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鳳榮
摘 要 建筑業營改增的號角響了一年多,終于出臺了。這個史上較大規模的稅制改革,在政策制定上顯得有些匆忙。地方稅與國稅的轉戶,對納稅人及具體業務的規定,企業相關手續和賬務處理的要求均顯得不是很明確。對于企業來說,許多工作顯得雜亂無章。為了順利實現營改增的過渡和對接,在實際工作中要抓住重點,掌握處理問題的原則,才能對雜亂的工作形成一個統一的指導,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 增值稅 損益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史上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營改增”拉開了序幕。本次稅制改革涉及面之廣,改革幅度之大,讓人驚嘆。作為國民基礎設施建設的建筑業,在此次的稅制改革中充當了重要角色。不但是因為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因為多年的營業稅體制下,建筑業簡單稅制執行的根深蒂固,此次改革真正是牽一發動全身,而且還出現了許多規定和具體操作的不明朗。
一、建筑業營改增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問題
(一)建筑業營改增過渡期政策的操作不明朗
從前的營業稅是地方稅種,地方稅務局按照當地的國稅總局的政策和地方實際情況進行征收,地方調節的力度較大。增值稅是國家稅務局管理,具有強有力的法律保證措施和嚴格的追責條款。因此停止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不但存在著稅種的改變,而且存在著稅務系統的對接,包括對營業稅的清繳、增值稅和營業稅稅種稅目管理的對接、附加稅的管理、外出經營許可證的手續等一系列的問題。
(二)有關納稅業務相關手續和備案的不明朗
國家稅務總局文件規定,將2016年5月、6月作為營業稅改增值稅轉變期,但是企業對營改增的稅制改革如臨大敵,而稅務局的機構和手續調整并沒有跟上步伐。營業稅的清理,外出經營許可證,附加稅的征繳均沒有明確的說法,各地方稅務局各執一詞,政策在地方稅務局的理解千差萬別。
(三)財務核算和處理方式的不明確
也許因為建筑業多年以來一直沿用簡單的營業稅稅負,因此大家對增值稅的了解較少。所以營改增之后,賬務的調整變得異常關鍵。除了要改變思路,將原來的總價模式,收入成本全部按價稅分離,還要考慮改用增值稅之后,增值稅 是按照哪個指標進行核算和繳納。建筑業的收入有已完成產值收入,有業主認可計量的工程量收入,但是根據付款條件不同還有資金到賬收入。這是建筑業區別于銷售業的不同之一。按照稅法規定,納稅義務時間為收到貨款當天或取得收款憑證的當天,而建筑業又存在預付款的情況。業主支付預付款往往在工程施工前,如果按照預付款收到時作為納稅義務時間的話,則因為工程尚未開工,材料和分包勞務發票均未取得,所以出現了無法抵扣的情況。按照稅法的理解,業主計量支付證書則代表著施工方取得了收款憑證,而一般合同約定又沒有到收款期,此時履行納稅義務則企業要墊付稅金,從而會影響資金使用效益。所以按照收款當天作為納稅義務時間,可以適當解決資金占用的問題,但是財務上又是按照什么原則來計算增值稅,繳納稅款,實現稅費和收入的匹配,這個問題還需探討。
(四)新舊項目選擇問題
為了平穩過渡,過渡期政策允許一些項目選擇3%的簡易計稅政策,也可以選擇11%的一般納稅人。但是企業在選擇過渡期政策時首先要受業主的限制,業主要求選擇過渡期政策,施工單位就只能聽從,沒有有利和無利之間的選擇,剛剛進行營改增的施工單位甚至無法準確地和業主談判稅改造成的損失補償;其次施工單位受當地稅務機關的限制,分包隊伍的票不允許抵扣會造成稅負上升,預繳稅款的核算也是扣除分包發票的,那就是說分包發票也應該是增值稅專票才能在地方抵扣,其他增值稅專票在機構抵扣。
(五)稅率確定的不明確
增值稅的稅率規定很多,材料采購17%,建筑業11%,房屋租賃1.5%等,因此往往出現一種業務不同的發票內容所執行的稅率不一致。這就要求項目財務人員對各種業務的稅率有明確的了解,在分包隊伍和供應商談判時就要明確按照業務內容提供發票,以保證取得的發票稅率最高,企業才能達到最大抵扣稅率。
二、營改增過程中的應對措施和掌握原則
(一)加強學習培訓,盡快掌握相關政策規定,以便制定應對措施
對于企業來說,面對稅制改革首先要深入研究新的稅制改革規定,了解和自己業務板塊相關的規定,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宣貫,隨時指導,達到對政策最快的傳達,最大限度地掌握執行偏差。龐大的建筑業營改增規定在稅制改革的文件中規定少之又少,因此在龐大的政策調整規定中找出適合建筑業執行的條款十分重要。如勞務分包和清包工相關的納稅核算規定,主要材料、地材、外購本成品、自制半成品等納稅規定。其次是擴展思路,改變原來的管理模式,思考對于所占成本比例大、影響大的地材,勞務工資應該使用怎樣的方式降低稅制改革造成的損失,是否可以改自制為外購,改清包為專業分包,以達到降低成本實現稅款抵扣目的,保證稅制改革在本企業中的紅利不被流失,至少企業不因稅制改革遭受較大的損失。最后是要對經營、物資、財務等與合同、采購、結算、支付等相關的部門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和相關業務問題的研討,群策群力,尋找處理問題最有效的辦法。要對政策規定及時跟進,及時咨詢,在政策改革初期減少走彎路,減少工作漏洞。
(二)抓住稅制改革的重點,掌握關鍵點
對于企業來說,營業稅到增值稅的變化,首先是法律規定的變化。增值稅是一項法律監管十分嚴格的稅種,具有很明確的法律責任追究條款,一旦出現問題,當事人便要承擔較嚴重的法律責任。增值稅相關的業務內容、資金流向和票據流轉要求嚴格統一。建筑業要解決自身存在的資質不統一、資金流不一致、票據不一致不規范的問題,以適應增值稅法律上的強制規定,避免在改革初期步入
雷區。
企業的原則是在守法的前提下,利益為先。因此,為了避免在對增值稅業務不熟悉、法律法規不明確不完備時對業務把握不準造成的不可控的后果,過渡期選擇簡易征收政策還是一般納稅人政策往往考慮稅負的高低。因為項目自身特點千差萬別,項目要對自身的票據抵扣情況進行統計,和業主的要求進行對比,確定哪個政策稅負更低。其次還要和地方稅務局溝通,了解地方稅務的一些限制。雖然增值稅隸屬于國家稅務局,但是地方為了自身的利益,也可能在過渡期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前,以各種理由阻擾辦理簡易征收或一般納稅人業務。這就形成了稅務機關和企業的一種博弈。
(三)考慮增值稅的票據規定
由于增值稅是一種連續的抵扣鏈條,因此票據會在系統里進行驗證抵消。不能抵扣的票據會滯留在系統里形成滯留票,滯留票是稅務機關必查的票據。在選擇納稅政策時,盡量減少滯留票留在系統里。因為企業選擇簡易征收,稅款是按照價稅合計扣除分包款項后進行計算的,全程不能抵扣。所以在簡易征收政策下,企業應不要或少要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對于一般納稅人,增值稅抵扣必須是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且發票符合三流合一的要求。
三、結語
這是一個逐步完善和解決的過程,無論怎樣繁雜,只要抓住工作的重點,把握關鍵的環節,守住一定的原則,就能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和線索,不至于焦頭爛額,無從應對。
(作者單位為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