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8月5-13日,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率有關司和《中國扶貧》雜志社負責人深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林芝市、拉薩市、日喀則市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重點調研了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扶貧、產業扶貧、邊境扶貧工作等情況,并看望了貧困農戶。
調研組先后走訪調研了西藏及四川藏區的5個市(州)、15個縣、26個點,包括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產業區、貧困村等。劉永富說,總體走下來,看到大家充滿感情、充滿激情、充滿干勁,調研組深受教育、深受鼓舞,藏區脫貧攻堅亮點紛呈,落實到位,讓我們堅定了對藏區脫貧攻堅工作的信心。
劉永富主任表示,在走訪過程中,調研組看到了很多好的做法,令人振奮。如駐村幫扶,走訪中發現,一半左右的縣、鄉干部下沉到村,而且組織部嚴格督查管理,這些基層同志做出很大的犧牲。在易地扶貧搬遷方面,拉薩市曲水縣達嘎易地搬遷安置點,產業先搬遷而行,而且是股份制,對貧困戶還有一些特殊的政策。產業方面,林芝市波密縣古鄉仁青農家樂農民合作社直接帶動貧困戶就業;米林縣朗多村“找個地兒待著”精品客棧,把百姓的思想搞活了,抱團發展民俗旅游;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生態示范區,最早起步于土地整理,現在發展成生態林,種草、種苜蓿、種飼料,一畝地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并推廣循環農業、沼氣還田模式,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并重。
調研組還對甘孜州爐霍縣玉麥比村從村務工作經費中抽取資金設置公益性崗位(如打掃衛生、維護道路等服務工作)、昌都市八宿縣同空村生態補償等做法給予了肯定。
在調研中,調研組也看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以前的“大水漫灌”現象依然存在,扶貧資金下達到縣里了趕快花出去,到村里了分配也有平均主義傾向,有的村用扶貧資金集中購買60頭牛,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1頭,余下的64戶平分37頭,每戶0.6頭,講究“小公平”,卻不顧實際情況,以后的路怎么走,根本沒有想清楚;一些能帶動貧困戶發展的企業面臨資金缺口,希望能貸款卻貸不上款,壓力比較大,如八宿縣民族工藝服裝加工廠、巴宜區珠曲登村的圣域農牧綜合有限公司等等。
針對調研情況,劉永富主任提出了幾點建議。牢固樹立精準意識,進一步轉變扶貧觀念、理念、思路、模式,推動精準扶貧在基層落地生根;加強思想動員和典型宣傳,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鼓勵貧困群眾光榮脫貧,勤勞致富。整合用好對口支援資源。把易地扶貧搬遷這件事善始善終地做好。金融支持方面,關于扶貧再貸款,這是藏區三個金融產品中的短板,要想想辦法。旅游扶貧方面,加強交通體系的建設、接待能力的建設、服務水平的建設、景點景區的建設,要區分旅游和旅游扶貧,真正做到讓旅游這個好產業惠及窮人,為脫貧攻堅做貢獻。資金的監督管理上,現在把資金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縣,但省(自治區)監管的責任還是要體現。建設好通往墨脫縣的道路。這條路,是國防路,聯結的也是兩個人口較少民族,很有意義,希望能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下一步,國務院扶貧辦要下大力氣解決相關問題,如9月份將召開全國扶貧援藏工作會議,進一步動員東西部對口支援;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不能搬的邊民基本生產生活問題;加大對西藏資金、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強對扶貧人才培訓和扶貧干部的交流,培養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開展健康扶貧行動,研究解決大骨節病、先心病、包蟲病等地方病的具體方案。
此行,調研組還先后向道孚縣協德鄉中心幼兒園、爐霍縣仁達鄉中心校、江達縣崗托鎮矮拉完小、八宿縣吉達鄉同空幼兒園、巴宜區幼兒園、墨脫縣深圳光彩幼兒園、曲水縣達嘎新村幼兒園、南木林縣拉布村幼兒園贈送了“聽姥姥講故事”多功能教學故事機,以豐富藏區兒童的文化生活,推動普通話的學習,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