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木銳+謝敬+王鵬
[摘要]對《四庫全書總目》卷一零三、子部醫家類共計九十七部醫書提要進行研讀、梳理,提取“作者爵里”的相關描述,發現多處程度不同的失誤,今舉三處略為考辨,以供學界參考、商榷。
[關鍵詞]四庫全書總目;醫家類;作者爵里;辨誤
[中圖分類號]G25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4-0055-03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撰寫除了論述“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外,還要“列作者之爵里”。“爵里”本指官爵和鄉里,縱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于作者爵里的介紹實際包含了姓名、字號、官職及事跡等內容。
來新夏在《古典目錄學淺說》中論及:“了解和熟悉圖書的撰者是有利于了解圖書的性質和判定圖書價值的。”由此可知對于作者相關信息的正確把握是治學的一個重要信息點。
筆者對《四庫全書總目》卷一零三、子部醫家類共計九十七部醫書提要進行研讀、梳理,提取“作者爵里”的相關描述,發現多處程度不同的失誤,今舉三處略為考辨。
本文舉例首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描述,其次列文淵閣《四庫全書》之記載,再列歷代史志或書目著錄、別書稱引,末附作者之考辨。
1《褚氏遺書》撰者表字記載之誤
1.1 褚澄表字記載史料梳理
《四庫全書總目》載:舊本題南齊褚澄撰。澄,字彥適(適),陽翟人。褚淵弟也。商宋文帝女廬江公主,拜駙馬都尉。入齊為吳郡太守。官至左民尚書。事跡具《南齊書·本傳》[1]858。
此為觀點一:褚澄,字彥適。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五、醫家類《褚氏遺書》提要載:澄,字彥道,陽翟人[2]。
《百川書志》卷十、房中載:《褚氏遺書》一卷,南齊褚澄彥道著[3]。
丁介《褚氏遺書跋》載:澄,字彥道,河南陽翟人,宋武帝之甥,尚書左仆射湛之子,廬江公主之夫,齊太宰侍中錄尚書公淵之弟[2]。
此為觀點二:褚澄,字彥道。
《醫說》卷一載:褚澄,齊尚書,吳郡太守,字彥通,雅有才量,博好經方善醫術[4]。
此為觀點三:褚澄,字彥通。
1.2 考辨
1.2.1 字義及字形考證。“適”簡體字為“適”,查《康熙字典》,“適”的幾個含義如下:
(1)之也、往也、至也。如:《詩·鄭風》適子之館兮。意為到你的家里。
(2)樂也、自得也。如:《莊子·大宗師》適人之適,不自適其適。意為安然于他人的安適,而不能使自己得到安適。
(3)從也。《書·多士》惟我事不二適。意為此心當一于其所往,而不會有其他的想法。
(4)其他含義如:偶然也、善也。不再一一列舉。
由此可見:“適”從含義上不通于“道”及“通”,不涉及因義通假,因音通假就更說不通了。
1.2.2 成書年代及出處考證。《南齊書》是蕭子顯于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完成,南齊初年,蕭道成(南齊高帝)設置史官,命檀超、江淹等人編集國史。蕭子顯的《南齊書》多取材于檀超、江淹等的書稿,而他們的稿子沒有傳下來。在梁代,沈約著有《齊紀》,吳均著有《齊春秋》,然而沈約、吳均的著作約在十一世紀以后也散失了。關于南齊的記述最早只有《南齊書》可考。考《南齊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四,褚淵傳載:“淵弟澄,澄,字彥道。”這是關于褚澄的最早記載。
褚氏遺書跋文落款題有“云嘉泰元年日南至甘泉寄士丁介跋”推及該書成于1201年,《褚氏遺書》首次刊刻發行,關于褚澄的記載,當取自南齊史料之記載。
《百川書志》成書于嘉靖十九年(1540);考《百川書志》卷十、子志四、醫家類房中載:《褚氏遺書》一卷,南齊褚澄彥道著(注:《百川書志》為葉德輝《觀古堂書目叢刻本》)。
《醫說》為南宋張杲所撰,1189年這部著作的初稿完成,經過36年的增補修訂,于1224年定稿并刊刻,翻檢此書,該記載引自《南史·本傳》。
按:《總目》關于褚澄的記載出自《南齊書·本傳》,據以上考證可知“彥道”抄錄誤筆為“彥適”,形近混用為此。丁介所作跋文及高儒書志記載當承《南齊書·本傳》之記載。
《南史》乃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本,刪繁就簡,重新編纂而成,由此可知,南史與南齊書之記載應相同。查《南史·本傳》二十八卷、列傳第十八記載如下:“澄字,彥道,彥回弟也。初湛之尚始安公主,薨,納側室郭氏,生彥回。后尚吳郡主,生澄。澄尚宋文帝女廬江公主,拜駙馬都尉。歷官清顯,善醫術。”[5]
可見,有關褚澄表字的若干記載,字彥適(適)及字彥通,均為彥道之訛。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撰者桑梓記載之誤
