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通
[摘要]分析目前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存在不統一、不完善等問題,在研究國內外有關數字資源統計的標準規范及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相關論文基礎上,東莞圖書館結合數字資源使用統計實踐研究,確定以數據庫下載量、數據庫訪問量、數據庫檢索量作為圖書館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并以2014年、2015年的服務數據對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最后論述規范使用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的意義。
[關鍵詞]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績效評估;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4-0025-06
在快速變化發展的信息社會化與數字化環境中,新技術與新服務層出不窮,作為信息資源的服務提供者和管理者,圖書館的角色定位已有了進一步拓展。隨著數字資源占圖書館文獻資源比例越來越大,需要構建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體系,掌握數字資源使用的情況,合理地配置圖書館數字資源,也逐漸成為圖書館面臨的主要挑戰。同時,數字資源建設的重點正逐漸從資源建設向資源服務轉變,這就更需要圖書館對于資源及服務的測量評價方法進行重新定位[1]。
1構建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的需求分析
1.1 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不統一,標準不完善
目前圖書館購買或引進的國內外數字資源種類繁多,涉及廠商眾多,各廠商各自為政,雖然大部分數字資源提供了各自的統計指標,如方正電子書提供了在線瀏覽和下載指標,而超星電子書提供了頁面訪問量、圖書下載量等,指標千差萬別。另一方面,指標名稱也不盡一致,有的數據庫叫“訪問量”,有的叫“點擊量”等,所開發的數據庫沒有統一標準規范進行開發與配置,導致圖書館在統計數字資源數據等方面會產生偏差,這不利于對數字資源進行服務效益分析、評估。
1.2 圖書館無法掌握數字資源的使用效益情況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地圖書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買或引進數字資源,而且每年還不斷增加經費。當圖書館在向當地財政部門申請購買數字資源經費,并匯報數字資源經費使用效益時,若沒有數字資源的利用情況,對資金的投入與產出進行對比分析,將會減弱報告的說服力,這對圖書館申請經費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與發展。
1.3 難以評估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服務績效
數字資源服務績效評估,一直以來是圖書館業界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近年來,有的圖書館開始引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對圖書館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如東莞圖書館在2011年開始引入該模式,并于2012年獲得了東莞市政府質量獎,是國內第一個獲得政府質量獎的公共圖書館。隨后深圳龍崗區圖書館也在2010年3月引入該模式,于2013年10月獲得龍崗區政府質量獎[2]。數字資源服務是卓越績效管理中的一個關鍵考核指標(KPI),如果沒有統一的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對數字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就難以對數字資源服務績效進行測量、分析與改進。
2國內外對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的研究現狀
關于圖書館統計,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較早,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并形成若干相關標準規范。我國也出臺了一些標準規范,如信息與文獻——圖書館統計、圖書館數字資源統計規范等。與此同時,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對數字資源服務績效、使用統計等進行了研究、實踐。
2.1 國外的相關標準規范
2.1.1 ISO2789(圖書館統計國際標準)。ISO2789是由國際標準組織(ISO)的技術委員會ISO/TC46下屬的子委員會SC8和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一起為圖書館統計制定的國際標準。該標準的第一個版本頒布于1974年。2003年修訂出版ISO2789:2003(E),在承襲了1991年版本對傳統圖書館服務統計測量的內容基礎上,同時又從電子服務類型、使用統計、附加調查方法三個方面對數字資源、數字資源服務及自動化提供了相關統計測量標準[3]103。
