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川
摘要:中職學校的專業課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技能人才,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本文以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為例,探討了工作室課堂模式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工作室課堂模式;實施與成效;運行保障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8-0068-03
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作為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在示范校創建完成后學校發展該如何定位?后示范建設中應如何繼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提出并實施了基于工作室課堂模式的教學改革,把“專業對接產業鏈,教育對接價值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改革,成效明顯,經驗和做法值得總結和推廣。
一、工作室課堂模式的提出
1.工作室課堂模式提出的背景
當前,如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更加精準切合中職學生群體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構建具有現代職業教育特色的中職專業課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我校在示范校建設的基礎上,提出了工作室課堂模式的改革思路,并在全校各專業推行和實施,幾年來,我們不斷完善實施方案和機制建設,形成了產學研工作室課堂模式建設的有效路徑,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提升了學生的素養和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繼續擦亮了中職示范學校和品牌專業。
2.工作室課堂模式的建設要求
工作室課堂模式,就是工作室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把專業核心模塊課程的課堂教學放到工作室中去,在工作室中開展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跟崗和頂崗實習,學生在工作室中“做中學,學中做”,在“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完成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實訓乃至跟崗和頂崗實習。工作室顛覆了傳統的“課室理論教學——實訓室驗證學習”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加強了教學與市場的聯系,縮短了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的距離,從而全面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工作室課堂模式的實施與成效
1.工作室的組建
(1) 引企進校,建校企合作工作室
我們根據人才培養和專業課程教學的需求,選擇性地尋找在行業中有代表性和有意向合作的企業,引企進校,把它們的研發、設備、生產線、技術、人員、管理等引進學校,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如:我校服裝專業與中山市英仕服飾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英仕婚紗晚禮服設計制作工作室,與尚道服飾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尚道針織服裝設計制作工作室;工藝美術專業與中山市啟航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啟航三維地圖制作工作室等。同時,在校企共建工作室過程中,我們還主動把行業企業和社會上的名師、能工巧匠引進到工作室中,指導工作室課堂的教學與實訓,有的工作室還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如服裝設計師董懷光工作室、邱偉工作室等。目前,我校各專業建有校企合作工作室27個,工作室正悄悄改變著我校的專業課教學模式。
(2)專業教師組建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是專業教師成長的平臺,我校在機制上鼓勵專業教師個人或團隊按專業教學的要求以及教師個人的能力特長組建自己的工作室,為專業教學、實訓和實習服務,如:服裝專業的一體化教學工作室就是由高饒曦、彭云怡兩位老師組建的;芭比服飾設計制作工作室由唐鐵羅、姜哲兩位老師組建的;工藝美術專業動漫設計制作工作室是由黃丹老師組建的。全校各專業有近半數以上的專業老師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或成為其中的成員。
2.工作室課堂模式的實施
(1)工作室是學生專業學習的課堂
工作室首先是學生專業學習的課堂,是專業核心模塊課程學習的課堂,同時也是學生專業實訓的場所,當然還是學生跟崗乃至頂崗實習的地方。
工作室課堂采用的是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是以企業產品生產為項目任務,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里“做中學”“學中做”,讓教學在完成真實產品的開發或生產中開展,其特點在于針對性強、實踐性強,崗位技能要求高,而且項目涉及的專業面較廣。如我校服裝專業的英仕婚紗晚禮服設計制作工作室里,學生至少要學習婚紗晚禮服的設計、結構制圖、縫制工藝等專業核心課程,還要學習服裝材料,服裝跟單,排花、釘珠,服裝生產管理,質檢等相關課程或技能,甚至還要學習企業文化、職業規范以及班組同事間團結協作等內容。因此,工作室課堂突破了單一課程的內容,教學內容是開放性的,它可以是多類課程的組合、可以是課程內容的擴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
按照工作室的教學任務,一般是二年級的學生才能進入工作室學習,在工作室學習的時間主要根據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來決定,短則三個月至一學期,長則一至二年。學習期滿經工作室考核合格后發給經校企雙方簽名蓋章確認的合格證,它既是本專業相關課程學習的合格證明,也是第三方企業對學生能力水平的認證。
(2)工作室是專業教師備課、教學、指導學生實訓以及進行校企合作的場所
