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穎婧(上海市楊浦區二聯小學,200093)
2016獲獎案例-11 激勵藝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以一年級體育教學為例
柏穎婧
(上海市楊浦區二聯小學,200093)

體育教師由于任教年級、班級較多常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學生。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特殊學生的健身能力,是當今體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教育家認為:學校教學過程應完成教育、教養和發展三方面的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發展潛能教育為目的的過程。落實到體育教育中,就是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各種能力,完成“身心并重”的教育。而對于特殊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就是要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促使他們敞開心扉、融入集體,培養他們拼搏進取、堅韌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因為體育不僅育體,而且育人。
學生是單純的天使,他們從不隱藏,總是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表情是學生無聲的語言,學生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則總是牽動教師的心弦。
學生小杰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父母有著別人都羨慕的職業,家庭條件也不錯,在物質條件相對優越的成長條件下,小家伙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棒。在開學一段時間的接觸中不難發現,他對于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差,向往成功,但不愿付諸努力,且完全不能接受失敗。
開學后的第一節室外體育課,筆者滿懷著愉快的心情帶著小朋友來到操場上準備進行必要的隊列練習。可誰知剛想來個精彩的自我介紹,就看到隊伍里有這樣的一個學生,以很懶散的姿勢站在隊伍的旁邊,眼睛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又看看那兒,小腦袋一直處于晃來晃去的狀態,對筆者的說教他也不聽,總是隨著自己的性子說話,而且還影響周圍的其他學生,有時甚至自說自話地離開隊伍。一下課,筆者便及時找到了他,拉著他的小手想問問他為什么不認真上課,沒想到一句話還沒說完他就一口咬在了筆者的手臂上,兩排牙印是他送給筆者的第一份“禮物”。他就是小杰。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面對小杰這樣一個在上課過程中總是處于游離狀態下的特殊學生,筆者非常苦惱,非常著急,但是該怎樣才能讓他融入體育活動中。為此,筆者經常與他的班主任進行溝通,全面了解他的情況,并多次與有經驗的教師交流和討論,希望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在交流中了解到,小杰是一個很想要獲得成功的學生,所以筆者決定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他制造成功的體驗,讓他能夠收獲成功的快樂,由此喜歡上體育這門課,并能夠積極融入到每一次的練習中去。
于是,在一次體育課的跑步練習中,在一開始只是隨機地進行分組比賽,對于協調性相對較差的他來說,跑步沒有半點優勢,果不其然,他輸了第一次的比賽。當下,他便開始哭鬧地 說道:“老師,不公平!為什么是四個人一起比,應該是兩個人……”他大聲地用各種牽強的理由控訴著這次比賽的不公平,于是筆者抓住這個機會問他:“你想贏么?”只見他用力地點點頭,筆者便接著說:“只要你能夠排好隊,管住自己,我就再給你一次機會!”于是他立刻像個小解放軍似的站得筆直,眼睛也注視著前面學生的后腦勺,完全和前面的那個哭天喊地的他大相徑庭。原來他是能夠管住自己的,筆者心里默默念叨。之后,根據他的表現,又給了他一次挑戰的機會,但這次筆者特地找了一個跑步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跟他比賽。當然這次勝利是屬于他的,他高興的臉上都樂開了花。
這學期除了考核項目之外,筆者特地在短繩上做了一定的要求。短繩是小幼銜接過程中相對較難攻克的一道關卡,所以一開始筆者就利用各種契機“宣傳”短繩對身體發展的重要性,并在課堂上強調練習方法的同時不斷進行總結并樹立典型。一開始,小杰跳得并不好,1min大概也只能跳3、4個。但筆者認為他能夠上來嘗試,而且還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已經是跨出很大的一步。所以,筆者不但沒有批評他,而且還不斷地用語言來激勵他。除了上課多鼓勵他之外,還總是利用下課時間給他“開小灶”,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跳短繩的小訣竅。大概又過了兩三個星期,在一次課堂練習中,筆者被小杰的進步“嚇壞”了,原來完全不會跳的他不僅跳繩動作有模有樣,甚至能夠一口氣完成近30個。筆者很納悶,下課便找到他問他怎么一下子這么厲害了。他趴在筆者的耳邊輕聲地說:“我每天放學回家都要跳100個繩子呢!”于是,在之后的那節體育課上,筆者給了小杰一個展示的舞臺,讓所有學生看到他了的進步,除此之外,筆者更讓他作為榜樣介紹了他自己的“成功秘笈”。瞧!他在講臺上的模樣可驕傲了。
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繼續悉心觀察,去發現小杰的閃光點,把握每次贊美的機會,去肯定他的努力與付出。慢慢地,小杰有了改變,他不再游離在課堂之外了,上課時總能找到他認真的小眼睛。課堂練習時,也看不到他亂發脾氣、聽不到他大聲抱怨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和其他學生一起努力地參與練習。有時課間休息時,還能看到他和幾個小伙伴一同練習短繩的身影。雖然偶爾的小吵小鬧還是會有,但是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杰會越來越棒,他會在愛上體育課的同時學會用攻堅克難代替亂發脾氣,用努力的汗水為自己贏得一次次的成功與掌聲,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1.了解體育教學中的特殊學生。體育教師由于任教班級、年級比較多,缺乏對所有任教學生的全面了解,但遇到個案必須走出課堂了解特殊學生的家庭情況、身心特點,并利用課余時間與其多接觸,以便在教學中能夠滿足其特殊活動需求。從而給特殊學生以更多的關懷和正面的影響,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2.創造特殊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案例中的小杰是一個特別的男孩。這樣的學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因為自身生理上具有一定的缺陷,協調性較差,心理素質不是很好,常常伴隨著一種自卑心理。特別是剛開學,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教師和小伙伴,體育課堂又是開放式的,他就更加不會積極參與運動,不敢大膽地展示自我。作為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特殊學生格外的關懷、肯定和贊賞,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
3.制訂適合的教育評價。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常會遇到各類個性迥異的學生。根據學生個體不同應制訂合適的教育評價,特別是特殊學生如果得不到正確的評價,一再失敗,無法激勵自己,就會喪失對自我的信心。就剛入校的一年級新生來講,必須運用適合的評價,讓他們敞開心扉接受體育教師,從而融入體育課堂,融入集體活動。因此,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必須采用適合學生起點、鼓勵學生進步的評價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