2.1.2 NISO Z39.7(信息服務與使用:圖書館與信息服務機構統計指標數據字典)。NISO Z39.7是美國國家信息標準組織(NISO)頒布的關于圖書館基礎統計的數據標準,于1968年頒布,經過了4次修訂,最新的版本為NISO Z39.7:2004,在2004年修訂。NISO Z39.7:2004在第四到第七部分,列出數字資源評價相關的內容,設有9個大指標,劃分出20個小指標[3]103。
2.1.3 E-Metrics項目。該項目由研究圖書館學會(ARL)發起,旨在提出一套評價標準來滿足其成員館對數字信息資源評價的需要[3]103。該項目自2000年5月持續到2001年12月,歷經一年半時間左右,只專注于圖書館中數字資源的評價研究,不涉及圖書館其他方面,項目共經過三個階段,從理清有關數字資源統計數據、評價指標、統計方法等情況,到進行統計數據和評價指標的推薦、統計數據收集文件的確認及評價指標的測試,最后確定評價指標與教育產出研究及技術設施之間的關系,最終形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5個類別,每個類別下面設有3-5個不等的指標。
2.1.4 COUNTER(網絡電子資源在線使用統計)項目。該項目始于2002年3月,已經發布了包括電子期刊、數據庫、電子圖書和參考工具書四大種類電子資源的使用統計規范,主要內容包括在線使用數據的定義、數據收集報告的原則以及數據傳遞的格式等,統計指標包括登錄數/會話數、檢索數/查詢數、被拒絕會話數等,在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標準,使得遵循COUNTER規范的不同資源服務商可以進行比較、交流,共同推動數字資源的發展。
2.2 國內的研究現狀
2.2.1 《信息與文獻圖書館統計》(GB/T 13191—2009)。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負責牽頭起草,于2009年9月1日起實施。此標準在國際標準ISO2789:2006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標準制定或修訂的原則和要求,遵循國際標準的所有定義和條款,并在術語上與國家標準《情報和文獻工作機構統計標準》(GB/T 13191—1991)保持連續。此標準中增加了圖書館電子資源與服務的統計項目,對圖書館電子資源與服務的統計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4]。
2.2.2 《圖書館數字資源統計規范》(WH/T 47—2012)。該標準為文化行業標準,由國家圖書館、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安徽省圖書館起草,于2012年10月25日由文化部發布。此標準在借鑒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兼顧國際、國家和行業同類標準,并在《信息與文獻圖書館統計》的統計指標體系下針對數字資源統計特性進行擴展,細化數字資源相關的統計指標和統計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標準規范。
由表1可以看出,國內外對數字資源統計都制定了一系列指標,這些指標對數字資源統計的側重點不相同,并且在實踐應用中,由于數據庫廠商眾多,存在數據難以獲得、操作性差等不足,如被拒訪問會話、會話時間數等指標,大部分數字資源商沒有設置這個統計指標,難以獲得相關數據對數字資源進行分析與比較。但也可以得出,這些標準規范提出的數字資源統計指標存在共同點,都包括資源檢索次數、下載次數、訪問(會話)次數等,這些共同點為我們接下來制定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提供了參考依據。
2.2.3 國內對數字資源使用統計研究現狀。除了國內外已有的相關規范標準,有關數字資源使用統計及服務績效評價的問題,國內專家學者在這方面開展了許多研究,筆者在中國知網以“數字資源+績效評價”“數字資源+績效評估”“數字資源+統計”“數字資源+利用情況”“數字資源+使用情況”分別進行檢索,截至2016年3月,一共搜索出研究性論文61篇,通過研讀后發現,涉及圖書館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研究主要包括數字資源使用數據獲取方法和數據的分析應用兩個方面。
一是數字資源使用數據的獲取方法。錢智勇[5]通過一個利用ASP技術開發的館藏數字資源訪問圖形統計系統的實例,實現館藏數字資源訪問統計的設計思路和實現路徑。徐革[6]將國外數字資源利用統計數據的獲得模式歸結為基于數據庫商提供的利用統計數據獲得模式、基于Web調查的利用統計數據獲得式和基于圖書館基礎架構的利用統計數據獲得模式等4種。鐘克吟[7]利用ASP技術實現圖書館數字資源讀者訪問流量統計分析系統,并以實例證明該系統能為圖書館提供有效的統計數據。王永剛、蔣朝陽[8]介紹了基于ASP技術的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量統計的設計思路和實現途徑。陳緒燕[9]提出了提高重視程度加強與數據庫商的合作、主動進行數字資源使用統計實踐、通過Web日志方式獲取使用統計、使用附加調查方法等4點統計策略。高廣尚[10]利用REST和Ajax的技術融合,設計并實現了數據收集操作一致的圖書館數字資源應用統計系統。陸康[11]采用對核心交換機端口鏡像方式,獲取網絡中對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的數據信息的方法,通過預先設置好的過濾機制進行數據包清洗,以獲得統計分析系統所需要處理的數字資源相關的數據包,用于統計分析。
