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平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東莞523123)
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生活狀態中的改善效果
王玉平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莞523123)
目的:分析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生活狀態中的改善效果。方法:將2013年10月~2015年2月102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均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干預組則實施社區綜合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狀態、血脂水平改善情況。結果:干預組患者總膽固醇(4.4±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1±0.5)mmol/L、甘油三酯(1.3± 0.3)mmol/L,明顯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的生活狀態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社區護理干預對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生活狀態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冠心?。谎?;社區護理干預;生活狀態
冠心病是生活中的常見病癥,根據相關統計在本世紀以前,全球大約有一千七百萬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而在所有的心血管病中,冠心病大約占據了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七[1],該病的危害已逐步占據了所有心血管疾病的首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旨在分析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生活狀態中的改善效果,特收集我中心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F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2月102例冠心病患者資料,根據患者的護理方式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51例。干預組:男32例,女19例;年齡55~82歲,平均(67.79±11.18)歲;冠心病病程1~12年,平均(7.15±1.22)年;36例為單純性心肌梗死,6例心絞痛間歇期,9例心肌梗死陳舊期。對照組:男33例,女18例;年齡57~83歲,平均(68.12±11.22)歲;冠心病病程2~12年,平均(7.31±1.28)年;35例為單純性心肌梗死,6例心絞痛間歇期,10例心肌梗死陳舊期。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常規性健康指導、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用藥方法等。干預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健康宣教、用藥依從性干預、日常生活干預、康復訓練、心理疏導等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1)健康宣教:登記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詳細住址、聯系方式等,并全面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起居、病情狀況、基礎資料進行收集和評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日常生活狀況;(2)用藥依從性干預:為患者詳細說明藥物治療的作用和必要性,并評估患者的依從性情況,判定患者依從性差的原因。如患者記憶力差、文化水平低、治療方案復雜、使用藥物過多、不良反應等,并給予針對性的溝通交流,反復講解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和方法;(3)日常生活干預:要求患者戒煙戒酒,保持規律的飲食起居,避免觀看引起精神緊張或者恐怖的電視電影,盡量保持平穩的心態,減少高脂類食物攝入,保持適度的運動并合理控制運動量;(4)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興趣愛好、耐受情況開展有氧訓練、放松性訓練、力量訓練、室內外步行訓練、呼吸訓練等各項訓練方式。在具體的訓練內容上靈活選擇,如放松訓練可選擇音樂療法、穴位按摩、放松性按摩等;(5)心理疏導:主要通過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通過溝通交流、傾聽、鼓勵、參加各項社交活動等方式緩解患者的抑郁、緊張、焦慮、悲觀等不良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3效果判定標準觀察患者的生活狀態、血脂水平改善情況。生活狀態判定主要通過健康調查表SF-36[2~3]進行,判定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職能、疼痛。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生活狀態的改善情況對比干預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職能、疼痛等生活狀態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狀態改善情況對比(分,x±s)
2.2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情況對比干預組患者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均明顯優于護理前和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情況對比(mmol/L,x±s)
冠心病是誘發心肌缺血、缺氧的常見因素,也是導致患者猝死的重要因素,因此積極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干預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因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除了要積極給予藥物治療,還需要配合以全面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積極從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依從性、心態等方面入手進行干預,端正患者的心態,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為,從而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4]。
由于患者及家屬缺乏對冠心病、日常護理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和重視,加上日常繁忙的工作等因素,在日常自我護理上比較疏忽。社區護理干預則是專業的臨床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專業的指導,對于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和心理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5]。臨床研究表明[6],對冠心病患者加強社區護理干預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依從性,這種方式充分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全面從飲食、用藥、作息等方面進行糾正,同時也是一種關愛患者的體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促進病情改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使患者在飲食、運動、用藥方面的依從性更高,最終促進了病情康復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狀態;另一方面,加強冠心病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能夠動態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如病情發作頻率、恢復情況、日常飲食、運動、用藥情況等,以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并在第一時間予以解決。如患者應用藥物后出現不良反應時,社區護理人員能夠及時通過暫停藥物、減少用藥劑量或建議醫師更換藥物等,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同時避免或減少患者擅自停藥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通過社區護理干預可以拉近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醫院和臨床人員的信任度,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加速患者康復[7]。
本文主要對我院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總膽固醇(4.4± 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1±0.5)mmol/L、甘油三酯(1.3±0.3)mmol/L,均明顯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P<0.05),且干預組患者的生活狀態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與唐春云[8]報道相符。綜上所述,社區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還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1]刁麗青,姚美玲.社區護理綜合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生活狀態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18):170-171
[2]聞榮,黃小明,蔣其武,等.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2):162-163
[3]王紅英,賀樹鳳.多元化連續性護理模式對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的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5(7):1596-1599
[4]曹翠英.綜合護理干預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脂水平的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1,8(12Z):20,22
[5]楊虹,龍飛.社區護理干預46例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8):93-94
[6]童芳,黃新苑,羅桂芳,等.目標性社區護理對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栓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5):129-132
[7]梁翠群,趙汝麗.社區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17):2182-2184
[8]唐春云.冠心病患者社區護理需求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4(7):1409-1410
R473.54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37
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