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玲莉
當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網絡接入速度加快,資費降低,社交平臺大規模增長,支付平臺全面開放,消費者、供應商、勞動者、平臺、地理位置、移動支付等均已準備完畢,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全面到來。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更加對稱,消費者有能力參與產品的開發、生產;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進發,大規模制造變成規模化定制,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時代來臨;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特征凸顯,領導職能大大削弱;員工有足夠的知識進行自主創新,以工資獎金為代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出現蛻化,取而代之的是KPI取消,挑戰性、游戲化生存;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邊界已經不是那么明顯,企業開始無邊界生存……
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當用戶變成參與者,當企業的邊界消失,當服務變成體驗,當員工比高層領導更了解市場,當體力勞動者變成腦力勞動者,企業的戰略管理、商業模式、資本構成、人力資源管理等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對傳統企業來說,這一切沖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很多企業擁有豐裕的資金、優秀的品牌、頂尖的技術、廣闊的市場、強大的成本控制和質量保證能力,但是依然失敗了,比如諾基亞巨人的倒下。巨人們所犯的錯誤,是產業在推進“互聯網+”的進程中,企業的組織、文化和管理依然停留在工業時代。對過去成功的熟知,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對未來和變化失去敏感性,因而制約了互聯網化的轉型。
一旦傳統企業互聯網化轉型成功,傳統企業重要的技術能力、創新能力、生產能力與互聯網結合,將會迸發出無比強大的競爭能力。海爾、華為、萬達、榮昌洗衣、華誼兄弟、順豐等大型傳統企業,攜帶著重資產、大隊伍、新技術,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互聯網化轉型的絕地反擊。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將成為傳統企業超過新興互聯網基因企業的絕對優勢。在完全不同于PC互聯網的時代,傳統企業要以怎樣的原則、怎樣的步驟去啟動“互聯網+”并實現互聯網化的轉型呢?只有靠自我顛覆、組織重構和管理進化。
要么互聯網化轉型,要么死亡。除了傳統企業自己,誰能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來臨的背景下,傳統企業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歷練和更多的耐心去迎接管理進化和轉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