從而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實現情感的交互對應。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是在良好教學環境下表達出來的,并且在這個環境氛圍下相互感染與熏陶。
在美術課堂教學環境下,教師是重要的情感傳遞的發起者和引領者,就如同一粒種子力圖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生根發芽。教師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展現出美術教學的熱情和激情,始終使自己處在一種激情滿懷、自信的精神狀態中。只有這樣積極的情感才能觸動學生的情緒,使整個教學氣氛變得積極起來。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是很容易產生流動與傳遞的,教師的教學情緒會影響學生、學生的情緒又會影響教師,并且學生之間也會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整體的情感流動過程。比如說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可是學生卻沒有達到老師要求,而在情緒上流露出消極的情感,那么學生就會產生相應的情感狀態,使整體的教學進程受到影響。相反的,如果教師始終保持積極的情感,那么無論學生遇到什么樣的學習困難都會帶著飽滿的精神去學習和克服困難,給教學注入積極的因子,推動美術教學發展。
(二)師生情感交流活動為美術教學構建良好的氛圍
教學過程不單局限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教與學的交流與互動過程,不僅是教師把現有的美術知識、美術技能和鑒賞技巧理性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形成和諧人際關系的過程。師生、生生的關系構成美術交流的主要關系成分,這種關系不僅存在于課堂中,而且也存在于課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之中。師生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進行情感交流,如彼此之間的言談、動作、表情等都會傳遞情感。生活之中也會進行情感交流,而且這種交流也會影響師生之間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情緒交融與情感態度。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該彼此相互適應、相互影響、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師生之間的感情基礎,形成溫馨的師生關系,構建互動、和諧、共鳴的課堂。也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一動態的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意義。在這個內在情感運動的過程中,學生間的情感流動是十分活躍的,任務環境的和諧、美術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都會形成輕松、愉悅的氣氛,反之,過度緊張、失望會形成壓抑、抑郁的氣勢。再者,班級的情感環境,往往跟一個班級的班風、學風有一定的關系,其氣氛和環境會深刻地影響美術學習。因此,師生在情感交流中,要為美術教學構建良好的氛圍。
三、美術情感教學的實現
(一)教師個人魅力是美術教學動力轉化的基礎
教師進入課堂開始自己的教學活動之前,都要仔細地整理自己的著裝,盡力地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把自己的情緒進行適當地平復、調整,而后才走進教室,將自己最為干練的一面留給學生。留下自己的親切、笑容,把自己對課堂的期待傳遞給學生。在美術教學的課堂上,有自己的知識和涵養進行每一步的教學,思路清晰、精神飽滿,將美術的魅力與情感展現出來。在教學過程把握到講述、聆聽、互動之間的關系,時刻用微笑面對著學生。在教學中,充滿激情,帶著鼓勵,讓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路跟著自己教學的思路邁進。特別要注意用鼓勵的方法來消除學生內心的緊張情緒。在課間,老師可駐足與學生交談美術話題,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進行親切交流,把自己的教學過程延伸到課堂之外。在這樣一個和諧、溫馨的教學環境中,把教師的人格魅力充分地轉化成為學生學習美術、繪畫、鑒賞的重要動力。
(二)把情感教學因素作為美術知識傳遞的重要媒介
“引起學生興趣的不是某種附加的東西,而是教材本身……善于揭示已知的東西與新的東西的深刻的內在聯系,這是激發興趣的技巧之一。”這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關于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重要論述中的觀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學知識不僅蘊含于書本的講解與傳授,而且還有更多內在因素深深埋藏在其中,如同深入地下的礦產資源,值得教師去深入地挖掘與探索。當然了情感因素的教學手段是進行這種合理挖掘與探索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活動尤其是主觀思維活動比較多的美術教學活動,如果采用適當的情感性質的教學手段使情感得到更好地交流,那么就能更好地提升美術教學效果。可見,情感因素是美術知識傳遞的重要媒介。
(三)利用情感交流工具促使美術課堂教學拓展與延伸
此外,在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情感交流溝通的方式和方法至關重要,有些時候直接決定了交流的成敗。因而,很多學生由于此前學習的失敗而心灰意冷,影響到了其他學科的學習。而這種挫敗感的化解恰恰可以借助于情感交流來實現,為美術學習打下基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多的通訊手段和方式也進入了交流的空間,諸如QQ、MSN、飛信、微信、微博等,這些交流方式都會為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溝通提供諸多的便利,并且學生都是這些通訊方式的經常使用者。最重要的一點,這些方式能夠最大程度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之更好地談論美術話題,進行美術知識與繪畫技能的新拓展。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