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亮(浙江省溫嶺市新河小學,317502)
腳內側傳球游戲式量化評價的探索
王明亮
(浙江省溫嶺市新河小學,317502)
足球腳內側傳球技術是小學足球教學的基礎技術,也是實施足球技術教學的起步技術之一。學生能否學好該技術并順利運用到比賽中,是直接影響學生足球練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確評價學生的技術動作,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游戲式量化評價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里的游戲式量化評價是指,通過游戲以量化的方式來評價學生掌握某一技術動作的好壞,得出最后的評價結果。游戲式量化評價既是練習手段又是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考核時就能得到最直接的量化結果,知曉自己對該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這樣的評價簡單有效,趣味高效。
足球腳內側傳球技術動作可以從傳球的準確性、力度、路線和動作的整體性進行評價,總結概括為“準、力、順”。
這里對“準”的評價可以用2個游戲來測評,即,傳球到對方腳下的準確性和傳球離對方接球位置的偏差度。
游戲名稱1:保齡球。腳內側傳球時,如果不能將球準確地傳給同伴,則等于將球權讓給對方。所以評價腳內側傳球的準確性主要看是否能將球準確地傳給同伴。
游戲方法:距起點5~10m(距離可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調整)按統一布局擺放一組(10個)“保齡球瓶”(“保齡球瓶”可選用礦泉水瓶等容器,每個瓶子間間隔距離應根據球的大小做相應調整)。學生將球放于起點,通過腳內側傳球的方式將球從起點傳出,目標是擊倒“保齡球瓶”,根據擊倒個數獲得相應的分數。
設計說明:通過“保齡球”游戲,有利于學生的腳內側傳球動作的準確性,最后通過擊倒“保齡球瓶”個數進行評價。目的就是對學生傳球的準確性進行評價,傳球方向越準,擊倒的個數相應也會越多。通過這種簡單有趣的游戲方式,使學生評價自己傳球的準確性變得簡單。
評價說明:一次擊倒7個及以上的“保齡球瓶”為優秀,一次擊倒4~6個“保齡球瓶”為良好,一次擊倒1~3個“保齡球瓶”為及格,一次未擊倒“保齡球瓶”為不及格。
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必須通過腳內側傳球方式進行游戲;選擇地面平整的空地進行考核,尤其是初學者,盡量不要選擇草地,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此游戲還可以將“保齡瓶”擺成倒三角的形式,以豐富練習方式,提高學生練習興趣。
游戲名稱2:通過雷區。腳內側傳球離對方接球位置的偏差度,也是影響傳球質量的重要因素。偏差度太大,影響對方接球,給對方搶斷反攻留下機會。
游戲方法:在起點,學生通過腳內側傳球的方式將球傳出,在1.22m的跑道寬度內,看球傳出的距離。球一旦觸及跑道的兩條跑道線即為失敗,觸及點即為最終成績。為了評價方便,可以將考核場地分為幾個區域,在相應的區域里對應相應的成績。
設計說明:將球的運動軌跡限定在一定寬度內,也就保證了傳球的路線。在練習和比賽中,傳出去的球要想讓同伴順利接住,傳球的路線偏差度不能太大,盡量在同伴能在移動接球的有效范圍內。練習時,學生為了球不偏離跑道,會反復練習傳球路線的準確性,保證傳出去的球是直線滾動的。
評價說明:踢球的遠度在12m及以上為優秀,在8~12m為良好,在4~8m為及格,在4m以下為不及格。
注意事項:在練習時,學生會采用腳尖踢的方式,往往也能獲得好成績,教師一定要強調采用腳內側傳球之外的方式獲得的成績一律無效;當學生能傳出較遠距離的球時,教師可以改變評價方式,如,在一定跑道的寬度內,考核者將球傳出10m,球滾到10m考核線時,通過離中心點距離多少來判斷成績等次,離中心點越近成績越高,越遠則越差。
