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平,呂 華,陳寶敏,劉 坤,于 磊,劉鳳英,張殿香,李夏明
(1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北京 100020; 2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 杭州 310051; 3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 100021; 4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北京 102206; 5 北京垂楊柳醫院, 北京 100021; 6 北京安貞醫院,北京 100029)
?
·論著·
兒童醫院醫院感染管理30年狀況調查
秦小平1,呂華2,陳寶敏3,劉坤4,于磊1,劉鳳英1,張殿香5,李夏明6
(1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北京100020; 2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 杭州310051; 3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100021; 4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北京102206; 5 北京垂楊柳醫院, 北京100021; 6 北京安貞醫院,北京100029)
目的了解我國兒童醫院30年醫院感染管理發展歷程及現狀。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20所兒童醫院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醫院基本情況、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和專職人員配備、醫院領導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支持情況、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情況、醫院感染監測情況等。結果至2015年20所醫院均設置了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科,并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015年1 000張床以上的醫院有46.15%(6/13)的醫院專職人員配備不足。2015年20所兒童醫院共有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88名,學歷以本科為主(47名,占53.41%),職稱以中級為主(30名,占34.09%),專業以護理為主(41名,占46.59%)。至2015年,醫院感染發病率、漏報率、抗菌藥物使用率、新生兒醫院感染發病率均較2006年下降。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開展了抗菌藥物使用監測、多重耐藥菌監測、消毒滅菌監測、配備了防護用品。2015年9所醫院(45.00%)的全部病區使用非手觸式水龍頭,19所(95.00%)醫院全部病區配備了干手紙巾、速干手消毒劑。1996年無一所醫院醫院感染專職人員參加國家級培訓≥3次,2015年有11所(55.00%)。結論近30年來,我國兒童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基本達到要求,醫院感染監測逐步完善,但醫院感染專職人員配備、人員素質能力仍需加強。
兒童醫院; 醫院感染; 管理; 調查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6,15(9):689-693]
1986—2016年,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走過30年,30年來我國兒童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到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通過對兒童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系統回顧和現狀調查,全面總結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發展的歷程,總結經驗和教訓,以利于明確兒童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
1.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全國16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廣東3所,浙江、河北各2所,北京、上海、河南、陜西、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及新疆各1所)共20所三級兒童醫院。
1.2調查方法由課題組設計《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狀況調查表》,主要采用書面調查的方法。在組織調查之前,對調查人員進行相關培訓,統一調查方法和標準。各醫院按規定將《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狀況調查表》(包括電子版與紙質版)反饋至課題組。
1.3調查工具《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狀況調查表》主要包括:醫院基本情況;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和專職人員配備;醫院領導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支持情況;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情況;醫院感染監測工作開展情況;抗菌藥物使用與耐藥性監測情況;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醫務人員職業防護;醫院消毒滅菌;環境清潔;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檢測儀器的配備;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1.4統計分析應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逐項進行描述性分析。
2.1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情況
2.1.1醫院床位及醫院感染管理科設置調查20所醫院中1996年床位數均<1 000張,最多的為800張,最少120張;至2015年調查醫院床位數以1 000~1 500張為主(占50.00%),無<300張床位的醫院,最多的2 200張,最少360張。1996、2006、2015年參加調查的兒童醫院總床位數分別為5 100、8 789、22 132張。1986年某醫院最早設立醫院感染管理科。8所(40.00%)醫院設立醫院感染管理科時屬二級科室,分別隸屬于醫務部、護理部和預防保健科,科主任由這些科室的主任兼任。1994年后,此8所醫院逐步將醫院感染管理科獨立設置。12所(60.00%)醫院在1990年之后直接獨立設置醫院感染管理科。至2015年,有7所(35.00%)醫院為醫院感染與疾病控制科,同時負責醫院感染和傳染病管理的工作。在建立醫院感染管理科的同時,20所醫院均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
