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輝,劉思娣,李六億, 侯鐵英,丁麗麗,劉衛平,羅曉黎,馬紅秋,文建國,武迎宏,邢亞威0,李衛光,楊 懷,楊 蕓,張衛紅,劉 劍,謝建忠,吳安華
(1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8; 2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 100034; 3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008; 4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5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6江西省兒童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7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22; 8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9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 100044; 10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9; 11 山東省立醫院,山東 濟南 250021; 12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13 山西醫學科學院山西大醫院,山西 太原 030032; 14 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15 敦煌市醫院,甘肅 敦煌 736200; 16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4)
?
·論著·
中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工作中的發展狀況
李春輝1,劉思娣1,李六億2, 侯鐵英3,丁麗麗4,劉衛平5,羅曉黎6,馬紅秋7,文建國8,武迎宏9,邢亞威10,李衛光11,楊懷12,楊蕓13,張衛紅14,劉劍15,謝建忠16,吳安華1
(1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410008; 2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100034; 3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510008; 4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54; 5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6江西省兒童醫院,江西 南昌330006; 7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230022; 8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450052; 9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100044; 10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9; 11 山東省立醫院,山東 濟南250021; 12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550002; 13 山西醫學科學院山西大醫院,山西 太原030032; 14 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210029; 15 敦煌市醫院,甘肅 敦煌736200; 16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福建 福州350004)
目的了解我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在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與管理中發展狀況。方法抽取全國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軍隊醫院166所醫院作為調查對象,比較不同年份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在各項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工作中的參與情況。結果166所醫院中,2005年參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組織建設的醫院68所(40.96%),2010年增至119所(71.69%),2015年為160所(96.39%),經趨勢性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1.143,P<0.001) 。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抗菌藥物管理的比率也呈上升趨勢(χ2=22.172,P<0.001),由2005年的10.24%(17所),上升至2010年的22.29%(37所)、2015年的31.33%(52所)。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及藥品分級目錄的制訂、抗菌藥物使用權限的規定,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抗菌藥物管理小組、細菌耐藥性監測、清潔切口預防用藥管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檢查、臨床會診工作、處方點評工作的比率:2005年為10.87%~30.72%,2010年為25.90%~65.06%,2015年為 36.14%~95.18%,各項工作3年均呈增長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DDD/100人天)由2005年的69.16下降至 2015年的41.40,抗菌藥物使用率由2005年的46.98%,下降至2015年的36.90%,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病原送檢率由2005年的20.58%提高至2015年的49.39%。結論中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醫院感染管理科; 抗菌藥物; 合理用藥; 抗菌藥物使用強度; 醫院感染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6,15(9):665-670]
耐藥細菌醫院感染是我國醫院感染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是防控細菌耐藥的主要措施之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均提出需要多學科協作做好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與管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發展成熟,總結我國醫院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既往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中開展的工作,了解其存在的優勢與劣勢,有助于了解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如何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中發揮作用,以及具體發揮哪些作用。在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的支持下,以我國醫院感染管理30年總結項目為契機,我們進行了全國的調研工作,現總結如下。
1.1調查醫院2016年1—3月中國醫院協會共抽取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軍隊醫院作為調查對象,包括北京、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湖南、廣東、江蘇、江西、安徽、貴州、新疆,原則上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抽取3個地區12所綜合性醫院。省會城市(首府)必參與調查,另外抽取該省(直轄市、自治區)經濟中等、經濟不發達地區各1個。各省會(首府)城市抽取省(部)級綜合性醫院3所(如部屬部管醫院、省級醫院、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 ,地(市)級綜合性醫院1所,縣(區)級綜合性醫院2所。按中、東、西區域,抽取區域內省份,力求均衡。軍隊醫院數據按地區歸屬到當地省份計算。
