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
一、以高雅的物質文化愉悅人
文化是一種無聲的育人元素,具有隱形的感染力量,在人的生活中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和作用,是一種軟實力。文化決定著學校的品位,品位決定著學校的內涵,內涵決定著學校的發展。因此學校要致力打造品位高雅、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和人文情懷,發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功能。
物質文化就是一種育人的軟環境,它是人創造的一種環境,可它又反過來創造人。因此,學校要努力創設一種會“說話”的物質文化,這種物質文化要為師生某種思想服務,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這種物質文化所表達的“語言”要能夠感染師生的思想,陶冶師生的情操。使師生在這種無聲的“語言氛圍”中能夠產生良好的內心體驗,并使這種體驗成為促進師生積極學習和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要通過這種良好物質文化來實現塑造師生心靈、愉悅師生心靈的目的。
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因此,校園內大到裝飾建筑,小到花草樹木,不僅要格調高雅,美麗如畫,而且一景一物都應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都應有一種鮮活的思想,都能對師生產生某種啟迪或感召作用,都能與師生的內心活動產生積極的“對話”,這樣才能讓師生享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感到身心愉悅幸福快樂。
二、以和諧的制度文化解放人
制度就是一種規則,如何讓教師在規則之下享受最大的自由,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自覺追求“精心教書,潛心育人”的至高境界,并從中實現自我價值與自我追求,這是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要建立一種既符合社會要求,又符合教師需求,既不失原則而又更為人性的和諧制度,就必須要讓廣大教師充分參與學校各種制度、重大事項等的討論決策,讓他們有充分的知情權和話語權,使他們從中感受到“我”是學校的主人,我的“地盤”我做主,這樣即使學校有許多規章制度,但都來自教師,符合教師的需要,又趨于人性化,大家就不會有壓抑感,也就都能自覺地維護,愉快地執行,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才能將學校制度文化轉化為教師自覺的內心法則。
要讓學校制度文化發揮最大的效能,解放教師的精神世界,還必須關注規章制度的執行,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要靈活處理,“軟性”和“彈性”兼顧,做到既講求原則又不乏人情味,才能體現制度文化的包容性與原則性,也才能讓教師體驗到制度之下的自由與幸福。
三、以濃厚的情感文化關愛人
教師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種需要的人。學校要急教師所急,想教師所想,真心實意地幫助教師,解決他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并時刻關注教師的健康。如,洋思中學不僅為生病的教師聯系專家醫院,而且子女上下學更是專車接送免費就餐,甚至教師家中的水龍頭壞了學校也管,可謂全心全意為教師解決后顧之憂,讓教師產生了一種“學校為我,我必為校”的情感,心甘情愿地為學校努力工作,感到做不好工作有一種對不起學校的內疚與自責,同時也感到在這樣的學校當教師一種幸福。
由于社會期望與要求同教師個體的心理需求往往具有一致性,因此,教師有著比其他行業員工更為強烈的成功欲望,他們渴望自身價值的實現,都有著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主觀上都想把工作干好,因此學校要充分信任尊重他們,給他們較多的自由。不違規加班,不硬性坐班,這也是另一種方式的關心和愛護。這種關心愛護就是要營造一種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理解關愛、信任寬松的和諧氛圍,使人與人之間感情融洽,心情舒暢,相互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為自己工作。
當教師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要給予適當的表揚與鼓勵,以提高教師勝任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當教師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管理者要提出善意的建議和指導,最好以朋友的身份,談心的方式,實事求是,點到為止,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應負的責任,產生內疚感,以此激發他們做好工作的責任感。
(作者單位: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