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新三板掛牌公司本月突破9000家,然而一半的掛牌企業今年未融到資。
近日,全國股轉系統公布了新三板掛牌負面清單,將落后產能、低成長性的虧損企業以及失信企業拒之門外。在新三板企業數量突破9000家時,股轉公司力圖改變新三板“魚龍混雜”的標簽,通過設置掛牌財務門檻,重新樹立市場品牌。
掛牌企業突破9000家
截止9月12日,新三板市場總掛牌數達9001家,協議轉讓企業7366家,做市轉讓企業1635家;申報及待掛牌的企業共1695家。7月份新三板平均每周掛牌數保持在50家左右,平均每天保持在10家左右;而進入8月份以后掛牌數突現爆發式增長,平均每天的掛牌數保持在50家以上,每周更是保持在200家以上的速度。照此掛牌速度推算,年底新三板企業數量將超過1萬家。
不過,新三板總市值增長速度遠不如掛牌公司數量增長迅速。按今年1月底到9月12日末數據計算,新三板總市值增長約36%,但掛牌公司數量已增長近6成。
與掛牌企業數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9000家掛牌企業中約一半的掛牌企業未融到資。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單月定增融資額處于持續下降趨勢。1至3月份定增融資總額保持在100億元以上,但從5月份大跌至88.60億元后一直在低位徘徊,未突破100億大關。5-8月份新三板實際募集資金連續4個月不足百億,8月單月融資額95.50億元,與去年200多億元的高點相差甚遠。更令人揪心的是,近9000家掛牌企業中還有約一半的掛牌企業未融到資。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信證券新三板研究數據。2016年新三板公司整體營收增速僅為6.25%,整體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為-5%,為2014年以來首見。而代表新三板成長性最佳的創新層企業,半年報收入增速降至19%,其中符合標準二的企業凈利潤增速降至-20%。
天河股份公司董秘薛萍表示去年公司還較輕松地融資了3000萬,而今年還沒融到錢,根據股轉系統的三板公司進入創新層的要求,一年之內必須要融到1000萬。天河股份是一家整體成長性較好的公司,多家機構紛紛看好,然而這樣一家業績向好的新三板公司都存在融資難問題,可想而知新三板企業的融資寒潮來了。
首只央企ST“明星”
實體經濟在2016年面臨的重重困難,充分反映在新三板掛牌公司的2016年年報數據之中。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代表新三板最優質企業的創新層公司業績。首次分層之后的中報數據,充分反映了高成長性企業的業績波動和投資風險。
現代農裝2016年1至6月虧損額高達1.18億元。有市場人士預計,按照這樣速度虧下去,這家曾經的新三板“明星企業”,今年年內凈資產就將由正轉為負,從而可能成為新三板上首只央企ST股票。
新三板經歷去年爆發式擴張后,部分掛牌企業今年已現業績“大變臉”,引發市場關注。2015年完成8000萬元融資的醫療器械公司楓盛陽今年上半年的虧損額高達1.88億元,截至6月末凈資產僅剩下1000萬元,一度引起業界嘩然。不過相比現代農裝的“變臉術”,楓盛陽仍略顯單薄。
2006年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此后業績持續高速增長,2012年公司年營收達到20億元、凈利潤4800萬元。在新三板掛牌企業中,這樣的基本面表現可謂“鶴立雞群”,自然讓市場對公司轉板的預期頗為強烈。
2012年11月,現代農裝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先后審議通過了18個月內在中小板上市的議案。2013年12月,投資者們趕在年底之前把資金打入了現代農裝的賬戶中,這是現代農裝最后一次定增,也被認為是現代農裝的Pre-IPO募資。
此次定增吸引了不少知名機構投資者,其中也包括公司主辦券商申銀萬國證券直投部門和證券業大佬闞治東旗下的投資機構。公司以8.1元/股的發行價格募資3.24億元,為當時的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募資規模之最。
不過,公司隨后公布的2013年年報卻讓市場大跌眼鏡,公司從2013年上半年盈利1500多萬元毫無征兆地變成全年虧損6900萬元,并由此進入了業績“自由落體旅程”,2014年公司凈利潤為虧損1.1億元,2015年繼續虧損3.7億元,今年上半年已經虧損1.18億元。市場分析人士不免憂慮,按此目前這樣的虧損速度,現代農裝將可能很快將耗盡剩余2.9億元凈資產,從而戴上ST的帽子。
在市場交易和融資功能逐漸萎縮之時,并購重組成為評價新三板市場功能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多掛牌企業謀求利用并購重組做大做強。
成長性辨偽
“2016年中期新三板凈利潤增速20.5%, 同期中小板凈利潤增速13.3%,創業板凈利潤增速48.9%。新三板從最快增長板塊下滑至介于中小板、創業板之間。我們認為經濟下滑對小微企業的沖擊因素是首要因素, 因缺乏創業板外延式并購增長,新三板企業難以抵抗下滑經濟周期影響。”安信證券新三板諸海濱團隊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企業的現金流情況惡化可能釀成投資風險。
“新三板整體、做市、創新層經營性現金流分別下降93.56%、111.98%、91.59%,惡化比較嚴重,值得投資者關注。”中泰證券指出,“前期定增產品到期,部分企業因財務造假、違規、故事證偽等估值下降, 或將影響投資者對于整個新三板的預期,短期難有整體性行情。我們繼續維持前期觀點,長期堅定看好新三板市場整體向上的趨勢,但短期政策面、籌碼面和業績面都需要繼續等待或消化。”
“在盈利能力全面下行的背景下,企業的現金流情況已經較去年年底出現了明顯的惡化。上半年新三板非金融類掛牌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占凈利潤的比重為-44%,為自2013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情況。”中信證券指出。
“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掛牌企業共實現現金凈額增加值為-305億元;其中,實現經營凈現金流-215億元,實現投資凈現金流-978億元,實現籌資凈現金流886億元, 若沒有籌資支撐,現金流情況堪憂,因此新三板市場的持續融資能力是市場發展的重要基石。”安信證券指出。
而如今,9000多家企業魚龍混雜,部分公司甚至隨時都會面臨倒閉的危險,因此投資者的風險也大大增加。事實上,嚴酷的經濟環境往往能試煉出真正優質的成長型企業,分化加劇已經成為不爭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