1.2調查方案、內容及形式2015年11—12月制定研究方案,設計調查表。2016年1—5月通過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統一向全國抽樣省份發放調研表問卷,各省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中心負責人根據總體要求,再將調查問卷發至具體參與調查的醫院。2016年6月回收調研表,發現不合格或不合理的數據通過電話溝通,確保數據的真實性。采用問卷調查形式,主要通過回顧歷史文獻資料,確定相關數據,為確保數據的真實性,關鍵數據需要拍攝相關照片作為憑證。
1.3統計方法應用Epidata軟件錄入調查表數據,應用 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趨勢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ntimicrobial use density,AUD)采用均數(最大值~最小值)表示,抗菌藥物使用率與病原送檢率采用中位數[M(P25,P75)]表示。
2.1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組織建設情況166所醫院中,2005年參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組織建設的醫院68所(40.96%),其中廣東省最高(66.67%);2010年建立抗菌藥物管理組織的醫院數增加至119所(71.69%),2015年增加至160所(96.39%),經趨勢性χ2檢驗,3年參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組織建設的醫院呈增長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1.143,P<0.001)。除江西、安徽、廣東、河北、河南五省外,2015年其余省及直轄市參與調查的醫院均建立了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組織。詳見圖1。

圖1 2005—2015年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組織建設情況
2.2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主要參與部門參與調研的166所醫院中多數醫院為多學科合作的管理模式。2005、2010、2015年3次橫斷面調查均顯示,醫務科和藥劑科一直是主要管理部門, 2015年60.84%的醫務科、75.30%的藥劑科主要參與了抗菌藥物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科作為主要部門參與抗菌藥物管理的比率低于醫務科和藥劑科,但也呈上升趨勢(χ2=22.172,P<0.001),由2005年的10.24%(17所),上升至2010年的22.29%(37所)、2015年的31.33%(52所)。見圖2。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抗菌藥物管理的醫院中, 二級與三級醫院所占比率2005年分別為23.53%、76.47%,2010年分別為40.54%、59.46%,2015年分別44.23%、55.77%,所占比例接近1︰1。
2.3醫院在各項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工作中的參與情況166所醫院中,醫院制訂抗菌藥物品種及藥品分級目錄、規定抗菌藥物使用權限的醫院比率由2005年的30.72%、27.11%,上升至2015年的95.18%、94.58%,2005、2010、2015年的數據呈增長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抗菌藥物管理小組、參加細菌耐藥性監測、負責清潔切口預防用藥管理、參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檢查、參與臨床會診工作、參與處方點評工作的參與率,3年呈增長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圖2 2005—2015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主要部門參與情況

參與工作項目2005年2010年2015年χ2P制訂抗菌藥物品種及藥品分級目錄*30.7265.0695.18142.269<0.001規定抗菌藥物使用權限*27.1163.2594.58142.269<0.001參與抗菌藥物管理小組28.9260.8492.17139.139<0.001參加細菌耐藥性監測26.5160.2490.96142.918<0.001負責清潔切口預防用藥管理17.4754.8279.52129.609<0.001參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檢查21.6944.5866.8768.643<0.001參與臨床會診工作18.0736.1457.2354.610<0.001參與處方點評工作10.8725.9036.1429.236<0.001
*:為醫院
2.4醫院AUD166所醫院,2005年僅14所醫院監測了醫院AUD,并提交了DDD/100人天數據,DDD/100人天為69.16(38~160);2010年50所醫院監測了醫院AUD,DDD/100人天為67.47(36~140);2015年80%以上的醫院常規監測了醫院AUD, DDD/100人天為41.40(17.45~80.24)。
2.5現患率調查中抗菌藥物使用率及病原送檢情況2005年僅16所醫院報告了抗菌藥物使用率,M(P25,P75)為46.98%(37.52%,51.18%);2010年為72所醫院,M(P25,P75)46.50%(39.4%,61.67%)為;2015年為136所醫院,M(P25,P75)為36.90%(30.87%,44.29%)。2005年僅15所醫院報告了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患者病原送檢率,M(P25,P75)為20.58%(6.41%,33.90%);2010年為71所醫院,M(P25,P75)為33.72%(20.30%,48.90%);2015年為132所醫院,M(P25,P75)為49.39%(29.10%,65.64%)。
世界各國均致力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減少細菌的耐藥性。世界衛生組織(WHO)遏制抗菌藥物耐藥的全球戰略[1]、美國的“抗擊細菌耐藥公共衛生行動計劃”(Public Health Action Plan to Comba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2]、 “抗菌藥物管理計劃、抗擊耐藥細菌國家計劃”和“白宮抗生素管理論壇(White House Antibiotic Stewardship Forum)[3]”、歐盟建立的歐洲抗菌藥物耐藥性監測系統(Europea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EARSS)及應對微生物抗菌藥物耐藥性的協同策略[4]均強調多部門或多學科合作共同抵御細菌的耐藥性。我國政府同樣也十分重視抗菌藥物管理與細菌耐藥性的問題[5],先后建立了醫院感染監測網、細菌耐藥監測網,成立了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及抗菌藥物專業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也明確強調多學科合作下的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的重要性,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越來越多地參與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與管理工作[6]。
