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溪
【摘 要】本文以研究高中生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喜好為目的,采用目標人群調查采訪問卷的方式,結合高中生的生長發育特殊階段的心理特征,總結出了高中生的收聽收看習慣和喜好,強調了高中生的特殊需求,點明了高中生接觸媒體、接收信息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中生 廣播電視節目 知識性和娛樂性并重 成人視角 泛娛樂化
從初中進入高中,中間的時間間隔并不長,但是感覺上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還是挺明顯的。初中的我們,敏感、焦慮、叛逆,更多地關注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而到了高中情感就變得穩定了許多,不再是只關心自己和伙伴,而是更關心外部世界,更渴求知識,用老師的話說,我們高中生到了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
處在這樣一個階段的我們高中生,正是需要大量吸收外界知識,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時候,可惜卻偏偏遭遇到了高考這座大山。學校繁重的書本知識、課外輔導,幾乎占據了我們所有的時間,剩下有限的時間幾乎只夠吃飯和睡覺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和家長們認為我們應該是“連覺都不夠睡、別的啥也不想了”的模式,但是如果是這樣他們顯然太不了解高中生了。
無論怎樣的黑暗都阻擋不了眼睛去尋找光明,無論多么繁重的課業也阻擋不了我們渴望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利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來豐富自己、武裝自己的頭腦,是每一個高中生所渴望的。去圖書館和書店借書、買書來閱讀,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所以通過新聞媒體來獲取信息,就成為了一個比較可能實現的相對快捷的方式。
為了寫這篇短文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我特意在我的班級做了一次小調查——我所在的班級共有52名同學接受了我的調查——第一個問題是“你是不是希望通過新聞媒體來獲得信息和學習知識?”這個問題得到了100%的肯定回答。第二個問題“你經常使用的新聞媒體是什么?”,40名同學表示聽廣播,占76.9%,19名同學還能看看電視,占36.5%,還有8名同學能用智能手機上網,占到15.4%,而看報紙的人數為0。
大多數同學都和我一樣,覺得只有看書和做題的生活實在是太枯燥了,可是家長和老師管得很死板,家里電視幾乎不開,手機也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大多數家長自己玩著智能手機,卻偏偏告誡我們沉迷手機害死人。所以收聽廣播是我們這些學生比較普遍的娛樂方式了,每天上學下學,多數學生都是坐在車里,這段時間也成為大家通過廣播接收信息的寶貴時間。
可惜,就是在這樣短暫的接觸媒體的時間段,我們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卻是非常不滿意的。
首先,高中生這個人群沒有受到媒體應有的關注。盤點媒體的各類節目,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臺,除了一些老少皆宜的沒有明顯年齡區分的大雜燴、萬金油節目之外,兒童、老年人、婦女、適齡男女、體育愛好者、愛車的、炒股的、收藏的、美食家,等等等等,都有自己的專門節目,有的甚至有了特定人群的專門頻道。但是我卻沒有發現有針對高中生的專門節目,更不要說頻道。難道是家長和老師認為我們高中生就應該一門心思學習,媒體也這樣認為了嗎?難道我們高中生就不需要從書本中抬起頭來看看外面的世界嗎?對我們而言,針對兒童的節目過于幼稚,是在哄小孩子;針對家庭的節目,完全按照爸爸媽媽的思路來設計節目內容,高中生在那樣的節目里面看到的就是成人視角。可以說,在現在的廣播電視節目中很難找到高中生的影子。
其次,即便是一些節目偶爾提到高中生和我們的在校生活,也大多是以成年人的眼光來俯視我們,比如,某些發生在校園中的社會新聞,例如師生關系、同學之間打架斗毆之類的,新聞評論也往往是站在家長和老師的角度去解讀,而不是問問我們高中生怎么看這件事,問問同學們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其實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很強的主觀自治意識,是相對善于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了,可是很少有記者能深入校園和家庭來采訪高中生,聽取我們的見解,或許他們認為我們沒什么見解,或許我們的家長和校長早就成了我們的代言人。總之,高中生的發言機會少之又少。
第三,根據網絡搜索現在的廣播電視節目表,節目內容普遍泛娛樂化,流行符號過多過濫,缺乏嚴肅的內容和嚴謹的制作;即便是嚴肅的新聞節目,也是社會新聞偏多,文化、科技、教育方面的內容少之又少。而這樣的現狀當然很難滿足高中生如饑似渴的精神需求。
