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坤榮
一任校長的任期總是有限的,接任校長怎樣才能協調好和前任校長的關系,看待前任校長的管理方式呢?筆者經過調查研究,認為接任校長要注意以下三種情況:
一、繼承,不丟棄有價值的做法
某校校長是大師級的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他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大興科研之風。在周邊學校加班加點地抓教學、抓成績的環境里,他要求教師以科研的角度對待課堂,以反思的眼光對待教學。每周,他都會組織學科教師學習科研理論,剖析教師的課堂教學,指導教師的論文寫作。幾年下來,這所學校的每位教師都會寫文章、都會評析課堂,最主要的是學生的成績越來越好,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校發展越來越好。老校長調走了,來了新校長。新校長是一位理科教師,他不習慣寫寫說說,于是,他取消了堅持幾年的科研論壇活動,代之以讓教師在自修課上進課堂抓成績,自此以后,也就很少看到教師聚在一起研究教學了。也真奇怪,教師進課堂的時間多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反倒是停滯不前了。慢慢地,這所學校也“泯然眾人矣。”
思考:現在很多校長都喜歡在廢墟中重建,總想推翻歷史,使學校在自己的手中得到重生,這種忽視傳統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歸零,是低水平的行為。對于這種現象,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痛陳其弊。每位校長都有自己的管理思路,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前任校長的管理中,總有可以繼承的東西,對此,接任校長要亮明繼承的觀點,樂于、敢于接手有關工作。領導班子一換,套路就變,工作就改,這永遠是從“歸零”開始,永遠只能停留在山的半腰,不可能到達山頂。前任校長的管理經驗,是一筆特定的財富,是一項獨特的資源。只有傳承好前面的做法、措施,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創造出今朝的管理輝煌。
二、繼承,不冷淡有影響的物件
某校長在赴任新學校之初,全面了解了任職學校的基本情況,有意在校園文化的發展方面做點文章。看到學校高大宏偉的建筑,他萌生了掛文化條幅來裝點校園的想法;看到教室外面光禿禿的墻壁,他想讓墻壁說話;看到校園廣場中間“希望-騰飛”的雕塑,他產生了把雕塑移動位置的想法。他心里想,都什么年代了,還把這個上世紀的“希望-騰飛”雕塑放在校園的主要位置,要與時俱進,要適應時代潮流,于是,他把那個雕塑移到了校園一角的樹叢底下,在原來的地方花重金新置備了新的雕塑。沒想到,雕塑搬動后沒多久,就迎來了畢業20周年的校友聚會。那些校友看到他們曾經引以為榮的雕塑縮在校園一角,寄居在樹叢里,心里很不好受,問校長:難道“希望-騰飛”不再是學校的發展目標和學生的追求了嗎?接任校長漲紅了臉,解釋了好一會兒,校友們還是無法認同他的觀點。前任校長對此事也頗有微詞,離職后對學校做法不屑一顧。
思考:接任校長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要注意了解前任校長所作所為的背景,注意了解某些事情的影響,尤其是前任校長特別經辦的那些在校園中具有突出地位影響的“物件”,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繼續引領某種潮流。對此,接任校長要謹慎操作,使這些物件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影響力能為我所用,助力學校發展。接任校長不能因為以前的傳統、以前的物件已經過時,就把它們清出管理視野,把它們移到角落。事實上,上述案例中,如果接任校長能將新景觀與老雕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學校發展一脈相承,那么校友們就能在感念舊雕塑的同時,凝望著新景觀,讓校友們在懷舊的同時,感受到學校發展的脈動,就不會發生上面的事情了。
三、繼承,不固步有活力的創新
某校前任校長在任期內,根據新課程實施的特點,以勞動技術教育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時間,項目學習成了該校的一個特色,在全市的初中學校中聲名遠揚,學校因此被列入中德勞動技術項目合作學校。繼任校長到任后,既沒有放棄“項目學習”,也沒有停留在“項目學習”上。他組織申報了“以項目學習優化農村初中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這個省級課題,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使項目學習成為優化課堂教學的一個抓手;他在傳承學校“項目學習”的基礎上,適應教育轉型的形勢,適時提煉了“習得教育”的學校文化特色。應該說,“習得教育”來自于“項目學習”,后者對前者既有傳承,又有發展。“習得教育”比“項目教育”更能鼓舞師生士氣。一時間,既承載傳統又思考創新的“習得教育”,成為這所農村初中學校發展的重要基石,大大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有效提升了學校教育的文化品位。
思考:今天一個新點子,明天一個新思路,看起來熱熱鬧鬧,實則很難形成自己的個性。繼承創新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合理取舍,是對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發展。沒有繼承,發展就失去了基礎;沒有創新,發展就失去了活力。該校緊扣學校實際、緊扣學校資源,繼承前任校長管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并在繼承中有所創新,逐漸完成了從“項目學習”到“習得教育”的文化特色的轉型發展。據說,某新校長在前任校長堅持的“科技創新”特色的基礎上,發展性地提出了學校“創意教育”的特色,受到了師生的歡迎,更贏得了前任校長的好評。只有很好地繼承,才能更好地創新,才能植根于歷史傳統,促進學校發展。
總之,校長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學校辦學,就是傳承與創新的不斷交替,接任校長要繼承好前任校長的傳統優勢,做到繼承不丟棄、繼承不冷淡、繼承不固步;既要尊重歷史,做一名“薪火傳遞者”,又要不斷滲入現代理念,做一名“時代弄潮兒”。天時地利人和,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譜寫出學校理想教育愿景的嶄新篇章。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盛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