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曉靜 殷勤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 江蘇南京210009)
母乳喂養對胎怯兒體格發育的影響
盛曉靜殷勤#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江蘇南京210009)
目的:探討不同喂養方式對雙生胎怯兒體格發育的影響。方法:通過對34對雙生胎怯兒的體格發育隨訪到24月齡,比較不同喂養方式對胎怯兒體格發育的影響。結果:發現母乳喂養兒在2月齡體重追趕至第50百分位數的人數明顯高于奶粉喂養兒,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24月齡,并且比奶粉喂養兒在24月齡更高、更勻稱。結論:母乳喂養有助于促進胎怯兒體格生長發育,更好的完成追趕生長。
胎怯兒;母乳喂養;體格發育
胎怯,指初生胎稟怯弱之證,總因先天未充而患,出生形體瘦小,肌肉瘠薄,面無精光,身無血色,目無精彩,啼哭無力,吮乳口軟,毛發黃少等一系列虛弱證象。現代醫學出生體重在2.5 kg以下,即低出生體重兒,其臨床表現與胎怯相符,多見于早產兒、雙胎、多胎。病因多由于先天稟賦不足,父精不足,或母體氣血供養不充,化源未充,涵養不足,胎兒在宮內所受滋育不及,才會發生本病[1]。胎怯屬于初生兒內傷雜病范疇,其癥候表現,各有五臟不足偏重之分,但其全身虛怯之關鍵,則以脾腎為主,故其病理多以腎虛、脾虛為主[2~3]。
胎怯兒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新生兒,存活者的生長發育狀況也會落后于正常兒童。因此,加強胎怯兒出生后的保健工作,如保暖、供氧、喂養和預防感染,是以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成活率的一項重要工作。歷代兒科醫家提出不少胎怯醫方,較集中于健脾補腎[3]。但初生小兒,胃小而薄,用藥不宜過多,且有些藥物(如人參、附子)使用過量對新生兒可能產生副作用。因此探求胎怯兒的早期合理喂養方式,使其體格發育盡快追趕,減少并發癥提高存活率,是一項有實踐意義的課題。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以2012~2014年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就診的34對雙胎,出生體重小于2 500 g的胎怯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分為母乳喂養和奶粉喂養組。純母乳喂養至6月齡為母乳組,共18對;奶粉量大于80%為奶粉組,共16對,適月齡添加輔食。觀察其體重、身長、頭圍,隨訪至24月齡。
1.2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滿足正態性及方差齊性者多組樣本均數間比較用F檢驗,使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對母乳喂養方式與生長發育關系進行分析。所涉及的統計學檢驗均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雙側檢驗。
1.3結果
1.3.1兩組胎怯兒生長發育指標比較母乳組和奶粉組胎怯兒在3月齡、6月齡和12月齡體重、身高和頭圍無明顯差別。18月齡的奶粉喂養兒在體重和身高方面均優于母乳喂養兒(P分別為0.003和0.006),但是在24月齡,母乳喂養兒雖然體重輕于奶粉喂養兒(P=0.006),但是身高明顯高于奶粉喂養兒(P=0.007)。見表1。
表1 兩組胎怯兒主要生長發育指標值

表1 兩組胎怯兒主要生長發育指標值
組別 3月 6月 12月 18月 24月體重(kg)身高(cm)頭圍(cm)母乳組奶粉組P母乳組奶粉組P母乳組奶粉組P 6.07±0.2076.26±0.165 0.062 60.28±2.340 60.34±3.611 0.206 39.79±0.220 39.99±0.333 0.007 8.01±0.152 8.21±0.175 0.186 67.38±0.459 67.35±0.452 0.398 43.35±0.264 42.73±0.259 0.739 10.02±0.164 10.55±0.22 0.228 76.80±0.54 76.80±0.44 0.751 46.79±0.315 46.41±0.341 0.573 11.55±0.178 11.89±0.287 0.003 84.11±0.426 84.20±0.695 0.006 47.82±0.320 47.22±0.323 0.300 12.65±0.219 13.55±0.364 0.006 90.64±0.404 89.97±0.757 0.007 48.73±0.295 48.00±0.300 0.756
1.3.2追趕到第50百分位數比例2月齡體重追趕到第50百分位數(根據2005年全國九省/市兒童體格發育調查數據)的母乳喂養兒有28例(77.7%),奶粉喂養兒有21例(65.6%)。而24月齡母乳喂養的胎怯兒體重和身高小于第50百分位數的各有2例(5.6%),而奶粉喂養組則分別為5例(15.6%)和10例(31.2%)。
胎怯的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化源未充,涵養不足,脾腎兩虛,五臟失養,病變臟腑主要在脾與腎。腎藏精,腎為先天之本,為生長發育之本,然而先天之精又需要依賴后天之精不斷滋養才得以充實。正如《胎產心法·胎不長養過期不產并枯胎論》中提到“胎之能長而旺者,全賴母之脾土輸氣于子。凡長養萬物莫不由土,故胎之生發雖主乎腎肝,而長養實關乎脾土。”從這些醫家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嬰兒的喂養對胎怯兒的追趕生長有重要影響。古代醫家認為母乳喂養有諸多好處,認為乳汁為母體氣血所化。明·萬全《幼科發揮·調理脾胃》說:“蓋乳者,血所化也,血者,水谷之精氣所生也”。元·曾世榮《活幼口議·飯多傷氣》說:“乳者,化其氣血,敷養肌膚,百脈流和,三焦頤順,身肢漸舒,骨力漸壯。三周所庇,一生為幸”。腎為先天之本而主生長發育,脾為后天之本而主運化升清,腎精充、脾運健才能加速生長發育。胎怯兒出生后的母乳喂養使得后天之精不斷滋養,先天之腎精從而得以充實,對促進嬰兒的體格發育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現代醫學已經研究表明母乳作為嬰兒最好的食物,與其他類型的奶制品相比,不僅具有更好吸收的營養素,例如鈣和磷,還有其他奶制品沒有的生物活性因子,這些活性因子如生長因子和激素等可促進骨量沉積,有益于中遠期的身高追趕[4]。亦有研究表明,母乳喂養間隔對嬰幼兒的身長增長量有影響,每次吸允時間與身長及體重的增長量均相關,母乳喂養間隔在2、3 h,吸吮時間在10~30 min有利于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而母乳成分中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與總能量對體重的增長量有影響,而能量和干物質含量更有利于身長的增長[5]。
本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胎怯兒在2月齡時體重追趕生長到第50百分位數的人數明顯高于奶粉喂養兒,并且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24月齡。并且母乳喂養兒24月齡的身高增長明顯優于人工喂養兒,身材更勻稱。因此,針對胎怯兒更應提倡早期母乳喂養,建立母乳喂養支持系統,加強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工作,合理喂養將有利于培其后天之本、充實先天之精,更好的完成追趕生長。
[1]陳麗亞.胎怯兒136例中西醫病因病機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 (15):98-99
[2]汪受傳,姚惠陵.胎怯辯證論治探析[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4,10 (4):5-6
[3]王曉鳴.中醫防治體弱兒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 (2):250-252
[4]Muniz LC,Menezes AM,Assuncao MC,et al.Breastfeeding and bone mass at the ages of 18 and 30:prospective analysis of live births from the Pelotas(Brazil)1982 and 1993 cohorts[J].PLoS One,2015,10(4): e0122759
[5]武一萍,郭純全,初玉娟,等.母乳成分對純母乳喂養嬰幼兒早期生長發育速率影響的隊列研究 [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 3600-3602
R174.4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18
2016-06-29)
殷勤,E-mail:22907585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