2.1.2醫院感染管理人員配備情況2015年1 000張床以下的醫院均能按照要求配備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1 000張床以上的有46.15%(6/13)醫院專職人員配備不足。2015年20所兒童醫院共有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88名,學歷以本科為主(47名,占53.41%),職稱以中級為主(30名,占34.09%),專業以護理為主(41名,占46.59%)。至2015年,20所醫院共設置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23名(有3家醫院設副主任),平均年齡 46.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43.47%,高級職稱占69.57%,醫療專業占34.78%,護理專業占43.48%,預防專業占21.74%。科員中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21.54%,高級職稱占29.22%,醫療專業占23.08%,護理專業占47.69%,預防專業占21.54%,檢驗專業占7.69%。見表1。
表1 2015年兒童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人員構成(名, %)
Table 1Constituent of professionals in HAI management departments of children’s hospitals in 2015 (No. of professionals, %)

項目科主任數科員數合計學歷 博士2(8.70)0(0.00)2(2.27) 碩士8(34.77)14(21.54)22(25.00) 本科11(47.83)36(55.39)47(53.41) 大專2(8.70)11(16.92)13(14.77) 中專0(0.00)4(6.15)4(4.55)職稱 正高9(39.14)7(10.76)16(18.18) 副高7(30.43)12(18.46)19(21.59) 中級7(30.43)23(35.39)30(34.09) 初級0(0.00)23(35.39)23(26.14)專業 醫療8(34.78)15(23.08)23(26.14) 護理10(43.48)31(47.69)41(46.59) 預防5(21.74)14(21.54)19(21.59) 檢驗0(0.00)5(7.69)5(5.68)合計23(100.00)65(100.00)88(100.00)
2.1.3建立制度情況20所(100.00%)醫院均相繼制定了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制度最早的在1988年,至今已修訂最多的達到10版之多。建立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預案最早的一所醫院是在1996年,其余19所醫院的應急預案均在2002年之后制定。
2.2醫院感染管理及監測
2.2.1醫院感染相關指標監測1996年醫院感染發病率為4.76‰,至2006年20所醫院均對醫院感染發病率、抗菌藥物使用率、Ⅰ類切口感染發病率等進行了監測。至2015年,醫院感染發病率、漏報率、抗菌藥物使用率、新生兒醫院感染發病率均較2006年下降,Ⅰ類切口感染發病率、ICU醫院感染發病率均升高。見表2。

表2 醫院感染相關指標監測情況
-:未進行監測
2.2.2目標性監測2009年前,僅2所(10.00%)醫院開展了目標性監測,2009年至今,20所(100.00%)醫院均開展了手術部位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VAP)、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的目標性監測。
2.2.3其他醫院感染監測抗菌藥物使用: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開展;多重耐藥菌監測:1996年僅2所(10.00%)醫院,2006年11所(55.00%),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開展了監測并每季度向臨床定期反饋耐藥菌檢出情況;消毒滅菌監測:1996年3所(15.00%)醫院,2006年14所(70.00%),至2015年20所醫院(100.00%)均開展;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方式:2015年底,18所(90.00%)醫院使用了醫院感染監控系統。
2.2.4標準預防及其相關措施2003年后13所(65.00%)醫院制定了標準預防指南(或方案),20所(100.00%)醫院能夠對各類人員進行標準預防培訓。2003年前醫務人員完善配備防護用品的僅6所(30.00%)醫院,2003年7所(35.00%)醫院配備了防護用品,2006年14所(70.00%)醫院配備防護用品,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配備了防護用品,并制定了銳器傷管理方案及報告制度,其中最早于1996年制定,最晚于2011年。至2015年,職業暴露后醫院承擔相關費用有19所(95.00%),最早的1所醫院于1996年開始,最晚的醫院于2015年。
2.2.5醫務人員手衛生實施情況2006年使用手衛生宣傳圖的僅12所(60.00%)醫院,進行全員手衛生培訓15所(75.00%)。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能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使用手衛生宣傳示范圖及進行全員手衛生培訓。在1996年僅2所醫院在重點科室使用了非手觸式水龍頭,2006年20所(100.00%)醫院均在重點科室安裝了非手觸式水龍頭,至2015年9所醫院(45.00%)的全部病區使用非手觸式水龍頭。2015年19所(95.00%)醫院全部病區配備了干手紙巾、速干手消毒劑。見表3。
2.2.6復用手術器械供應情況2009年前僅5所(25.00%)醫院采取集中供應。2009年后19所(95.00%)醫院逐步對復用手術器械,集中清洗、消毒、滅菌和供應,至2015年還有1所醫院未進行集中供應。

表3 手衛生用品配備情況(所,%)
2.2.7環境清潔及醫療廢物管理至2015年19所(95.00%)醫院的清潔衛生工作外包給保潔公司,并對保潔人員進行培訓,17所(85.00%)醫院對環境清潔后進行質量評估并能做好記錄。14所(70.00%)醫院開始使用一次性消毒紙巾、地巾。1996年僅11所(55.00%)醫院集中處置醫療廢物,4所(20.00%)醫院采取焚燒的方式。2003年后,20所(100.00%)醫院均集中處置醫療廢物。至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能做到對醫療廢物轉運人員進行培訓。
2.2.8參與醫院感染會診、改擴建設計和科研情況2006年僅7所(35.00%)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參與感染病例會診,2015年有17所(85.00%)醫院。參與醫療用房改擴建工作審核和咨詢的有10所(50.00%)醫院。2006年前僅5所(25.00%)醫院開展醫院感染科研活動,2015年增加至16所(80.00%)。
2.3醫院感染管理設備、經費支持及培訓
2.3.1醫院感染管理快速檢測儀器的配備至2015年12所(60.00%)醫院配備了紫外線強度檢測儀,11所(55.00%)醫院配備了快速生物指示培養器,7所(35.00%)醫院配備ATP檢測儀,2所(10.00%)醫院配備了空氣采樣器。
2.3.2醫院感染管理經費支持1996年有8所(40.00%)醫院給予醫院感染管理科<5 000元的經費支持;2006年有經費支持的醫院共14所(70.00%),其中<5 000元的醫院9所,5 000 ~10 000元的3所,1~3萬元2所;至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有醫院感染管理經費支持,其中<5 000元的醫院4所,5 000~10 000元的5所,1~3萬元11所。