由于采用偏差度進行考核說明學生已具有一定水平,以筆者學校1m寬的跑道為例,將跑道中心點左右各為25cm的寬度范圍確定為優秀等,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考核評價標準。
腳內側傳球的力度是球能否順利達到隊友腳下的保證,假如傳球力度不夠,在比賽中往往就容易被對手搶斷造成失誤。
游戲名稱:彈彈球
游戲方法:學生面對墻面站立(距離視學生的能力、性別及水平段而定,小學高年級一般可以定為10m左右),通過腳內側傳球的方式將球傳向墻面,球經過反彈在一定距離外停止滾動,停球位置與墻面的垂直延長線的距離為學生的成績(采用最短垂直距離的延長線作為成績,希望學生傳出去的球不僅有力量,同時也要精準,即盡量不要偏離傳球位置)。為了便于操作,可以將成績分為幾個水平距離,達到某一距離獲得相應的分數,這樣就使評價更加直觀易操作。
設計說明:從傳球的力量角度去評價學生的傳球力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實際效果卻使學生樂于參與練習。究其原因,學生從視覺和心理上有種新的感受,從而調動自己的精神和狀態。通過墻面反彈,還可以增加他們聽覺上的感受,刺激他們的聽覺,也促使他們更加樂于去進行這樣的練習。學生還可以通過球和墻面的撞擊聲來判斷自己的傳球的質量。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大大增加了學生的練習興趣。
評價說明:停球位置與墻面的垂直延長線的距離為10m以上為優秀,6~10m為良好,2~6m以上為及格,2m以下或未觸墻面為不及格。
注意事項:教師在學生練習和考核時,一定要區分學生是用腳尖捅還是腳內側傳,出現錯誤動作一定要及時糾正;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是原地的腳內側傳球,到后面逐漸遞進為助跑形式,同時離墻面距離和評價標準都應有所提高;為了提高學生腳內側傳球的難度,還可以在墻面上設置一定高度,擊墻點超過一定的高度則評為失敗。
順是傳球整體性的一個代名詞,傳球整體性好,傳球者和接球者就會感覺很順暢舒服。腳內側傳球不單單是要評價傳球質量,而且還要評價接球質量,以及傳接者和接球者的配合度,這是整體評價腳內側傳接球的一個重要量化指標。
游戲名稱:互擋“乒乓球”
游戲方法:2名學生相距8~10m(可根據學生的水平適當調整距離),通過腳內側傳接球方式,2名學生相互連續傳接球,中間不許停球。根據2名學生順利傳、接球的個數評價等級,2名學生順利傳、接1次為1個有效回合,記1分。一方未采用腳內側傳接球方式傳、接球,該回合不計成績,只作為調整,如傳接失敗游戲結束。在游戲中,學生傳、接次數不多,且一旦限時會給學生造成一定心理壓力,所以此游戲不限時間,只記有效傳接回合次數。
設計說明:在以往的傳接球游戲中教師以1次或2次傳接球的表現來評價學生的成績,學生難免緊張,從而影響成績。通過此種游戲確定成績更為合理。相對來說,傳接球個數越多,說明2名學生的技術動作掌握程度越好,配合度也相對較高。通過增加學生傳接球的次數,學生狀態和情緒會慢慢融入到技術動作中,也就能發揮出正常水平。
評價說明:以2名學生傳、接3個及以上個有效回合為優秀,以2名學生傳、接2個有效回合為良好,以2名學生傳、接1個有效回合為及格,未完成1個有效回合為不及格。
注意事項:考核時,教師要仔細觀察考核者的傳接球方式,沒有采用腳內側傳接球時,可以讓學生繼續游戲,但此傳接球回合不計成績;游戲時,學生活動范圍比較大,盡量多給學生場地;當學生傳接球次數較多時,可以考慮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傳接球,或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傳接球次數,通過增加考核難度或改變考核方式等手段來提高游戲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