2.1 陳言桑梓記載史料梳理
《四庫全書總目》載:宋陳言撰。言,字無擇,莆田人[1]866。
此為觀點一:陳言為莆田人。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五、醫家類《三因極一病癥方論》提要載:宋陳言撰。言,字無擇,青田人[2]。
《鄭堂讀書記》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十八卷,寫本。宋陳言撰。言,字無擇,號鶴溪,青田人[6]。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自序曰:青田鶴溪陳言無擇序[2]。
此為觀點二:陳言為青田人。
2.2 考辨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有如下記載:
青田:唐析括蒼縣地置。明清皆屬浙江處州府。今屬浙江甌海道。
莆田:隋置。廢。唐復置。故城在今福建莆田縣東南。宋徙今治。明清皆為福建興化府治。今屬福建廈門道[7]。
按:明清時期,青田是處州府的一個轄區,隸屬于浙江省;而莆田屬興化府所管轄,興化府為當時福建省的布政使司。可見二者在明清時期乃分屬兩個省的兩個縣,并非一地,也沒有任何隸屬關系。查《處州府志》載:陳言,字無擇,青田人。敏悟絕人,長于方脈,治病立效,此為其一[6]。
其二,《總目》所收的另一著作《產育寶慶方》提要有如下記載:“蓋括蒼陳言撰《三因方》,嘗取其方論各評得失。”另,宋陳振孫著《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三《三因極一方》六卷記載:“括蒼陳言無擇撰。”青田為唐析括蒼縣地置,括蒼指括蒼山,且此山在青田,可證陳言為青田人。
由此可知,館臣誤浙江為福建,“青”“莆”形近,《總目》所記之失,館臣抄寫所致。
3《仁端錄》刪定者桑梓記載之誤
3.1 陳葵桑梓記載史料梳理
《四庫全書總目》載:明徐謙撰。其門人陳葵刪定。謙,字仲光,嘉興人。葵,字藎夫,武水人[1]873。
此為觀點一:陳葵為武水人。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五、醫家類《仁端錄》提要載:葵,字藎夫,嘉善人[2]。
此為觀點二:陳葵為嘉善人。
《中國醫籍考》所引《四庫書目提要》曰:葵,字藎夫,秀水人[7]。
此為觀點三:陳葵為秀水人。
3.2 考辨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如下:
嘉善:漢,由拳縣地。三國吳以后為嘉興縣地。明析置嘉善縣。屬浙江嘉興府。清因之。民國初屬浙江錢塘道。滬杭甬鐵路經之。
武水[縣]:漢,陽平縣地。隋析置武水縣。以縣北有武水溝而名。五代周,河決圯廢。故城在今山東聊城縣西南五十里。
秀水:在浙江嘉興縣北。即南湖之下流。北入運河。相傳水浮五色。見著獲慶。亦稱繡水。明置,秀水縣。其名因此[8]。
按:武水在五代時期遭大水漫,不復存在,宋朝改成沙鎮,位于今山東省;陳葵為明代人,《總目》所記“葵字,藎夫,武水人”有明顯之失。嘉善與秀水均為明朝時期析嘉興而置,隸屬嘉興府。《中國醫籍考》引四庫提要,或察“武水”記載上的地域之疏誤,以所屬嘉興的秀水改之。秀水隸屬嘉興,以丹波元胤之博聞廣見,當有所本,非為秀水乃郡望之臆斷。
[參考文獻]
[1][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56.
[2]迪志文化.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DB/OL].[2015-07-03].http:∥211.81.31.51/scripts/skinet.dll OnTrigger code=18071.
[3]高儒.百川書志古今書刻[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34.
[4]張杲.醫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9.
[5]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9:217.
[6]王瑞祥.中國古醫籍書目提要[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632.
[7][日]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1039.
[8]臧勵酥.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M].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3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