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星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 300211)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中應用的效果分析
高新星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300211)
目的:探討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過程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方法:將100例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溶栓治療措施進行急救護理,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溶栓治療過程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急救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溶栓治療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平均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路徑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可以提高溶栓治療成功率,減少患者住院費用及并發癥的發生。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指由醫療、護理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員針對某個診斷或某種手術制定的具有科學性和時間順序的(以某疾病醫療服務項目為橫軸,以時間為縱軸)病患照顧計劃流程表。作為一種新興的臨床護理方式被廣泛應用。使護理過程更加的標準化和程序化,工作執行更加全面[1,2],并可指導護士預見性的調整工作計劃[3]。我們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具體報道如下。
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于我院心內科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100例,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41例,女9例,年齡38~76歲,平均(58.4±9.5)歲。梗死部位:前壁23例,前間壁18例,下壁9例。觀察組男39例,女11例,年齡39~78歲,平均(58.6± 9.8)歲。梗死部位:前壁20例,前間壁20例,下壁10例。
2.1對照組遵醫囑實施常規的溶栓治療及急救護理措施。盡快采用靜脈通路溶栓治療,囑患者全程絕對臥位休息、吸氧,對于過程中有劇烈疼痛的患者進行有效的止痛鎮靜處理。
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按照護理路徑的時間和內容進行連續、動態的護理服務,由科主任及護士長定期檢查,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護理計劃內容。
入院10 min內,對患者進行基本體征的測定和氧療等緊急處理;根據病情遵醫囑予以有效的鎮靜止痛處理;雙管建立靜脈通道。之后的20 min內,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心肌酶和電解質等常規指標的測定;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體征進行確診,在向患者家屬了解病史并排除禁忌證后確定治療方案。確定治療方案后,遵醫囑100 mLNaCL溶液內加入150萬U的尿激酶靜脈滴注,過程中控制滴速,在0.5~1 h內滴完。密切監測患者心電監護儀的指標,若有異常,則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救治。30~120 min進行療效觀察,密切關注患者有無并發癥、低血壓、心律失常、再梗死及心臟破裂等,如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并處理。121~360 min內,溶栓結束6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共3~5天。
2.3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 l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溶栓效果、住院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表2。

表1 兩組溶栓效果及住院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例(%)]
4.1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提高溶栓治療效果、減少住院費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關鍵是在急救的“時間窗”內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以挽救瀕臨壞死的缺血心肌,縮小梗死面積,降低并發癥和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開始時間越早,血管再通時間越早,治愈率越高。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使護士的工作有了預見性、計劃性、科學性、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減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和無效護理,例如主動性不強、缺乏明確的護理計劃及健康教育意識,護理服務不全面,從而使護理效率及護理質量得不到提升。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根據標準護理計劃制定的護理方式,可實時根據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變化調整護理方案,進行合理的干預,縮短了患者從入院到溶栓的治療的時間以及住院天數,使患者真正得到實惠[4,5]。
4.2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并發癥有乳頭肌功能失調、室壁瘤、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及時有效的指導護士制定護理計劃和護理措施,實現血管再灌注、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臟功能,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作為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能有效規范護士的診療護理行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醫療成本,促進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陳豫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102-103.
〔2〕劉卿.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29):2691-2692.
〔3〕張曙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5):115-116.
〔4〕陸克琴,吳立新,劉新天,等.臨床護理路徑在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評價[J].安徽醫學,2012,33(5):622-623.
〔5〕張巧利,賀中云,陳靜,等.綠色通道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溶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58-59.
(2015-08-27收稿,2016-03-25修回)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8.019
1006-9143(2016)04-0319-02
高新星(1984-),女,護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