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巖 董進 牛曉紅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胱抑素C,TNF-a及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腎病檢測中的意義,以供臨床參考。方法
對我院278例糖尿病患者,據糖尿病腎病分期標準分為:糖尿病正常蛋白尿98例,糖尿病腎病Ⅲ期61例,糖尿病腎病Ⅳ期65例,糖尿病腎病V期組54例,并選取我院同期健康體檢者5l例作為對照組。所有試驗者均進行血清胱抑素C、TNF-a、血尿酸檢測,對比各組之間有無差異。同時對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清胱抑素C、TNF-a、血尿酸進行相關性分析及診斷性能評價。結果經分析,血清胱抑素C、血尿酸在正常對照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糖尿病腎病Ⅲ期逐漸升高,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糖尿病Ⅳ~V期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NF-a隨著疾病的進展逐漸升高,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與糖尿病腎病Ⅲ期組無統計學差異,其余各組兩兩相比均有統計學差異。以上3指標兩兩呈正相關(P<0.01)。ROC曲線分析表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TNF-a、血清胱抑素c及血尿酸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1.000、0.909、0.816、0.687。結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對糖尿病腎病診斷價值最高,并且已列入指南。TNF-a濃度的變化在糖尿病腎病病程中更敏感,臨床上可參考血清TNF-a濃度或同時檢測血清血清胱抑素c來判斷糖尿病腎臟的損傷程度。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血清胱抑素c;腫瘤壞死因子-a;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2-30-05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又是終末期腎病主要原因,其所致的腎損傷是一種非常隱匿的病理過程,早期進行綜合治療,會給腎臟帶來康復的機會,而一旦出現明顯的癥狀、體征,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尤為重要。近年,“炎癥發病機制”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TNF-a作為一重要的炎性介質,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發癥患者中明顯升高。同時血清胱抑素c(cvs c)及血尿酸(uric Aeid,uA)做為糖尿病腎病風險因素備受關注。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不同階段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TNF-a、血尿酸濃度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探討其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內分泌科及腎內科住院患者病例,共27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的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均排除急慢性腎炎、泌尿系統感染,無嚴重基礎疾病及重要臟器疾病,無惡性腫瘤,無高熱,未使用腎毒性藥物,無糖尿病急性代謝紊亂。糖尿病腎病的分期參照Mogensen分期標準將其分為四組,其中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UAER<20ug/min)98例,糖尿病腎病Ⅲ期(UAER20~199.9ug/min)61例,糖尿病腎病Ⅳ期(UAER≥200ug/min)65例,糖尿病腎病V期組54例。并選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51例作為對照組。各組患者之間性別、年齡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詳細詢問病史,測量患者血壓及身高,體重計算BMI。
1.2檢測方法
1.2.1血清指標檢測(1)生化指標:素食3d后取空腹靜脈血3-5mL,立即35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上機測各項常規指標,Cys c采用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血尿酸采用尿酸酶法紫外法,BUN采用脲酶電導法,肌酐采用堿性苦味酸法,空腹血糖采用氧電極法,HbAlC采用HPLC法。儀器為美國貝克曼DXC-800,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進行。(2)TNF-a測定:受試者禁食8~10h后,晨起抽取空腹靜脈非抗凝血,分離血清,-80℃保存,統一測TNF-a;采用美國IND公司生產的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劑盒進行檢測,儀器為美國德靈BEP2000全自動酶標儀,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進行。
1.2.2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UAER測量 留取晨尿,清潔中段尿10mL,留取尿液前避免劇烈運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濁法,尿肌酐采用酶法,計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ER測量:留取24h尿液,從晨起7時到次日7時,留取前先排空膀胱,將尿液收集在一干凈塑料容器中,記下尿量,混勻取10mL送檢測尿白蛋白,計算UAER。所有指標均按儀器及試劑盒說明進行。
1.3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分析計算均應用SPSSl3.0軟件包完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個指標分析采用ANOVA檢驗,分類變量進行x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對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TNF-a及血尿酸之間進行ROC診斷陛能評價。
2.結果
2.1對照組和觀察組基本實驗數據比較
(1)各組患者之間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無統計學差異,病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HbAlC、尿素及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隨著疾病的進展逐漸升高。血清胱抑素c、血尿酸在正常對照組、單純糖尿病組、糖尿病腎病Ⅲ期逐漸升高,但三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糖尿病Ⅳ~V期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NF-a隨著疾病的進展逐漸升高,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與糖尿病腎病Ⅲ期組無統計學差異,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2相關性和回歸分析
