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龍 汪志堅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宜春336000)
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術后的療效及對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
龔志龍汪志堅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宜春336000)
目的:探討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術后的療效及對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6例,兩組均進行常規治療,對照組再給予布地奈德噴鼻,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用阿奇霉素。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情況、NF-kBp65水平和IL-8水平。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6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3個月,實驗組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均低于對照組同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NF-kBp65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的水平,對照組的NF-kBp65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的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術后療效顯著,患者的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阿奇霉素;布地奈德噴鼻;療效;嗜酸性粒細胞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有多種炎性因子和嗜酸性粒細胞參與。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多采取鼻內鏡術和藥物治療[1]。我院采用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進行術后治療,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6例。實驗組男女比例為11:15,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35.14±5.87)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2:14,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36.22±5.9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鼻內鏡和CT檢查確診為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者;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者;符合本研究用藥指征者。排除標準:有鼻內手術史者;有變應性鼻炎史者;有哮喘病史者;有自身免疫疾病者;有其他嚴重病癥者。
1.3方法常規治療:術后抗生素預防感染,手術后第2天取出術腔填塞物并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對照組:布地奈德噴鼻,2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阿奇霉素,50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5 d。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情況、NF-kBp65水平和IL-8水平。療效:經內鏡檢查顯示,術腔結構清晰,沒有粘液膿性分泌物,沒有肉芽、息肉組織等,判斷為治愈。經內鏡檢查顯示,有肉芽組織形成,患者癥狀有明顯的改善,判斷為好轉。其他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和好轉之和。
1.5統計學處理兩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6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例(%)]
2.2兩組患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比較術后1個月、3個月,實驗組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均低于對照組同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比較(個/0.25 mm2,x±s)
2.3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F-kBp65的IL-8水平比較治療后,實驗組的NF-kBp65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的水平,對照組的NF-kBp65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的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F-kBp65的IL-8水平比較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F-kBp65的IL-8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術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NF-kBp65 IL-8實驗組對照組26 26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1.12±5.51 11.59±2.65△*22.51±5.92 17.33±3.48△32.46±7.33 16.35±4.98△*32.66±6.95 23.79±5.58△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患者經手術治療后,換藥時間長,術腔容易發生粘連,造成病癥復發[2~4]。對于術后術腔的處理,多采取生理鹽水沖洗,然而,效果欠佳[5~7]。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6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3個月,實驗組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均低于對照組同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藥物的聯合使用,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有明顯的作用[8]。阿奇霉素的使用,可以促進術腔黏膜上皮化,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作為一種常見疾病,在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發病過程中,真菌有著直接的參與作用[9~10]。嗜酸粒細胞聚集在真菌周圍,刺激T淋巴細胞,最終引發病癥。臨床通過改善嗜酸粒細胞的水平,可達到治療的效果。
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的NF-kBp65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的水平,對照組的NF-kBp65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的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NF-kBp65是一組近年來發現的核轉錄調節因子,其轉錄調節的連結位點位于許多促炎細胞因子和免疫調節因子的啟動區,對誘導疾病的炎性反應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水平越高,機體的炎癥反應越嚴重。IL-8被稱為嗜中性粒細胞,其水平越高,患者的炎癥反應越嚴重。通過本治療,患者的NF-kBp65和IL-8水平降低,表明治療效果較好。綜上所述,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術后療效顯著,患者的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
[1]王紹忠,吳建,甘青,等.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術后療效及對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7):1730-1731
[2]KirtsreesakulV,KhanuengkitkongT,RuttanapholS.Does oxymetazoline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nasal steroids in treating nasal polyposis?[J].Am J Rhinol Allergy,2016,30(3):195-200
[3]Frendo M,Hakansson K,Schwer S,et al.Asthma in ear,nose,and throat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J].Am J Rhinol Allergy,2016,30(3):67-71
[4]崔俊景.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術后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6):68-69
[5]黃海英.臨床評估阿奇霉素聯合布地奈德噴鼻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術后療效及對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 [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8):4186-4187
[6]Kim do H,Han K,Kim SW.Effec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Nasal Polyp on Quality of Life in South Korea:5th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Korean[J].Clin Exp Otorhinolaryngol,2016,9(2):150-156
[7]Bachert C.Innova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in 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16,82(3):251-252
[8]王弦,趙大勁,齊保健.布地奈德聯合克拉霉素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30(1):70-73
[9]林慶紅.鼻內鏡手術聯合阿奇霉素口服布地奈德噴鼻治療鼻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2):50-51
[10]鄧碧凡.丙酸氟替卡松聯合阿奇霉素對鼻竇炎并發鼻息肉術后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34):4134-4136
R765.4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19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