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臺石峻(.浙江省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35000;.浙江省樂清市大荊智仁寄宿學校,35600)
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四個關注點
——以溫州市體育與健康學科“促進有效學習”專題研討培訓活動三節課為例
蔡景臺1石峻2
(1.浙江省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325000;2.浙江省樂清市大荊智仁寄宿學校,325600)
編者按:2016年4月14日,溫州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促進有效學習”專題研討活動在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舉行,本次活動以五年級《技巧:肩肘倒立》、高二《籃球: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八年級《足球:傳接球技術及運用》三節課為載體,對“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體育課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做了進一步實踐與探索。本期本刊圍繞三節展示課,對“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體育課堂的思路、方法進行了呈現,專題文章在發現問題的同時積累了經驗,請廣大讀者在關注專題的同時進一步實踐、思考,并歡迎撰稿投稿。
“教師不會教、學生不會學”是當下中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普遍現象,對此,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從2014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課堂變革實驗,并以“促進有效教學”為主題,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施。為順應體育課堂變革實驗,三年來,溫州市體育與健康學科結合本學科特點,先后在全市范圍內舉行了三次“促進有效學習”專題研討培訓活動,其中以2016年4月14日在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舉行的溫州市體育與健康學科“促進有效學習”專題研討培訓活動最具規模,現結合本次活動中的三節課談談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關注的四點:
眾所周知,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體育課程的性質也決定了體育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學技術,三節展示課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沒有偏離“技術”學習的要求,而且有明確的技術教學要達成的目標與要求(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三位執教教師選擇的教材均有一條明確的“技術線”,沿著這條“技術線”,在設計本單元每一課的技術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時都非常具體,在遵循動作技能形成規律、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人體生理和心理活動起伏變化規律三大特殊規律的同時也體現了《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的“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教學的思想。
依據《綱要》的指導思想,第一節課是《技巧:肩肘倒立》教學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從技術維度出發,以前壓、后倒翻臀、雙手撐背、屈腿肩肘倒立到直腿肩肘倒立依次展開學習。第二節課是《籃球:體前換手變向運球》教學單元的第二課時,主要從體能維度出發,采用多種形式的組合練習,在發展學生體能的同時,以鞏固提高體前換手變向運球的拍球部位、轉體探肩等動作技術。第三節課是《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技術及運用》單元教學的第三課時,按照《綱要》要求,主要從運用維度出發,采用多種形式的分組合作練習,把前兩節課所學的技術運用于實戰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
技術學習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展體能的過程,但如何利用有限的技術學習時間來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體能,這就需要在練習方法、手段及組織形式上進行思考。
三節展示課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技巧:肩肘倒立》這一節課,授課教師主要采用集體練習及兩人一組合作學練的組織形式,練習密度超過了30%,課的密度超過了50%,在這樣的高密度練習下,學生的腰腹力量等素質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籃球: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一課,授課教師從準備活動開始,基本上是球不離手,或自主學練,或合作學練,學生始終是在行進中練習,通過運球——傳接球——投籃等多項技術的組合練習,能讓學生掌握所學技術的同時,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體能。
第三節課《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技術及運用》也是如此,學生始終是在運動中學技術,在小組合作學練中發展體能。
此外,輔助教材作為體育課的一個重要部分對發展學生體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三位執教教師對輔助教材的安排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選用的都是素質練習游戲,第一節課選用多種形式的仰臥起坐和俯臥撐游戲來發展學生腰腹及上肢力量;第二節課選用平板支撐、齊心協力游戲來發展上肢及下肢力量;第三節課選用繩梯接射門游戲來發展學生下肢力量。
總之,體能的發展也是評價一節體育課的重要指標之一,課堂在重技術的同時切不可輕體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創新教材教法,根據學生年齡、性別等特點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組織形式。
如,第一節課《技巧:肩肘倒立》教學中,執教教師非常有創意地運用一段經過精妙設計的四十分鐘音樂和鬧鐘將整堂課的各個環節完美地串聯起來,并將身體比喻為鬧鐘的時針和發條,引導學生從易到難一步一步簡單輕松地掌握肩肘倒立的動作要領,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激情。
第二節課《籃球: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一課的執教教師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平板電腦實時錄制學生動作及課前錄制的視頻,通過無線連接到屏幕播放器上進行播放、講解分析,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效。
第三節課執教教師注重學生平時感興趣的組合練習,采用不同人數的組合、不同動作的組合等形式,有效地發展了學生在實戰中運用技術的能力。
縱觀三節課整體情況,對照《綱要》中提出的常態課標準和《溫州市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常規》要求,三位執教教師在課的開始部分都安排有隊列隊形練習;準備活動不僅有趣味,還與主教材關聯密切,始終是以身體練習為主,達到了熱身充分的效果;在主教材教授中,不僅有單一的身體練習,還安排了以此為核心的組合練習、游戲或趣味比賽等;結束部分采用的放松方法手段趣味性、教育性強;課的過程中安全組織到位。
近三年來,溫州市先后在永嘉甌北七小、樂清市實驗小學及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舉辦了三次“促進有效學習”專題研討培訓活動,把研討和培訓有機融合在一起,其目的不僅是讓一線教師們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服務水平,還有一個目的是在于促進教師良好常態課堂教學習慣的形成。正如浙江省教研員余立峰老師在這次活動中點評所說:“要想自身化繭成蝶,必須從常態課做起,必須從常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