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技型中小企業日益成為增強國家經濟活力的重要主體。但其發展卻遭遇了金融約束,融資難成為全球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難題。本文希望對構建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 科技型中小企業 金融體系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概述
目前,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的劃分,國內外還沒有一個規范、量化的標準。本文在參考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進行定性描述,以此來劃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
(一)種子期
企業的科技人員進行智力創造,提供各種項目設想,通過創造性的探索和試驗,形成技術發明等相關成果。種子期的核心內容是科技人員的智力活動。本階段的核心投入是人力,即研究者的智力,資金需求則較少。但由于該階段的技術風險大,投資者的風險也是難以想象的。高風險無收益的特征注定企業無法從外部融資,主要靠自有資金,或獲得政府創業基金的投入。
(二)初創期
初創期即科技型中小企業形成階段,是企業家或科技人員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業的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在這一階段投入,以支持研究開發。但是企業剛剛創立,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社會各部門的認可,高風險的特征也使得其很難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獲得資金,融資成為一大難題。本階段企業靠自身的內部融資和風險資本的外部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另外,政府設立孵化基金和創新基金也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另一條融資渠道。
(三)成長期
隨著企業技術的不斷完善成熟,企業產品日漸為市場所接受,企業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保證企業的正常經營,實現企業的高速成長,形成規模經濟。企業在這個階段依然要保持強大的創新性,所以大量的資金投入是必要的。
(四)成熟期
這一階段企業的產品已經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企業的技術、管理和市場風險已經相對降低,并且已經樹立起一定的社會信譽度和知名度。企業在這個階段蛻變,走向新生。如果沒有成功,則走向衰亡。這個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資源重新配置和置換的過程中。除了變現閑置資產或技術獲取資金外,企業也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的杠桿來滿足資金需求。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一)融資困境
中小企業整體上融資難,生存狀況堪憂。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情況也并不樂觀。據資料顯示,我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僅有8%左右可以獲得銀行的貸款支持,而且還是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資金短缺導致許多發展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夭折。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科技型企業已經超過20000家,專利申請數量占北京市總量的20%以上。然而,沒有資金促成成果,這些專利也只能是一種靜態資產。
(二)原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既有企業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內部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企業規模較小,經營風險大。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科技型企業的特征加上規模小、信用度低和可抵押資產少的中小企業資產特征,科技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外部融資。第二,產權不明晰,管理不規范。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家族色彩,產權關系不明確,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金融機構無法獲得準確的財務信息來分析企業情況,提高了資金提供者的風險。第三,企業信用意識淡薄,銀行信心不足。科技型企業規模小,難以提供足夠的抵押資產,當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時,往往采取如破產、改制、重組等方法來逃避銀行債務,銀行不得不提高利率來彌補企業違約存在的風險。
2.外部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扶持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還未完善,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都還不健全。與傳統產業不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過程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它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政策力量支持。在知識產權保護、風險擔保和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資金支持上,政府都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第二,金融支持體系支持力度不夠。我國現行的金融支持體系是以銀行貸款融資為主體的金融支持體系和以國有銀行為主的銀行體系。銀行目前的融資規模不能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當前的資金需求。而現有的資本市場門檻高,覆蓋面小,阻礙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
三、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金融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全力打造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1.大力發展金融機構。第一,大力發展銀行類金融機構。一是要大力發展中小商業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和社區銀行;二是要解放思想,使民間融資合法化,“地下”融資“地上”化,大力發展民營性質的商業銀行;三是要大力發展商業銀行的科技支行。第二,大力發展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要加快發展證券、期貨、信托公司、創投基金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尤要大力發展創投基金。要發揮好政府資本的帶動及引導作用,從多渠道為創業投資提供資金,推進創投基金的大發展。
2.加快發展金融中介機構。金融中介機構包括擔保公司、征信公司、信用評級公司、資產評估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各種知識產權服務(代理、評估、交易等)等。
3.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平臺。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一是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上市融資,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壯大;二是有利于發揮資本市場的引導示范和帶動作用,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果轉化;三是有利于完善創業投資體系建設,促進資本市場與創業投資的良性互動與共同發展,共同帶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積極開發金融創新產品
1.積極開發銀行信貸類金融創新產品。第一,開發各種質押貸款。鼓勵各類商業銀行以及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大力開發股權質押、股票質押、保單質押、債券質押、倉單質押、出口退稅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商標權質押,乃至專利權質押等形式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第二,開發各種墊付性質的貸款。鼓勵商業銀行對于已獲得國家和省、市各項自主創新政策補助批復,但資金尚未到位的科技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核實和審批后,預先以較優惠的利率,如銀行基準利率發放貸款。第三,開發基于“一攬子”金融服務的信貸產品。鼓勵商業銀行創新信貸管理機制,整合信貸平臺,簡化業務流程、組織流程和管理流程,開發推出專門適用和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客戶的全新業務操作模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申請的信貸項目進行綜合評審和綜合授信。
2.積極開發保險、信托類金融創新產品。第一,開拓科技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產品,包括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大提供科技保險產品。第二,開發“保險+信貸”類金融創新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聯手,充分發揮保險和信貸的聯動作用,在拓展保險業務的同時,牽引拓展信貸業務。第三,開發“保險+投資”類金融創新產品。當然,由于保險產品的特殊性和我國股市過大的波動性以及缺乏規范性,這類產品尤要注意控制風險。第四,開發“信托+投資”類金融創新產品。鼓勵信托公司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力開展集合信托資金計劃,充分利用信托貸款和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的組合,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為重慶工商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作者簡介:唐敏(1991—),女,湖北恩施人,重慶工商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
參考文獻
[1] 馬秋君.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解決對策探析[J].科學管理研究,2013(02).
[2] 孟書霞.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創新路徑研究[D].河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