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晶
摘 要 法律內涵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變遷,人性的發展而不斷豐富、變化著的。作為外在詮釋其精神的表現形式亦隨著內涵變化而不斷變化,兩者相互影響。通過引進時空維度概念作為研究其相互關系的重要標尺,可以有效地將法律中抽象、宏大、模糊的內涵與其多變、復雜的表現形式置于一個有限、具體、可操控的環境中,從而易于我們對隱藏于兩者表象中的內在本質聯系及影響他們的根本因素這一領域的研究。
關鍵詞 法律內涵 表現形式 民族 地域 時空
一、引言
法律產生并影響著人類社會。其產生之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雖然那個時候沒有所謂的名義上的法律,但普遍的、寬泛的法律意識及作用在我們遠古先人日常的行為習慣中早已產生。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所有的人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他們所認為的善,作為約束與保護人類個體與族群之間和諧共生的一種明約,其中必然包含著人性中某種不可磨滅的善的價值。透過時間的長河,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當今文化差異懸殊的地區,其法律間都有一些在體現基本價值方面的相似性,但其表現形式卻又懸殊異常,為何基本內涵有其共性卻在表現形式上差距如此?或者說,內涵與表達形式是否存在同一性?影響法律內涵與表現形式的因素究竟是什么?要想完全且無懈可擊地說明這些問題,恐怕是一種奢望,然則,萬事皆具有其普遍性,如果僅從其普遍性上來說明其緣由,就有可操作性了。而要想完成這一方面的研究,必然先找到可以代表其普遍性的事物。法律亦是如此,作為現代法律源頭的歐洲,無疑是具有其無可替代的普遍性,在那里,產生了法律的分類(公法,私法),在那里,產生了法律的兩種代表性的體系(大陸法系與海洋法系),研究歐洲的法律發展進程可以使我們對法律的發展有一個全面立體的認識,正像先人所說,“未知其源,難知其行”。本文截取歐洲法律發展史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中世紀,通過對歐洲典型國家(法國,英國,德國)法律發展與變化的研究,意圖通過其發展過程及結果的對比、總結,從而能從寬泛意義上回答與解釋上述問題。要想弄清彼此關系,讓我們先從法國開始分析。
二、影響法國的法律發展的因素
(一)政治制度對法律內涵及表現形式的影響
中世紀的法國處于三級社會模式,君主高高在上,為第一階層;貴族、神父處于第二階層;平民及手工業者處于最底層,由此衍生出所謂的君主專制不難想象。在法國,君主權力比中世紀的其他國家君主更有力,它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很大程度地強加于其他階級,“朕即國家”這一詞可以很形象地表現出當時法國的政治面貌。作為國家意志體現的法律,無疑也順承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法律的外在表現是為了維持君主權威的宣言書,其形式多以君主的赦令的形式出現。作為第二階層的宗教分子,其對法律的影響也并不小,譬如,受托馬斯所謂平均正義及矯正正義的影響,法律分階級立法,法律作為維護現世階級秩序的工具,但由于其君主權威過盛,使其沒有將所謂的上帝法凌駕于人法之上,使得法國法律偏人性化。
(二)經濟發展模式對法律內涵及表現形式的影響
法國由于地處西歐平原地區,國土多平坦開闊,加之其境內河流廣布,其氣候濕熱,熱量與雨水皆充足,故農業發展較其他歐洲國家更為先進,突出表現在種植業上。由于優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以種植業為主的典型小農經濟發展模式,基于這種相對自給自足而又脆弱的經濟單元,其對社會秩序的需求是剛性而又迫切的。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新興商人團體,作為促進社會資源流動環節主要力量的商業,此時是依附于農業發展的,其對社會秩序的訴求與農業的要求具有一致性。這種統一性所帶來的動力,促使政府在立法時要進行雙重選擇,既穩定而又普適的法律整體(內涵及形式),正是由于這一背景(以小農經濟為主產生的貴族治世的普世模式),使得法律內涵在這里更多的是階級性,其所代表的正義價值更多的是階級下的有償分配正義,其表現模式更多的是赦令及貴族領主命令而非民間的習慣。
(三)文化對法律內涵及表現形式的影響
中世紀的法國正處于天主教會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法與神合二為一,神諭便是至高法律,任何與神諭相沖突的世俗命令皆是亂命。在此思想支配下的法國是一個封建、保守的代名詞,其文化色彩在此時代是以灰暗為基調的保守色彩,其法令特質受此時代文化影響,體現更多的是維穩、保守的特性,其法律形式更多的是以教會教條的形式來約束各階級。這一時代的法律更多的是受到天主教會影響的精神上的感性表達,而非客觀理性的人文規定?;轿幕诖藭r代對法國立法及司法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以至于出現上帝之法凌駕于世俗之法的局面。由此看出,一國文化對該國的法律內涵及形式影響之深。
三、影響英國法律發展的因素
(一)政治制度對法律內涵及表現形式的影響
