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娟 胡英 林麗碧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樟木頭醫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診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7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57例實施護理干預。結果 護理后兩組疼痛程度減輕(P<0.05),VAS評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評分、HAMA評分、HAMD評分降低(P<0.05),生活質量(生理功能、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活力、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增加(P<0.05)。觀察組疼痛程度好于對照組(P<0.05),VAS評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評分、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生理功能、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活力、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胃癌;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8—164—04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具有病變程度高、侵襲度強、預后差等特點,手術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案。但患者長時間飽受病痛折磨,生活質量大幅下降,不僅生活不能自理,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動,例如焦慮和抑郁,這將不利于后續的治療,還會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質量。隨著醫學生物學模式的轉變,心理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關注。如何減輕疼痛,改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成為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為了探討護理干預對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此次研究將114例晚期胃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常規護理和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護理前后疼痛、睡眠質量、心理狀況、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晚期胃癌患者114例,均符合晚期胃癌的診斷標準,經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檢查確診,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腎疾病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齡43~74歲,平均(56.8±6.2)歲;病程3~8年,平均(5.1±1.2)年。腫瘤部位:胃體16例、胃底11例、胃竇27例、多部位3例。組織學類型:腺癌29例、鱗癌15例、腺鱗癌13例。TNM分期:Ⅱ期36例、Ⅲ期21例。觀察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齡42~75歲,平均(56.3±7.0)歲;病程3~8年,平均(5.0±1.3)年。腫瘤部位:胃體15例、胃底10例、胃竇28例、多部位4例。組織學類型:腺癌28例、鱗癌14例、腺鱗癌15例。TNM分期:Ⅱ期35例、Ⅲ期22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腫瘤部位、組織性類型、TNM分期比較時,具有可比性(P>0.05)。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入院后,給予患者病情評估,引領患者進行各種檢查和治療,告知其準確用藥,實施鎮痛護理,注意保持病房的通風良好和環境的整潔衛生,指導其保持口腔清潔,熟練掌握呼吸與吞咽方法等。
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通過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況,給予心理疏導,耐心傾聽其主訴,可采用音樂療法,分散注意力,多給予其安慰、鼓勵、支持,做好思想工作,向其闡明臨床治療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紹成功的治療案例,幫其樹立治療的信心和決心,提高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疼痛護理。指導患者謹遵醫囑,及時使用鎮痛藥物,有效控制疼痛。(3)引流管護理。一定要保持引流管暢通無阻,注意觀察引流液顏色和出血量變化,必要時,可給予患者生理鹽水+腎上腺素局部止血。(4)飲食護理。指導患者的飲食,可使用止吐藥物和干預手段,禁食過冷、過熱、油膩、辛辣食物,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纖維素、高蛋白、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則。(5)并發癥護理。術后積極給予抗生素治療以預防感染,定時協助翻身,給予叩背排痰,指導其掌握正確的咳痰、咳嗽方法,不要用力排痰和排便,發生術后出血時,要給予及時輸血,實施心電監護和吸氧療法,開通靜脈輸液通路。注意體溫和腹痛變化。給予常規出院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護理前和出院3個月復查時,行疼痛、睡眠質量、心理狀況、生活質量評定。
1.3評定標準
疼痛評定標準: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定,滿分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分數越高,疼痛越明顯。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睡眠質量評定標準: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評定,包括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分別計分評定,分數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心理狀況評定標準:焦慮采用漢密爾頓焦慮(HAMA)量表評定,滿分56分,分數越高,焦慮越明顯。抑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HAMD)量表評定,滿分68分,分數越高,抑郁越明顯。
生活質量評定標準: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定,包括生理功能、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活力、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分別計分評定,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疼痛比較
護理后兩組疼痛程度減輕,VAS評分降低。觀察組疼痛程度好于對照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降低,觀察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比較
護理后兩組HAMA評分、HAMD評分降低,觀察組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增加,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手術治療是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療方法,但術后康復與手術治療密切相關,臨床護理也直接參與了患者的術后恢復。由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紊亂,加之應激反應與疼痛的影響,出現營養問題后,可造成術后多種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延緩胃腸功能恢復。此時臨床護理發揮著重要作用。
針對患者的具體問題,給予其有效的心理疏導,可消除各種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多給予其人文關懷,可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有效改善焦慮、抑郁病癥。這與此次研究的結果相同,護理后兩組HAMA評分、HAMD評分降低。觀察組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
給予患者有效的疼痛處理,通過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均可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護理后兩組疼痛程度減輕。觀察組疼痛程度好于對照組。說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護理后兩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降低。觀察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在疼痛與心理狀況改善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從諸多方面均有所體現。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增加。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使得社會關系更佳融洽,患者的家庭飽滿度和幸福感將得到大幅提升。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疼痛,改善心理狀況和睡眠質量。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和延長觀察時間再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