通過對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胱抑素c、尿酸、TNF-a四個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胱抑素c、尿酸及TNF-a指標兩兩正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ROC診斷性能評價
對各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TNF-a、胱抑素(Cys c)及尿酸(UA)進行診斷性性能評價,據ROC曲線(圖1),ACR、TNF-a、Cysc及UA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1.000、0.909、0.816、0.687。
3.討論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早期的臨床表現,也是診斷糖尿病腎病的主要依據。其評價指標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或ACR。個體間UAE的差異系數較大,與之相比ACR更加穩定且檢測方法方便,本研究通過ROC診斷性能評價發現ACR曲線下面積為1.000,診斷價值高,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較高,并且已于2013年寫入糖尿病指南,故推薦使用ACR。但建議需在3~6個月內復查,3次結果中至少2次超過臨界值,并且排除影響因素如24h內劇烈運動、感染、發熱、充血性心力衰竭、明顯高血糖、懷孕、明顯高血壓、尿路感染,可做出診斷。
胱抑素c(Cys c),又名y2痕跡堿性蛋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蛋白質中的一種。其分子量小(13KD),生理條件下帶正電荷,能自由從腎小球濾過,完全被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并于細胞內降解,不重新回到血液中,同時腎小管上皮細胞也不分泌Cys c至管腔內。因此,其血清濃度主要由GFR決定,基本滿足理想內源性GFR標志物要求,是新近發展起來的評估腎功能的一種敏感性好、特異性強的指標。本研究中我們發現胱抑素c在正常對照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及糖尿病腎病Ⅲ期無明顯差異,而只是在出現大量蛋白尿時才表現為統計學差異,提示胱抑素c做為預測糖尿病腎病風險的一個標志物,其靈敏度不高,與Ogawa Y等研究結果一致。而Heba s等則報道胱抑素c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即表現為明顯升高。據此,我們分析胱抑素c與GFR有很好的相關性,但是糖尿病腎病分期主要是以尿蛋白來分期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雖然出現尿微量白蛋白,但GFR不一定下降;本試驗我們未能進一步計算GFR,亦沒有考慮吸煙、喝酒、c反應蛋白、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因素的影響Pavkov,且樣本量較小,還有待進一步大樣本試驗證實。同時建議糖尿病腎病的分期應該兼顧尿白蛋白排泄和GFR兩方面。
腫瘤壞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是由單核一巨噬細胞活化產生的一種細胞因子,亦可由腎臟系膜細胞,小管上皮細胞產生,參與機體多種炎癥和免疫過程,TNF-a通過促使炎性反應細胞因子的合成與釋放,促使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以及促進前列腺素E,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合成與釋放,使炎性反應細胞聚集與黏附,循環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參與了腎小球組織損傷。TNF-a能刺激系膜細胞產生氧自由基,從而使過氧化脂質代謝產物增多,造成細胞內膜損傷,損傷基底膜,產生蛋白尿。對臨床患者研究的結果提示,在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狀態下血清TNF-a含量升高,在DN早期即可出現,其水平隨病情進展而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與DN各組血清TNF-a水平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TNF-a與DN的發生、發展可能有關。且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就明顯升高,分析原因可能為糖尿病患者雖尚未出現蛋白尿,但在高糖刺激下的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非酶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及其與IgG的交聯產物、代謝紊亂等亦可刺激TNF-a分泌。但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與微量白蛋白尿組無統計學差異,對此Niewczas等報道TNFa是GFR下降的一個強有力的預測因子,甚至優于尿蛋白,因此推測本實驗中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組與微量白蛋白尿組GFR并無明顯下降。
目前有觀察指出,血尿酸是腎功能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高尿酸對機體的影響分直接和間接作用,直接致病可能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高尿酸促進尿酸晶體形成并可刺激活化白細胞,后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引起炎癥;二是直接刺激血管壁,導致血管緊張性升高從而導致皮質血管收縮和腎小球性高血壓,高尿酸可惡化腎損害,誘發內皮功能障礙,加重腎小管的損害和增生。高尿酸間接致病可產生獨立促炎效應,致組織損傷。本研究發現尿酸在正常對照組及糖尿病腎病Ⅲ期前無統計學差異,而在糖尿病腎病Ⅳ-V期明顯升高,這與Steno糖尿病中心的研究相一致,提示基線尿酸水平是預測大量而不是微量白蛋白尿,其與慢性腎臟病的發展相關。
另外,對ROC曲線面積分析,TNF-a、胱抑素C的曲線面積為0.909、0.816,顯示TNF-a對糖尿病腎病診斷有較高的準確性,胱抑素c對糖尿病腎病診斷有一定的準確性。對以上4個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血清胱抑素c、TNF-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血尿酸為兩兩正相關,結合以上數據提示它們與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密切相關。但是,血清胱抑素C、尿酸做為糖尿病腎病早期風險因素均有一定局限性,臨床上可參考血清TNF-a濃度或同時檢測血清血清胱抑素c來判斷糖尿病腎臟的損傷程度,以確定哪些糖尿病腎病個體進展到終末期腎病的風險更大,便于早期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