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雄
為解決貧困農牧民貸款難的問題,從2011年初開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行署與內蒙古開發銀行合作,全面啟動“扶貧支點”工程,力圖通過政府擔保,財政貼息,撬動銀行信貸,支持農牧民發展生產。
“扶貧支點工程”即為農牧民微貸款業務,主要面向全盟貧困農牧民群體,對有致富愿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進行信貸支持,增強自身造血能力,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據了解,工程主要依托扶貧系統的組織網絡,發揮金融辦、城投公司、擔保中心等組織、管理優勢,借鑒國家“貧困村互助金”項目運作模式,由盟財政給予全額貼息。
僅2011年前四個月,內蒙古開發銀行就已在興安盟投放三批扶貧微貸款,共2998.48萬元。興安盟盟財政給予全額貼息。全盟5個旗縣市的39個鄉鎮64個嘎查村和盟農場局的10個連隊的6344戶貧困農牧戶因此受益。
2012年1月,興安盟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鎮坤都冷新艾里嘎查(村)被旗扶貧辦確定為扶貧微貸款項目實施嘎查。據了解,因該扶貧微貸款資金為無息,若在本轄區內出現沉淀貸款要由旗縣政府代償。
新艾里嘎查嘎查達(村主任)那音太擔任該嘎查扶貧微貸款資金管理領導小組組長,負責扶貧微貸款的借貸管理工作,那音太以自己和冒用36戶村民的名義申請了扶貧微貸款,每戶申請貸款8000元,貸款期限為兩年,共計 296000元。
2012年8月2日貸款審批下來后,那音太利用負責領取和發放貸款的職務之便,在其他36戶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用以村民名義申領的288000元扶貧微貸款,為自己購買了56頭牛。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定,那音太在擔任嘎查扶貧微貸款資金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挪用扶貧微貸款288000元,并用于個人營利活動,屬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挪用公款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判決那音太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
隨后,那音太提出上訴,他認為“自己雖借用別人的名義貸款買牛,但因經營不善,致使牛因傳染病死亡,案發后已經退贓6萬元,且認罪態度好”,鑒于以上情節,請求二審法院從輕處罰。
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審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且那音太無異議,足以認定其行為已構成挪用公款罪,原審法院定罪準確。
但鑒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之規定,那音太挪用公款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應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故對原審法院量刑應予改判,判決撤銷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人民法院(2015)右刑初字第127號刑事判決。判決那音太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