二是數據的分析及應用。韓秀梅[12]分析了遼寧工學院圖書館數字資源的資源狀況、利用情況。李菊梅[13]對與電子資源服務績效評估相關的使用統計數據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提出某段時間內用戶訪問數字資源的任務數、檢索次數、訪問時間和檢索時間、下載記錄(文獻)和數據數量、拒絕訪問的平均任務數、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正常服務時間等指標,進而論述了統計數據之間的關系,并就各個統計數據的目的、定義、獲取方法和相關指標進行了系統的論述。薛輝明[14]以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為例,通過綜合分析數字資源使用統計在圖書館的作用和意義,闡釋數字資源績效評估相關的統計數據,提出數字資源使用統計在實踐中的現狀和建議。段惠靜[15]以山西大學圖書館為例,從數字資源學科范疇使用統計、數字資源使用周期分析、成本核算分析三個方面對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崔宏強、艾致[16]提出最重要的評價指標就是數字資源的使用統計報告,建立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標準化應該包括量化標準的定義及計算方法、資源類型的界定、各類型資源統計的規則、使用統計報告格式及頻率、用戶自主統計等內容。秦鴻[17]介紹了使用量—成本評價法的數據分析流程和基本評價指標,建立了戰略性決策、戰術型決策和事務型決策等3個決策與指標匹配模型。鄧鵑[18]從數據分析的目的意義、數據分析說明及解讀、文獻資源利用與科研成果產出關系等三個方面探討了高校數字資源的優化配置,并提出電子資源優化配置建議。
圖書館對數字資源績效評估(價)有兩方面重要內容:數字資源數據的來源,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的選取與制定。數字資源數據的來源,圖書館購買的資源種類繁多,一般由圖書館自行統計或由數字資源廠商提供,這方面本文不作論述。本文著重于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的選取與制定,因此,圖書館應考慮到數據庫、環境、讀者等因素對統計數據的影響,選取符合邏輯和方便操作,數據易于收集和獲取,可以反映出數字資源使用情況和變化趨勢的指標,減少統計人員對數字資源的主觀性影響。
3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的構建:以東莞圖書館為例
東莞圖書館一直十分重視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特別2011年引進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以來,更是關注數字資源服務績效。數字資源服務績效分析要使用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統計數字資源利用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館內績效小組每年年初根據上一年數字資源利用情況的服務數據,制訂今年需要完成的目標值,責任部門根據目標制訂一年的工作計劃,每個月或季度對績效指標進行分析,從而保障和促進數字資源相關工作有序地進行。
東莞圖書館為了測量和分析數字資源的使用情況,在借鑒國內外對數字資源統計指標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并結合實行的卓越績效模式管理實際需求,開始對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進行實踐研究。
3.1 東莞圖書館數字資源自帶統計指標情況
東莞圖書館采購或引進的數字資源一般以本地鏡像安裝和遠程包庫兩種形式建設,通過單點登錄統一認證方式,讀者在館外憑東莞圖書館讀者證或在線申請數字賬號即可免費使用。東莞圖書館以數字資源館中館的形式對數字資源劃分為電子書、報刊、期刊論文、視頻等類型,目前,大部分數字資源都提供了各自的統計指標,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類型資源統計指標不一樣,同一類型的不同資源統計指標也不一樣。這需要多次和數字資源提供商進行溝通和了解,掌握每個數字資源自帶的每個指標的具體含義、統計范圍等內容,如頁面訪問量、瀏覽量等,雖然名稱不一樣,其實統計的數據都是統計資源頁面的訪問情況,最后對統計指標進行歸類。
3.2 確定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
在對數字資源自帶統計指標進行分析、歸類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對數字資源的統計指標規范標準和實際運用情況,針對數據的易于收集與獲取,我們歸納總結認為,把數據庫下載量、數據庫訪問量、數據庫檢索量作為衡量數字資源使用統計的主要指標。
3.2.1 數據庫下載量。是指用戶(讀者)通過網絡(局域網、互聯網等)使用數字館藏中某數據庫完成下載的次數。包括數字資源廠商提供的下載次數、閱讀下載量、文獻下載數、下載次數、下載瀏覽次數、下載、曲目欣賞量、點播量、聽課量、全文下載等指標。
3.2.2 數據庫訪問量。是指用戶通過網絡訪問數字館藏中某數據庫的次數。包括數字資源廠商提供的在線瀏覽、頁面訪問量、訪問量、瀏覽次數、閱讀頁面數、訪問量、瀏覽、課程使用次數等指標。
3.2.3 數據庫檢索量。是指用戶通過網絡對數字館藏中某數據庫進行檢索的次數。包括數字資源廠商提供的檢索次數、檢索等指標。
3.2.4 其他指標。是指無法納入以上三個分類的指標,包括數字資源廠商提供的閱讀人次、閱讀本次、文獻傳遞量、分析次數等指標。
3.3 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分析
以2014年、2015年的東莞圖書館數字資源統計數據為基礎,對數字資源的數據庫下載量、數據庫訪問量、數據庫檢索量等指標從資源利用的整體情況和資源與資源之間進行揭示、分析。
3.3.1 對數字資源整體情況比較分析。從圖1、圖2、圖3中可以看出2014—2015年數字資源在下載量、訪問量、檢索量之間的對比情況,2015年數字資源使用情況整體比2014年使用情況要好,但2015年每個月之間波動較大,時高時低。兩年的數字資源訪問量、下載量高鋒出現在7、8月份,而在檢索量方面,2014年是向上走穩,而2015年則波動較大。從數據得出結果,分析原因需要綜合考慮每年,每月館內開展的宣傳推廣活動、數字資源數據庫維護情況等因素。