2.3.3醫院感染培訓情況1996年無一所醫院醫院感染專職人員參加國家級培訓≥3次,參加省市級≥3次的僅1所(5.00%);2006年參加國家級培訓≥3次的醫院僅4所(占20.00%)、省市級培訓≥3次的6所(30.00%);2015年參加國家級培訓≥3次的11所(55.00%),省市級培訓≥3次的12所(60.00%);2006年前開展醫院感染培訓工作>10次的無一所醫院,2015年有12所(60.00%)。見表4。
表4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參加培訓及開展醫院內部培訓情況(所,%)
Table 4HAI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participation in different levels of training (No. of hospitals, %)

培訓次數(次)1996年2006年2015年國家級 <38(40.00)16(80.00)9(45.00) 3~50(0.00)4(20.00)9(45.00) >50(0.00)0(0.00)2(10.00)省市級 <37(35.00)14(70.00)8(40.00) 3~51(5.00)3(15.00)5(25.00) >50(0.00)3(15.00)7(35.00)開展醫院內部培訓 <56(30.00)17(85.00)3(15.00) 6~102(10.00)3(15.00)5(25.00) >100(0.00)0(0.00)12(60.00)
2.3.4醫院感染指標納入醫療質量考核1996年前2所醫院(10.00%)將醫院感染率、漏報率等指標納入醫療質量考核指標,1997—2006年有11所(55.00%)醫院,2007年后有7所醫院(35.00%),至2015年20所(100.00%)醫院均納入。
2.4目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20所被調查醫院中認為專職人員不足是主要問題的醫院有12所(60.00%),認為臨床對醫院感染工作不理解的有10所(50.00%),認為專職人員水平需要提高的有7所(35.00%),認為資金投入不足的有4所(20.00%),認為領導不重視的有3所(15.00%)。
兒童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相較于綜合醫院起步晚,但經過30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一系列醫院感染管理有關的法律規范的要求下,醫院感染的組織管理、監測、職業防護、培訓等基本達到要求。
20所兒童醫院隨著醫院規模的發展,依據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規范的要求,均先后成立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主任均由醫院業務院長擔任,配備了相應的專職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經費的支持力度逐漸增多。科室感染管理小組逐步健全,明確職責,充分發揮三級監控網絡職能[1]。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員從制度建設入手,隨著醫院感染管理事業的發展,不斷健全相關制度和應急預案,逐步開展醫院感染組織管理和監測的工作。隨著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逐步重視,尤其是SARS之后,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的配備得到了加強,高層次的學科帶頭人逐步增多,梯隊逐步形成,人員專業配備有待進一步合理。
醫院感染監測工作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2015年,經歷了起步-不平衡發展-逐步完善的過程。2009年頒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2]前,僅2所醫院開展了目標性監測,2009年后至今,20所醫院均開展了手術部位、VAP、CRBSI、CAUTI的目標性監測。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開展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的醫院逐年遞增,由1996年的3所(15.00%),上升至2006年14所(70.00%),至2015年20所醫院(100.00%)均開展。醫院感染的實時監控是及時發現問題的關鍵,需要基于HIS系統的多模塊的組合才能實現。電子病歷、LIS、PACS、手術麻醉系統的完善,才能保證信息采集的及時與準確[3],對臨床有及時的指導意義,因此應加快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設。快速監測儀的配備雖然會增加部分投入,但其為醫院感染管理擺脫經驗型管理方式,用“數據說話”而提高了管理及監測的效率[4],將會對提高醫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證醫療安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如何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和監測,做好細節和過程監測,提高醫院感染監測水平,仍是醫院感染管理持續改進的主要工作[5]。2003年SARS導致的醫務人員感染對職業防護敲響了警鐘。WHO的標準預防措施首推手衛生,雖然我國職業防護和手衛生相關規范及指南的實施較晚,但發展較快,目前的關鍵是醫務人員的依從性亟待提高。將職業防護和手衛生與“文化建設”相結合[6],其干預的效果將有很大的提升。醫院是特殊場所,因此對醫院的保潔要求要高于普通公共場所,不但要保證環境的整潔,還需做好消毒工作。從本次調查結果看,目前各醫院均給予了足夠重視,加強了對保潔公司人員的培訓、指導、監督和評估[7]。醫療廢物的專業化處置經過10多年的發展,也已經形成了規范的模式。
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的培訓逐步得到重視,參加國內、省內的培訓次數逐漸增多,醫院感染管理人員也相應的開展了本院內部的醫院感染管理培訓工作。但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醫院感染專業的發展必須與之相適應,如何加強管理力度,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開展工作,有效的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也是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所需解決的難題[8]。因此,穩定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隊伍,開拓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的視野,加強專業隊伍人員素質能力建設等是對專職人員的迫切要求。
通過本次調查,對我國兒童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發展歷程有了基本了解,對今后的努力方向有了基本思路。只有不斷提升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才能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推動我國的醫院感染學專業持續、穩步向前發展。
致謝:向參與本調查的醫院致以衷心感謝!
