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
攝影記者為獲得完美的畫面,常常會臥姿、跪姿仰拍;為獲得“一覽眾山小”的效果,會乘坐飛行器航拍;為獲得真實靈動的畫面,會身入水下潛拍。仰拍也好,航拍也好,潛拍也是,都是一種工作的姿態。做人做事都需要姿態。
姿態,是常用的書面用語,簡明扼要,無須注釋。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有著豐富的內涵。
在大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姿態。山高水長,是山和水的姿態,海納百川是大海的姿態,梅蘭竹菊、歲寒三友各有姿態,一語以蔽之,大自然有千姿百態。
和大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一樣,作為靈長類的人同樣是千姿百態,因為姿態不同,人的品行也大不相同。有高尚的人,有卑下的人;有舍己為人的人,有自私自利的人;有為國捐軀的人,有茍且偷生的人,有為人敬仰的人,有為人唾棄的人;有千古留名的人,有遺臭萬年的人??
人的精神長相是看不出來的,它是一種修為,一種境界,一種人生的高度,體現在為人處世的態度上。
姿態,不僅僅取決你所站立的位置的高度,還取決于你思維的高度和仁愛的高度。一個人身居高位,高高在上,當官不為民做主,他的姿態就是“官架子”。移山的愚公,治水的大禹,填海的精衛,他們不是官,他們不是神,他們以最低的人生姿態,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留下千古美名。“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我們所說的姿態,其精神實質是志向和志氣。
人的信仰不同,追求不同,世界觀、價值觀不同,人生的姿態也不同。共產黨人有共產黨人的姿態,扶貧人的姿態又是共產黨人親民精神的凝結。我們看到,作為總書記的習近平多次深入革命老區、欠發達地區訪貧問苦,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5年春節期間,他回到闊別40多年的梁家河,給這里的父老鄉親拜年,他一戶一戶地走,一家一家地訪,吃的是農家飯,坐的是農家炕,說的是貼心話。能跟鄉親們同坐一條板凳上拉家常,總書記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老百姓心中鑄造了真正恒久的姿態。這種姿態,是與人民心連心、手牽手的姿態。正如他離開梁家河時,滿懷深情地對父老鄉親們說:這里有根,這里是家,這里有魂。
經歷就是財富,總書記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他終生難忘。就是這段不同尋常的經歷,使他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進貧困;就是這段艱苦生活的磨礪,使他有了愛民之心和親民情結。
人生是一種姿態,事業是一種姿態,生命同樣是一種姿態。要做成一件大事,真正的姿態表征著一種犧牲奉獻乃至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扶貧人做的是太陽底下最樸實又最偉大的事業,2020年全面脫貧奔小康,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為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重任,我們要鑄造扶貧人的姿態,以堅韌不拔的扶貧攻堅精神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迎接一個共同富裕的明天。
我們已經聽到,出征的號角已經吹響,浩蕩的扶貧隊伍已經出發;我們已經看到,那些為扶貧殫精竭慮的人已經簽署了限期脫貧的“軍令狀”;我們還看到,那些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以戰士的姿態到貧困村安營扎寨??一場波瀾壯闊的扶貧攻堅戰已經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