3.1調查結果解讀本組資料無2005年前數據,但查閱文獻資料可知,除極少數醫院外,全國各級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抗菌藥物應用管理工作幾乎為空白,這與該科室工作人員的專業構成有關。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大多是護理專業的,甚至有些醫院的專職人員均為護理人員,參與抗菌藥物管理有難度,但隨著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隊伍建設步伐加快,越來越多臨床醫生、檢驗科臨床微生物專業人員的加入,大大增強了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抗菌藥物使用及管理的專業能力。本組調查資料表明,2005年建立抗菌藥物管理組織的醫院僅占40.96%,2010年達71.69%,2015年達96.39%,說明目前醫院的抗菌藥物管理組織已基本覆蓋。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版)要求[7],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是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專業技術團隊的重要力量,并規定醫療機構應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藥學(尤其是臨床藥學)、臨床微生物、醫院感染管理相關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與咨詢。2005年僅有10.24%的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了抗菌藥物管理,2010年達22.29%,2015年有31.33%的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了抗菌藥物管理,且越來越多的二級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抗菌藥物管理。本組結果顯示,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人員、抗菌藥物橫斷面調查使用率均發生變化,表明醫院感染管理部分在抗菌藥物臨床醫院管理中的作用已經凸顯。
本組結果顯示,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及藥品分級目錄的制訂、抗菌藥物使用權限的規定,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抗菌藥物管理小組、參加細菌耐藥性監測、負責清潔切口預防用藥管理、參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檢查、參與臨床會診工作、參與處方點評工作的參與率:2005年為10.87%~30.72%,2010年為25.90%~65.06%,2015年為 36.14%~95.18%。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臨床會診工作情況是一項重要的抗菌藥物管理工作,但這也是醫院感染管理科的一個短板,2005年僅18.07%的醫院參與臨床會診,2010年增長至36.14%,到2015年也僅有57.23%的醫院感染管理科參與此項任務。處方點評是臨床藥師日常工作,自國家衛計委加大力度開展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整治活動以來,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醫務人員也參與其中。2005年僅10.87%的醫院參與處方點評工作,2015年達36.14%,盡管參與這一工作的醫院數量不多,但也顯示了一個明顯上升趨勢。各醫院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實際行動中均進步明顯。
我國部分醫院由臨床藥師負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技術指導,少數具備條件的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承擔了部分工作,如湘雅醫院自20世紀80年代開展的抗菌藥物管理工作是始于臨床感染性疾病(包括社區和醫院獲得性感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或會診工作,一直是醫院抗菌藥物管理的主要技術支撐部門。最初國內只有少部分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或參與了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但隨著感控隊伍的飛速發展與壯大,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加入了感控隊伍,特別是自2011年國家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8-9]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均明確指出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要參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管理。
全國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始于2001年,開展現患率調查的同時也進行了抗菌藥物橫斷面調查,每兩年開展一次全國性調查。2001年抗菌藥物橫斷面使用率為56.93%[10],2005、2010年分別為48.42%、49.63%[11],2012年開始明顯下降(38.39%)[12],隨后一直保持下降趨勢,2014年下降至35.01%。本組抗菌藥物使用率顯示,2005、2010年分別為46.98%、46.50%,2015年下降至36.90%,與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開展的抗菌藥物使用橫斷面調查數據基本一致。說明我國2011年開始的抗菌藥物管理政策的實施已經取得明顯成效。AUD(DDD/100人天) 2005年為69.16,自2011年開展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整治后,DDD/100人天下降明顯, 2015年為41.40。抗菌藥物使用率和AUD下降趨勢一致,上述兩個指標是我國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指標的“雙保險”。
3.2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參與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與對策第一,目前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數量不足或相對不足仍是較為嚴重及常見的問題,感控專職與兼職醫生的缺乏突出,亟待培養一批能夠勝任此部分工作的感控醫生。第二,醫院感染管理專業人員待遇不高,多數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屬于行政部門,但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工作量大,待遇低也限制了一部分臨床醫生加入到專業隊伍。建議醫院在待遇上實行激勵機制,吸引一部分臨床醫生自愿加入。第三,專業人員職稱晉升難,尚無好的解決方式。第四,專業人員水平存在醫院級別、地區方面不平衡,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最重要的是加強感控醫生的專業知識培訓與訓練,提高自身素質,參與臨床會診等相關工作,不斷積累經驗,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3.3中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工作中的發展趨勢第一,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隊伍知識結構和人才梯隊得到提升,將有更多的臨床醫生加入到醫院感染管理隊伍當中來;第二,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增加兼職感控醫生,做好抗菌藥物管理;第三,醫院感染管理隊伍中微生物專業人員將發揮專業優勢,參與抗菌藥物管理;第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抗菌藥物管理模式,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感染性疾病和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臨床會診頻率增高;第五,積極開展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相關研究,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的輔助作用。
[1]WHO. 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EB/OL]. (2001-02) [2016-07-20]. http://www.who.int/csr/resources/ publications/ drugresist/WHO_ CDS_ CSR _ DRS_2001_2_EN/en.
