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博, 趙紫辰, 秦曉杰, 代繼平, 楊加勇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城市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
歷史文化名城視角下的巍山城市文化產業研究
張瑩博, 趙紫辰, 秦曉杰, 代繼平, 楊加勇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城市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為了適應新時期城市與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從歷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對巍山縣的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研究,并利用AHP層次分析法將有關指標與麗江進行了對比,找出了巍山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不足,提出了發展建議。
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文化產業; 層次分析法; 巍山; 麗江
巍山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縣城東距省會昆明市391 km,北距州府大理市53 km。1994年,巍山縣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根據巍山縣2005~2015年的相關數據顯示,其文化產業產值逐年增加,并且2013年產值比2005年翻一番;占第三產業的比重整體增加,但是增長幅度不大,局部有下降趨勢。近年來,巍山縣政府以“歷史文化”為開發基點,并以此為契機來帶動文化產業乃至城市發展。縣內館藏文物有3000多件,各級政府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處,國家級的有2處,省級有4處,州級3處,縣級49處;古城內還保存明清時期的社學、書院、樓、閣、寺、庵、亭、坊、宮、廟、塔等20余處古建筑;有民族歌舞、音樂、服飾、飲食、民俗風情等文化遺產。扎染工藝、馬幫文化、古城文化、踏歌文化以及飲食文化等都是巍山縣歷史文化遺產的代表。
巍山縣的歷史文化極大的推動了文化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根據巍山縣城市文化所開展的文化旅游項目有六個:古城文化旅游、巍寶山文化旅游、鳥道雄關文化旅游、大小寺文化旅游、廟街文化旅游以及紅河源文化旅游項目。
發展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產業需要能夠體現歷史文化的東西來支撐。這些支撐點就是城市文化產業資源,產業資源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城市歷史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風貌、城市布局、建筑特色和相關的城市管理。經過指標篩選,建立適合歷史文化名城的產業支撐體系。
在此基礎上,運用AHP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將要評價系統的各種要素分解成若干層次,并且同一層次的各種要素以上一層要素為準則,進行兩兩比較并計算出各要素的權重,根據綜合權重按照最大權重原則確定最優方案。
確定支撐體系的權重時,采用目前學術界比較流行的專家打分法。打分采用“1-9標度”打分法,用1~9表示指標的重要程度,1表示最不重要,9表示最重要。根據打分情況建立判斷矩陣,通過計算、調整、一致性檢驗,得出指標體系的同層指標對上一層指標的權重值,在通過歸一化處理確定具體數據層相對于目標層的最終權值。如表1所示。
本文將巍山城市文化產業支撐體系的相關指標與麗江作對比,針對2005~2015年10年進行研究。支撐體系中具體數據層的數據本文用調查問卷(有效調查問卷共80份)的方式將其定量化,調查問卷采用“1~10賦值法”將其賦值,對每年指標變化程度進行賦值。用1~10表示指標發展好壞程度,1表示指標發展最不好,10表示發展最好。將調查問卷每年指標進行統計并計算平均值得出指標因子變化的最后得分。
有些指標單位不統一,因此在計算前將每個指標的具體數值標準化。找出每個指標十年數據中的最大值作為分母,每年對應的數值與最大值相比所得的數即標準化之后的值。將每年的每個指標因子權重與標準化值相乘得出每個指標因子在本年內的因子指數,再將具體數據層指標指數相加最終得出本年度城市文化產業支撐體系綜合指數。 目標層的綜合指數是體現該年度支撐體系狀況的一種方法。經過計算,最終得出2005~2015年10年間巍山縣和麗江市的城市文化產業支撐體系綜合指數,如圖1所示。

圖1 城文化產業支撐體系綜合指數對比
折線圖顯示,巍山縣和麗江市十年間城市文化產業支撐體系指數總體上升。通過對比發現,巍山縣折線走勢與麗江市的差距整體呈縮小趨勢;巍山縣的折線圖整體比麗江市的要陡,說明巍山縣的發展潛力相對較大。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出,巍山縣的文化產業支撐體系歷年指數都比麗江低,說明其發展中還有很多問題。
4.1問題
(1)市場監管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麗江市有自己的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范,成立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法律法規相對完善。巍山縣沒有類似的法律法規,導致城市管理者對古城文化保護力度不夠、對城市文明監管措施不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文化企業的積極性。
(2)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與整合意識薄弱。麗江市將東巴文、東巴音樂、東巴舞、東巴宮、東巴繪畫、東巴藝術品、納西族習俗、婚俗、食俗以及納西民族節慶整合在一起,構成了麗江的民族文化資源,并將其融入到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當中。雖然巍山縣在文化資源的保護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是對資源的整合與利用還不夠,沒有將南詔文化、非物質文化以及景觀建筑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弘揚、提升并向產業一體化發展,民族文化與旅游景點、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資源缺乏一體化整合,分散經營造成成本增加、文化資源浪費,影響產業發展。
(3)古城風貌體現不足。麗江市在1996年地震后,政府重視古城建設以及發展,古城風貌統一并秉承了當地民族特色建筑的特點。巍山縣古城由于歷史的原因,風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位于縣域中心位置的古城區人口密度較大,不利于古城風貌的保護,老房子較多,年久失修,建筑風貌體現不足。而且2015年1月份,拱辰樓的燒毀也是巍山縣的一大損失。
(4)文化宣傳不夠。麗江市為宣傳麗江民族文化制作了各種宣傳片,并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巍山縣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對其文化資源的打造、包裝意識不強,沒有一批有實力、有創新的龍頭文化企業和品牌作對外宣傳。
4.2建議
(1)提高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尋求發展新途徑。
(2)完善市場監管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
(3)充分利用古城文化,以“扎染工藝”發展扎染企業為發展契機,來帶動“飲食文化”、“馬幫文化”和“踏歌文化”等非物質文化的發展并形成非物質文化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古城文化特色的產業鏈,發揮其優勢。
(4)提高文化資源保護意識,將南詔文化以及景觀建筑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弘揚、提升并逐步向產業一體化發展,旅游景點、餐飲、住宿、娛樂等與民族文化資源進行融合。
(5)城市合理布局充分體現古城風貌。發展新城的同時,保護古城,調整古城區的人口密度和功能。規劃老城區的功能以居住、商業、文化和旅游服務為主。保護古城內部的空間尺度、氛圍以及歷史節點,建筑形式以及風格統一,提升古城內部區域魅力。
(6)加大對城市文化產業的投入以及宣傳力度。 總之,城市發展離不開文化資源,尤其是巍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發展巍山城市文化產業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應吸取麗江文化產業發展的豐富經驗,立足底蘊深厚的南詔歷史文化,盤活自身的城市文化資源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只有這樣, 21世紀的巍山縣才能闖出一條康莊大道,成為城市文化產業的大縣,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書寫出絢麗的篇章。
[1]榮躍明.文化產業:形態演變、產業基礎和時代特征[J].社會科學,2005,(9):176~184.
[2]《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暨第二屆城市規劃國際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
[3]吳志強,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M].4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http://www.dali.gov.cn/dlzwz/5116089176692883456/index.html
[5]彭翊.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評價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6]張勝冰.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麗江市政府辦公室.2015年麗江市政府工作報告[R].麗江:麗江市政府,2015.
[8]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統計局.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統計資料[R].巍山: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統計局,2005-2015.
[9]云南省建筑工程設計院。大理·巍山縣城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R].昆明:云南省建筑工程設計院,2011.
2016-06-04
張瑩博(1987—), 女, 助教, 主要從事城鄉規劃方面的工作。
G124
A
1674-9944(2016)14-0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