職業教育要求專業教師真正做到“拿起書本能講,挽起袖子能干”,因此就要教師花費更多時間去鉆研業務,提高技能,通常的“辦公室——課室——實訓室”工作方式顯然不能適應改革和發展的要求,而工作室的建立無疑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工作室就是專業教師工作的辦公室、課室和實訓室,是三室合一的工作環境,在工作室里,教師不僅可以備課、教學和指導學生實習實訓,還可以進行校企合作。教師可以在工作室里根據教學需求,引進企業項目,帶領學生開展項目研發、產品生產、技術支持等工作。如我校服裝、工藝美術專業的很多工作室,都可以給企業開發新產品、制作樣板供企業選擇進行批量生產。通過完成項目教學任務,不僅培養了學生,也提升了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一大批專業老師在工作室成長起來,成為“既是學校教師,又是企業技師”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如服裝專業楊珊老師就兼任杉杉集團的意丹奴品牌設計總監,高佳杰老師被聘為尚道服飾有限公司校內工作室設計總監。因此,工作室作為專業教師成長的平臺,不僅能更好地激發教師的責任感、進取心和工作積極性,也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3)工作室是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基本單位
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部簽訂的校企合作項目,最終落地、運作、檢查反饋、獲得成效等都是通過工作室來完成。因此,可以說工作室是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基本單位。
在工作室里,校企合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活動,工學零距離,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面對企業和市場,積累寶貴的準工作經驗,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職業認知,領悟職業精神,提高職業素養,磨練崗位能力,學生畢業時能夠很快地融入企業,從而縮短了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適應期,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基于工作室課堂模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3.實施工作課堂模式的成效
(1)工作室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工作室的人才培養緊密對接行業企業和社會需求,工作室的專業教學和技能訓練追求“專、精、高”,在工作室里通過精耕細作、反復打磨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比較優秀,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如各專業工作室的學生參加專業技能考證都100%通過,參加市、省乃至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爭金奪銀,其中服裝專業工作室的學生在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總計獲得了11個一等獎,13個二等獎和19個三個等獎。學生還未走出校門基本已被企業爭相聘用,深受企業和社會歡迎。
(2)工作室取得了豐富的產學研成果
我校各專業工作室在完成項目教學的同時,也取得了豐富的產學研成果,一方面為合作企業完成了一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如:尚道針織服裝設計制作工作室,每年都為合作企業開發設計四個季度的服裝樣板,產品的市場反響非常好,訂單和銷售呈大幅上升之勢,合作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另一方面,工作室的師生還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發成果,如服裝專業相關工作室與中山市休閑服裝工程研究開發中心合作,近五年來成功申報外觀設計專利達126個。
(3)工作室提升了中職學校服務社會能力
我校各專業工作室通過校企合作、項目教學,不斷提升對行業企業和社會的服務能力,如服裝專業工作室的師生為合作企業提供了產品設計開發、樣板制作,小批量生產等服務;電子商務專業工作室的師生為合作企業提供了網站維護、客服、營銷策劃等服務;工藝美術專業動漫工作室的師生為廣州一兒一教育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動漫系列節目;汽車維修專業工作室的師生為合作企業提供機修、鈑金、噴漆等服務。同時,各專業工作室也積極參與對行業企業員工和社會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如:為配合沙溪鎮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鎮工作,電子商務工作室在近二年共為企業和社會開辦了30期培訓班,培訓人員達2000人,各專業工作室每年總計為行業企業和社會培訓達1700多人次,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4)工作室營造了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環境
我校各專業工作室以校企合作教學環境為陣地,積極營造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責任感和進取心。同時,也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增加豐富的內涵,如,學校民族服飾工作室師生經過艱苦努力完成了學校民族服飾博物館的建設,館中豐富的展品和圖文資料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寶貴的文化和精神營養。
三、工作室課堂模式運行的保障
1.機制建設
(1)成立了校、部二級工作室管理小組
學校工作室管理小組成員由校長、主管副校長、各職能處室負責人、各專業部長等成員組成;各專業部工作室管理小組由各專業下部行政、專業部長、教師代表等成員組成。
(2)建章立制
制定了《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工作室課堂模式教學改革方案》《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工作室建設與管理制度》《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等,并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和完善。
2.學校在人、財、物等方面提供的保障
在工作室人員的配備中,主持人是關鍵,所以,主持人的選聘對象主要是專業部長和骨干教師。且每一個工作室主持人的遴選都要經過個人申報、專業部考核、行政會研究、教代會表決等系列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而在專業建設經費上盡可能地向工作室傾斜,配齊所需設施設備。同時,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整合企業和社會資源為工作室所用,解決在工作室課堂教學中所需的設備、技術、人員、原材料等需求。
“把課堂搬進工作室,讓學生上課就是上崗”, 無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跟崗或頂崗實習、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培養學生等改革舉措,讓工作室課堂教學更加落地、更具實效,更能實實在在地提升中職學校專業教學的質量,更能培養出大批優秀的學生。工作室課堂模式是我?!皩I對接產業鏈,教育對接價值鏈”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和升華。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