排名不分先后:1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2 河北省兒童醫院,3 上海兒童醫療中心,4 南京兒童醫院,5 西安兒童醫院,6 廣州兒童醫院,7 深圳兒童醫院,8 新疆烏魯木齊兒童醫院,9 江西兒童醫院,10 鄭州兒童醫院,11 成都兒童醫院,12 溫州兒童醫院,13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14 安徽兒童醫院,15 貴州兒童醫院,16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17 北京兒童醫院保定分院,18 重慶兒童醫院,19 湖南省兒童醫院,20 武漢市兒童醫院
[1]袁有蘭.基層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監控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7, 17(4):440-44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規范[S].北京, 2009.
[3]劉運喜, 夏蕾, 邢玉斌, 等.開發醫院感染實時監控系統 全面提高醫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國醫院, 2013, 17(3):9-10.
[4]秦小平.醫院感染管理快速檢測儀器應用的質量控制問題[J].中國醫院管理, 2013, 33(6):72-73.
[5]黃英.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 2014, (7):178, 180.
[6]李文珍.醫院感染控制與慎獨文化[J].基層醫學論壇, 2015, 19(11):1515.
[7]徐虹, 任淑華, 陸群, 等.醫院環境清潔措施的多中心干預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1):2620-2622.
[8]王紅梅, 索瑤, 李金娜, 等.重癥監護病房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23):3707-3708.
(本文編輯:陳玉華)
Management on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in children’s hospitals in the past 30 years
QINXiao-ping1,LVHua2,CHENBao-min3,LIUKun4,YULei1,LIUFeng-ying1,ZHANGDian-xiang5,LIXia-ming6
(1Children’sHospitalAffiliatedtoCapitalInstituteofPediatric,Beijing100020,China; 2Children’sHospitalAffiliatedtoZhejia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Hangzhou310051,China; 3CancerHospitalof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21,China; 4InternationalHospitalof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2206,China; 5BeijingChuiyangliuHospital,Beijing100021,China; 6BeijingAnzhenHospital,Beijing100029,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 management in children’s hospitals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MethodsA retrospectiv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0 children’s hospitals, the investigated contents included: basic situation of hospitals, HAI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professionals, the support of hospital leade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AI, training on HAI knowledge, monitoring on HAI, and so on.ResultsUp to 2015, 20 hospitals all set up independent HAI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HAI management committees, 46.15%(6/13) of hospitals with more than 1 000 beds were understaffed in HAI management. There were a total of 88 professionals in HAI management in 20 children’s hospitals in 2015, 53.41% (n=47)of professionals had bachelor degree, 34.09% (n=30) were with intermediate professional title, 46.59%(n=41)were nursing staff. Up to 2015, incidences and missing report rates of HAI, antimicrobial usage rates, incidences of HAI in neonates all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2006. In 2015, 20(100.00%) hospitals all carried out monitoring on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and provided personnel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2015, 9(45.00%)hospitals used non-touch faucets in all wards, 19(95.00%)hospitals supplied hand-drying paper towel and alcohol-based hand rub in all wards. None of professionals in these hospitals participated in national-level training on HAI for ≥3 times in 1996, professionals in 11 hospitals (55.00%)participated in national-level training for ≥3 times in 2015.ConclusionIn the past 30 years,the management of HAI in children’s hospitals in China has basically met the requirement, monitoring on HAI gradually improved, but allocation of HAI professionals and personnel quality ability stil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children’s hospital;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management; investigation
2016-07-29
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30周年總結》項目(CHA-2016-026-053)
秦小平(1962-),男(漢族),北京市人,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醫院感染管理研究。
秦小平E-mail:xiaopingqin1@163.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9.011
R197.323
A
1671-9638(2016)09-06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