那么看到這里您可能要問,到底你們高中生需要怎樣的內容呢?其實高中生的興趣愛好離不開我們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對情感、道德、知識水平的綜合考量;可以說,我們高中生既不像成年人那樣家長里短、一地雞毛,也不像少年兒童那樣天真爛漫、童話世界。究竟什么樣的節目更適合我們呢?我在全班同學當中設置了一個開放題目——“假如你是廣播電視臺的編導,你要為高中生設計什么樣的節目?”這道題的回答五花八門,我為大家總結歸納了一下,從中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渴求。
一、高中生喜歡知識性和娛樂性并重的節目,而不是片面強調知識或者娛樂的節目
我們的廣播電視節目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據爸爸媽媽說以前的節目沒有什么娛樂性,而現在的節目又太過于娛樂化;以前的節目里面把知識性和娛樂性結合得比較好的大概要數《大專辯論賽》和《正大綜藝》了,而現在比如央視的《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還有其他衛視的《漢字英雄》、《成語英雄》、《我愛中國字》等等,雖然難逃一窩蜂之嫌,但是畢竟高度集合了知識性和娛樂性。近幾年的電視節目里面,高度融合了知識性和娛樂性的代表之作就是《最強大腦》了,《最強大腦》是江蘇衛視集結優秀的腦力高手及腦神經專家,推出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學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源自德國綜藝《Super Brain》,雖然不是原創,可是在我們同學中間還是受到了一致推崇!節目因為很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今年開播的第三季主打“讓科學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TFBOYS加盟節目,制片人表示,節目根據TFBOYS三位明星的特點,設計了與他們相關的挑戰,在現場他們既做嘉賓又做出題人,TFBOYS也說,“這檔節目和其他綜藝節目不一樣,所有選手都身懷絕技,真的是最強大腦!”而其他的綜藝節目,一般只是注重搞笑和氣氛,雖然有大批的明星助陣,節目非常熱鬧,但是看過之后大腦一片空白,徒留空虛。endprint
二、高中生喜歡各行各業的達人參與的綜藝節目,而不是只有娛樂明星參與的節目
上面提到的“其他的綜藝節目”,無外乎真人秀、娛樂、游戲和選秀之類,在如今的電視熒屏上可謂紅紅火火;但是這類節目的受眾還是以成年人偏多,雖然節目中充斥大量明星,但是由于這類節目基本沒有知識含量,還是難以吸引高中生的目光,畢竟高中生時間有限,可不像成年人看電視是以打發時間為目的的。
并不是說,高中生就不愛看綜藝節目,而是這類節目目前到了亟須提高的階段,畢竟一屏幕的帥哥美女看久了也會膩的。如果這類節目能夠認真創作,能夠把各行各業的達人都吸引到節目中去,讓人們看到真實的、豐富的生活,起碼才算是一個有創意的真人秀節目。當然,如果這一類的節目還能夠深入學校當中,采訪學生們的看法,讓高中生也來發言,那就更好了。
三、高中生喜歡言之有物的新聞節目,而不是假大空的新聞報道
還有廣播電視中的早間新聞節目,這個是我們高中生不多的早間信息渠道了。面對高考,我們并不是像蠶寶寶那樣把自己封閉起來、只讀課本知識才好,而是要廣泛地吸收外界信息才對,畢竟語文、政治這些科目,如果沒有新鮮的大腦營養是答不出高分的。
早間時間本來就十分有限,如果是按部就班的八股文章一樣的新聞播報,或者是大唱贊歌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的成就報道,很難受到歡迎,我們希望聽到的是快捷、大信息量的新聞播報、見解獨到的評論和權威可靠的背景知識介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通過新聞節目了解世界、學會思考、樹立正確的三觀。
四、高中生喜歡大開眼界的國際視角的節目,而不是閉目塞聽的井底之蛙一樣的節目
到了高中階段,我們分外渴求知識,尤其是課堂書本之外的知識。但是受到業余時間緊張的條件限制,我們甚至連閱讀課外書籍的時間都不充分。業余時間變得非常零碎,只能是這兒擠出十分鐘、那兒擠出五分鐘的狀態,所以簡便、快捷地獲取知識和信息,更受高中生的歡迎!像高曉松老師的《曉松奇談》、寧家宇老師的《傳說那些事兒》、梁文道老師的《一千零一夜》就都非常受歡迎,我們沒有時間讀書,但是這些節目都能把寶貴的讀書經驗用短暫的時間分享給我們,使我們足不出戶就體會了上下五千年、游覽了世界各地。高中階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階段,只有多學、多聽、多看,才能充分地了解這個世界、了解國家,進而了解自己,這對于我們今后的高考、讀大學、選專業、找工作、安排人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們的媒體提供給大眾的節目中,能令高中生興奮的只有諸如流行歌曲、娛樂八卦之類的娛樂,那將是新聞媒體的悲哀。
【參考文獻】
《教育心理學》常若松主編;遼寧省教師培訓交流中心組編.(遼寧大學出版社,2009.5) ISBN 978-7-5610-57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