[2]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ublic health action plan to comba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EB/OL].(2014-07-17)[2016-07-20]. http:// www.cdc.gov/ drugresistance/itfar/ introduction_ overview.html.
[3]The White House hosts a forum on combat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EB/OL]. (2015-06-02) [2016-07-20]. https:// www.whitehouse.gov/blog/ 2015/ 06/02/white-house-hosts-forum-combating-antibiotic-resistance.
[4]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urosurveillance-annual report from the europea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EB/OL].(2002-10)[2016-07-20]. http://www. eurosurveillance.org/ View Article.aspx?ArticleId=1899.
[5]吳安華.提高常規手段執行力 應對超級細菌挑戰[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1,10(1): 1-4.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4號)[EB/OL].(2012-05-08)[2016-07-20].http://www.gov.cn/flfg/2012-05/08/content_2132174.htm.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印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通知 [EB/OL].(2015-08-27)[2016-07-20].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201508/c18e1014de6c45ed9f6f9d592b43db42.shtml.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 [EB/OL].(2013-05-07)[2016-07-20].http://www.moh.gov.cn/mohyzs/s3585/201305/6042979f05cf49609e96410d7314ecae.shtml.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EB/OL]. (2011-04-19) [2016-07-20].http://www.moh.gov.cn/mohyzs/s3586/201104/51376.shtml.
[10] 吳安華, 任南,文細毛,等.我國178所醫院住院患者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率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12):881-884.
[11] 李春輝, 吳安華, 文細毛, 等.2001—2010年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醫院抗菌藥物日使用變化趨勢[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1): 4859-4861.
[12] 吳安華,文細毛,李春輝,等.2012年全國醫院感染現患率與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率調查報告[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1): 8-15.
(本文編輯:左雙燕)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the rational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LIChun-hui1,LIUSi-di1,LILiu-yi2,HOUTie-ying3,DINGLi-li4,LIUWei-ping5,LUOXiao-li6,MAHong-qiu7,WENJian-guo8,WUYing-hong9,XINGYa-wei10,LIWei-guang11,YANGHuai12,YANGYun13,ZHANGWei-hong14,LIUJian15,XIEJian-zhong16,WUAn-hua1
(1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08,China; 2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 3GuangdongGeneralHospital,Guangzhou510008,China; 4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 5InnerMongoliaPeople’sHospital,Hohhot010017,China; 6JiangxiProvincialChildren’sHospital,Nanchang330006,China; 7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230022,China; 8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52,China; 9PekingUniversityPeople’sHospital,Beijing100044,China; 10FourthHospitalof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19,China; 11ShandongProvincialHospital,Jinan250021,China; 12Guizhou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iyang550002,China; 13ShanxiDayiHospital,ShanxiAcademyofMedicalSciences,Taiyuan030032,China; 14JiangsuProvinceHospital,Nanjing210029,China; 15DunhuangMunicipalHospital,Jiuquan736200,China; 16FujianProvincialCancerHospital,Fuzhou350004,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HAI)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the rational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hospitals in China. MethodsA total of 166 hospitals from 12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ilitary hospitals were selected for survey, the participation of HAI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the rational clinical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years was compared. ResultsOf 166 hospitals, 68(40.96%) in 2005, 119(71.69%) in 2010,and 160(96.39%) in 2015 participa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for rational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χ2=121.143,P<0.001). The percentage of HAI management departments participating in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increased from 10.24%(n=17) in 2005 to 22.29%(n=37)in 2010, and 31.33%(n=52)in 2015(χ2=22.172,P<0.001). The percentages of HAI management departments participating in formulating catalogues for antimicrobial varieties and classification, stipulating permission for antimicrobial use, joining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teams, monitoring bacterial resistance, managing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clean incision, supervising clinical antimicrobial use, conducting clinical consultation, and evaluating prescription were 10.87%-30.72% in 2005,25.90%-65.06% in 2010,and 36.14%-95.18% in 2015 (allP<0.01). Intensity of antimicrobial use ( defined daily dose /100 bed-days,DDD / 100 bed-days) decreased from 69.16 in 2005 to 41.40 in 2015,antimicrobial usage rate decreased from 46.98% in 2005 to 36.90% in 2015,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use, specimens sending for pathogenic detection increased from 20.58% in 2005 to 49.39% in 2015. ConclusionDepartments of HAI management in China play important role in management of rational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management; antimicrobial agent; rational antimicrobial use; antimicrobial use density;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2016-08-12
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30周年總結》項目(CHA-2016-026-053)
李春輝(1981-),男(漢族),湖南省岳陽市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多重耐藥菌及艱難梭菌感染相關機制,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研究。
吳安華E-mail:dr_wuanhua@sina.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9.006
R197.323.4
A
1671-9638(2016)09-06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