3.3.2 對資源與資源之間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通過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除了整體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外,還可以在資源與資源進行對比分析,以期刊類的維普期刊、中國知網(CNKI)為例,兩者資源內容比較接近,具有可比性。由于維普期刊統計指標中沒有檢索這一統計指標,為此,選取了兩者在2014年和2015年的訪問量、下載量進行比較分析。
從圖4、圖5可以看出,2015年維普期刊和中國知網訪問量、下載量均高于2014年。在下載量方面,中國知網使用情況比較平穩,維普期刊下載高峰出現在8月份和11月份。在訪問量方面,2014年和2015年維普期刊、中國知網訪問量逐月上升,表明資源受到越來越多人的使用,但2014年維普9—12月月訪問人次有所下降,而中國知網則較為平穩。維普期刊和中國知網兩者相比較,2014年和2015年,維普期刊的下載量和訪問量均比中國知網高,表明東莞地區使用維普期刊的讀者多于中國知網。
3.3.3 對數字資源的成本核算分析。數字資源的成本核算分析包括數字資源平均下載成本、平均訪問成本、平均檢索成本等,可以根據月、季、年等周期進行核算,利用數字資源周期花費金額/周期總下載量(訪問量、檢索量),核算出該周期內數字資源平均下載(訪問、檢索)成本與效益。
4結語
通過統一和規范以數據庫下載量、數據庫訪問量、數據庫檢索量等數字資源使用統計指標,然后按月、季、年等周期對數字資源的情況進行匯總分析,解決了圖書館無法掌握數字資源的使用情況的難題,可以為圖書館采購和配置數字資源方面提供了數據支撐與參考依據,有利于圖書館優化本館數字資源的配置,推動著圖書館數字資源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燕.數字資源績效評估體系探析——以電子期刊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2):22—25.
[2]盧向東.圖書館卓越績效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7):84—86.
[3]劉蔚,王長宇.ISO2789、NISO Z39.7和E-METRICS數字資源評價標準比較[J].圖書館學刊,2010(8).
[4]李玲,初景利.《信息與文獻圖書館統計》國家標準解讀[J].新世紀圖書館,2010(4):6—9.
[5]錢智勇.館藏數字資源訪問圖形統計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情報,2003(10):125—126.
[6]徐革.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統計數據的獲得模式評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1):54—58.
[7]鐘克吟.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流量統計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07(12):30—33.
[8]王永剛,蔣朝陽.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量統計的設計與實現[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6):30—32.
[9]陳緒燕.試淺談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使用統計[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12(1):93—95.
[10]高廣尚.圖書館數字資源應用統計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4):104—108.
[11]陸康.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統計系統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5(9):140—145.
[12]韓秀梅.數字資源利用情況統計分析[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6(4):106—109.
[13]李菊梅.數字資源的在線使用統計分析[J].圖書館,2008(5):85—87.
[14]薛輝明.數字資源統計使用情況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31):7431—7432.
[15]段惠靜.數字資源使用統計分析——以山西大學圖書館為例[J].晉圖學刊,2012(3):24—27.
[16]崔宏強,艾致.數字資源的使用統計及標準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10):99—101.
[17]秦鴻.決策支持視角下的數字資源使用統計分析實例研究——以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6):60—66.
[18]鄧鵑.高校數字資源配置與使用分析統計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15(6):19—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