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純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再次向世界宣示:共產黨人的信仰與理想長存,激情和勇氣依舊!
扶貧工作作為"四個全面"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關鍵部分,其進程更是彰顯了中國國家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承擔與發展自信。而國家總理訪貧問苦的拳拳之忱、諄諄之語,正是共產黨人心系家國的最好詮釋。
2012年以來,李克強總理瞻囑發展、系心扶貧,無論頂層設計的決策會議、還是力促落實的專項會議,無論恩施龍鳳鎮的冒雪走訪、還是甘肅岷縣災后的濟困安置,無論黑龍江佳木斯的受災貧困慰問,還是陜西安康的扶貧政策落實,無論內蒙古赤峰基層的民族發展調研、還是寧夏固原革命老區群眾生活的諄諄囑咐,東西南北、行行止止、點點滴滴,無不體現著總理銳意推動扶貧的勇毅決心,更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優良傳統。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扶貧工作是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道義之措,一株一枝、一河一流、一村一戶、一鄉一社、一源一因,都在總理的走訪與牽掛之中,成為最原始的治貧扶貧資料,成為最基礎的政策制定依據。扶貧政策的中國模式,不只有宏偉全面的頂層設計,也有點點滴滴的群眾首創。黔東南的遠行路、火車上的專題會、田間地頭的查看、炕頭木桌邊的座談……總理正是在行行止止之間,查證如何搞論證、做決策、體民情、察民意,他率先垂范,把轉作風與抓落實切實結合,以讓中國的扶貧政策真正植根于民眾生活的土壤之中。
作為人民的干部,只有把老百姓生活的富足當成自己的責任目標,以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穿透僵化思維的迷霧、跳出官位官架的限制、克服懶政怠政的作風,才能使扶貧工作切實扎根基層。因此,扶貧干部惟有像田壟間的麥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李克強總理幾年來的行止,只是以最普通的方式,教導扶貧工作要看得見群眾的難、走得進群眾的屋,能上炕頭灶旁聊天,也能下田間地頭問苦,扶貧的態度和方法惟其如此,才能聽得到心聲、悟得出實情。
“心定則道純”,我國扶貧工作以何種精神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作為大國的總理,李克強同志以行動和無聲的感召力進行了深刻的詮釋。
惟其篤行,更彌足珍貴!本刊記者沿著李克強總理幾年來訪貧問苦的足跡,深度探訪了總理調研路上的宏闊敘事與個體生活,無論涓涓細流般的關愛慰問,還是雄健向前的扶貧精神,都以不可或缺的筆觸,勾勒了中國共產黨人心系家國的扶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