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明(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323000)
呼啦圈在體育游戲中的巧用
潘偉明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323000)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呼啦圈可以“滾”—多人游戲“車輪滾滾”;可以“套”—趣味游戲“套蝗蟲”;可以“跳”—跳房子;可以“鉆”—游戲“鉆過電網”,可以“搖”—跳呼啦圈;還可以“繞”—“繞圈競速”等,練習形式多樣。另外,在小學生身體發展敏感期練習呼啦圈可有效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圖1 人圈競速
2 名學生一組,要求競速者背對起跑方向。哨聲一響,拋圈者快速向前拋滾出呼啦圈,競速者迅速轉身跑向終點線,與呼啦圈競速,在10m距離內,先到終點線者為勝。競速者獲勝則與拋圈者交換位置,反之則繼續充當競速者;若拋出的圈干擾了競速者或圈未到終點線就停了,則計為拋圈者違規,競速者獲勝,2名學生交換位置(見圖1)。在游戲時,還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如,自拋自追、1人拋2人追、1人拋3人追等。人圈競速游戲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加速跑能力。
圖2 流星呼啦圈
12~16名學生圍成1個圓,持圈者在圓中間手持(用繩子綁住呼啦圈)呼啦圈,游戲開始后持圈者將圈甩起,讓呼啦圈從圍成圓形的學生的腳下通過,游戲者看準時機迅速跳起而不被呼啦圈碰到;踩住或者擋住呼啦圈者為失敗,馬上與持圈者交換,再繼續游戲(見圖2)。在學生們完成得很好的情況下提高難度,如,加快甩呼啦圈的速度,提高呼啦圈的高度等。在游戲時,學生的間隔盡量在50cm以上,以防止一次絆住多名學生,導致意外傷害的發生。流星呼啦圈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圖3 環形競速
用30個呼啦圈在草坪里圍成1個大圓,30名學生各站在1個呼啦圈中,另外1名學生充當“主導者”站在圈外。游戲開始后,“主導者”可以輕拍任意1名站在圈中學生的后背或者肩部,然后快速環形跑,被拍者馬上去追,在“主導者”進入到空置的圈內之前,追到“主導者”則獲勝,反之判為失?。ㄒ妶D3)。圈中的學生在“主導者”跑過身后的同時,可讓學生做一些身體素質,如,5個縱跳或3個立臥撐等。在學生對游戲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可以逐漸增加“主導者”人數,使游戲更加激烈。環形競速游戲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又可以發展學生的彎道跑的技術。
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4組,每組在一塊場地(停車場)內擺放7~8個呼啦圈(車位),學生繞著呼啦圈慢跑,在聽到哨音后學生迅速搶入車位,未進車位的學生判為失敗,每組失敗的學生則要完成3個立臥撐,做完后繼續參與游戲(見圖4)。為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可以運用多種方法:1.可改變停車場的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蛇形等);2.采用逐漸減少車位的方法,直到決出最后的冠軍;3.每小組2名學生參與比賽,按淘汰的順序得分,即第1名被比賽淘汰的學生獲得1分,第2名被比賽淘汰的學生獲得2分,以此類推,最后總分多的小組獲勝。搶車位游戲在增加趣味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學生還能享受勝利的喜悅。
圖4 搶車位
圖5 跳圈過河
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4組,每名學生1個呼啦圈,游戲開始后,第1名學生將呼啦圈拋出,然后跳入呼啦圈,第2名學生將呼啦圈遞給第1名學生,當第1名學生拋好圈并跳到第2個圈中后,后面的學生再跳入第1個圈中,其他學生依次進行,直到最后1名學生跳到對岸(15m)才算完成,速度快的組獲勝(見圖5)。
規則:1.必須雙腳都跳入呼啦圈才算成功,踩圈或單腳跳入都算失?。?.若呼啦圈拋得太遠而無法跳進,拋圈者需自行撿回重拋,再跳入,方能繼續,否則被判罰做3個立臥撐。跳圈過河游戲,鍛煉了學生跳躍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小組內學生之間協同配合的能力。
(本文稿件由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浙江分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