英國在中世紀時期較其他國家顯得更為民主一些,早在1215年的英國大憲章促使民主特性在統治階層中出現雛形,英王約翰的妥協換來的是全新的社會秩序構架,即王不再是絕對的統治者,貴族團體的意志成為凌駕于王之上,這是其一;其二,用法律的方式來保持這個秩序的穩定為英國法制發展開了個好的先例,由此,使得英國發展出一個有別于歐洲其他地區的政治模式,即注重法律的權威性和實用性,這種良好的政治傳統使得其法律更加注重普適性和實用性,實用與民主這一特性深深鑲嵌在英國法律的內涵之中。這一特性使得英國法律表現模式是所謂的判例法而非由中央統一規定的法典法。后來所謂的海洋法系在其中孕育而生。
(二)經濟發展模式對法律內涵及其表現形式的影響
須知任何法律制度的背后都有相應的物質基礎,這絕不是當時少數人的妄思??v觀英國全境,我們可知英國地形相對法國較復雜,由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組成;其經濟發展方式呈多元化,雖仍屬于封建經濟范疇,但其中組成部分的多樣化使得其經濟模式較單一模式更具有活力,但同時管理與維護這一模式無形中增加了難度成本。片面地運用人治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對復雜情況的處理,于是出現了早期的契約精神,這實質上是一種由片面人治到半人半法的過度,法律意識由此加深亦是一種順理成章的事情。與此同時,由于地形緣故,各地區無法自給自足,需要相互交流,各取所需,這無形中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秩序來維持這一模式的發展,這在無形中又一次使得法律成為當時英國地區的最優選擇。法律產生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得法律天生帶有實用性;同時由于制定法律的成分的多元性以及實際問題的復雜性,造成法律不再像法國那樣僅僅代表帝王秩序,與之相反,更具有普適性,亦即民主性。
(三)文化對法律內涵及表現形式的影響
中世紀的英國雖然仍脫離不了天主教會的影響,但其思想對英國的影響卻并沒有其他地區那么強烈,部分地區仍舊保留著其原始文化,加之英國地區本來就是多民族國家,文化成分繁雜多樣,即使經受過法國的征服,也并沒有使其文化失去其原有成分,相反,為原來的英國本國文化加注了法國的元素。從中可以看出,英國文化吸取了各個部分的文化內涵,使得其法律內涵先天便具有這種普適性和包容性,這也是判例法能為英國所接受的根源之一。但由于受法國文化中對秩序的強烈擁護,以及對權威的強烈熱愛,使得英國法律外在表現形式更趨于嚴謹,其對法律外在表現形式的修訂更加保守。
四、影響德國法律發展的因素
(一)政治制度對法律內涵及表現方式的影響
中世紀的德國叫德意志帝國,由于其實行分封制,使得其雖有帝國之名,內部卻四分五裂,諸侯爭霸,帝國皇帝只是其中的一個大諸侯而已,造成的結果便是其法律的制定需要皇帝與各個封建主一起協商制定,加之天主教會對其內部影響頗大,使得其法律相較于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更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在里面。但是這仍不能掩蓋封建法律的本質,其法律形式仍然以君主赦令的形式發布下去,只是由于其權力的分裂性,使得其下面的諸侯同樣是制定法律的一部分,造成其法律更具有多元性和豐富性。
(二)經濟發展模式對法律內涵及其表現形式的影響
德國的地形東高西低,但總體是平原地形,使得德國仍是一個傳統農業發達的國家,但其東部的少數丘陵地區,仍以打獵為生。這種以傳統農業為主兼顧游牧的經濟發展方式,使得其地區經濟具有更強的互補性,同時也使得中世紀的德國商業發展非常迅速,商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豐富了社會的內涵,提升了社會活力,使法律更加注重為現實經濟發展需要的嚴謹性與實用性,形成了早期德國法律嚴謹、實用的樸素內涵。
(三)文化對法律內涵及表現形式的影響
德意志前身是法蘭西帝國的一部分,其民族文化深受法蘭西帝國文化影響,即羅馬文化的影響,偏重于強權文化,整個民族具有很強的武士精神,加之其受到天主教會的深刻影響,其民族形成了“扶助弱者,爭當強者,守護國家”的民族文化基色,其法律也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貴族治世、武士守護”的基本內容,同時,德意志民族的實用性,也使得其法律文字更具有簡約性與嚴謹性。其民族武士精神使得其對法律更具有服從性與尊崇性,這也為后來法典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先天環境基礎。
五、結語
法律內涵與表現形式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主要因素便是經濟、文化和政治,而這些因素又受制于其地理環境的影響。以法國與英國的對比為例,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地理環境是一個地區各項制度發展的先天基礎,其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又很大程度上決定政治模式,同時,經濟模式與政治模式又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地區的文化模式,而法律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又主要由經濟、政治、文化所決定。由此可以看出,一個法律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很大程度上由其先天的地理環境所決定,雖然到了今天人們已經有能力改變地區的地理外在環境,但其加之在我們內心千百年的內在地理環境卻不會消失,而是會越來越深,歷久而彌新。
(作者單位為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