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真 張天譯 李 靜 朱家旺 武強彬 徐 強 王保和
?
氣候因素對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張真1張天譯1李靜1朱家旺1武強彬1徐強2王保和3
目的探討血壓變異性與風向、風力級別的關系。方法對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間676例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發生率與風向和風力級別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偏北風天氣下發生血壓波動的患者顯著高于偏南風天氣;3級以上的北風天氣發病率最高;3級以下的南風天氣發病率最低(P<0.01);47%的患者盡管堅持規律服藥,仍不能避免風力變化帶來的血壓驟升。結論血壓變異性與自然界風力風向變化密切相關,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理論,在堅持藥物治療基礎上,應積極避免氣候變化引起的血壓波動。
血壓變異性;風力級別;風向;天人相應
原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我國高血壓患者已達2億,控制率僅為10%[1],血壓變異性是指血壓隨生理和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變異,易造成靶器官損害,威脅人體健康。臨床觀察發現,風向和風力作為重要的氣候因素,其變化對血壓變異性有重要影響,部分高血壓病人即使規律服用降壓藥物,依然難以預防氣候突變所帶來的血壓升高。本文觀察了一年之內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高血壓患者,對風向風力與血壓變異性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
1.1一般資料選取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2013年2月—2014年1月一年內就診的高血壓病人,共計676例,其中男性307 例,女性369例,平均年齡(61.9±11.2)歲,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第三版)2010年修訂版[1]中高血壓的定義。氣象資料來源于天津市氣象局同期觀測資料。
全部病人均為家中或社區診所內自測血壓較基礎水平升高者,其中622例(92.0%)既往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54例(8.0%)為首次發現高血壓。421例患者(62.3%)無不良主訴,僅為每日常規測量血壓時發現;98例(14.5%)合并眩暈、頭脹痛表現;83例(12.3%)合并胸悶、心悸表現;另有74例(10.9%)以失眠、煩躁及其他癥狀為主要表現。96例(14.2%)無降壓藥服用史,262例(38.8%)未堅持服藥,僅在癥狀出現時(多為頭暈)服藥,其余病人均堅持規律服藥。
1.2方法按照天津地區氣候特點劃分季節,以3月~5月作為春季,6月~8月為夏季,9月~11月為秋季,12月~2月為冬季。天津處于北方地區,四季多風,最高陣風風力可達7~8級。根據近年來氣象資料回溯,以風力級別3級(風速約12~19km/h)作為劃分標準,將全年按天數分為3級以上風力和3級及以下(包含3級)兩類。統計各個季節患病人數、以及不同風向和風力條件下患病人數的分布和差異。

2.1不同風向和風力條件下患者數量分布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間診治高血壓患者共計676人次,其中春季205例,夏季85例,秋季190例,冬季196例,該年度天津地區偏北風(包括東北和西北風向)128天,偏南風(包括東南及西南風向)198天,東風30天,西風9天。676例病人在不同風向風力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風向和風力條件下患者數量分布 (單位:人次)
2.2南風與北風天氣條件下患病人數對比該年度北風與南風天數總和為326天,約占全年天數的89.3%,在此期間發病人數共計616人次,占全部患病人數的91.1%,因此具有代表意義,將兩者的高血壓發病人數進行對比,偏北風天氣下日均患病人數高于南風天氣,差異有極顯著性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南風與北風天氣條件下患病人數進行對比 (單位:人次)
注:1)P<0.01,組間比較有極顯著差異
2.3不同風向風力級別下患病人數對比將偏北風與偏南風條件下發病人數按照風力進行分組對比,結果顯示日均發病人次:北風3級以上組>北風3級以下組>南風3級以上組>南風3級以下組,各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

表3 不同風向風力級別下患病人數對比
注:與北風≤ 3級組對比,1)P<0.01;與南風> 3級組對比,2)P<0.01;與南風≤ 3級組對比,3)P<0.01; 與南風≤ 3級組對比,4)P<0.05
結果顯示,血壓發生波動以偏南風和偏北風時期為最多,約占全部發病人數的91.2%,其中偏北風天氣發病人數占62.6%,占據絕對多數。天津處于華北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風與北風是主要影響氣溫的風向(兩者合計約占全年天數的89.3%),南北風天數遠超東風、西風與無持續風向天數,具有代表意義。天津秋冬季易受北部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在東北和西北方向帶來的強冷空氣頻繁作用下,氣壓上升、氣溫下降,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血管收縮, 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升高,導致日均發病率增加,風力級別越高,風速越快,日均發病人數便越多;而夏季天津易受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影響,風向多以偏南風為主,特點為溫暖濕潤,氣壓下降,氣溫回升,血壓波動不明顯,故發病率較北風天氣明顯降低,但偏南風組內比較,發病率仍與風力級別成正比。說明即使在氣溫較為恒定的夏季,一旦風力加大,血壓波動的幾率也就增高。
高血壓相關臨床表現屬中醫理論“眩暈”“頭痛”范疇,病位多在肝、脾、腎,其中與肝關系最為密切,《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為風木之臟,其性主動主升,體陰而用陽,與風性相類。風邪為外感六淫中最重要的病邪,風為木氣,肝在五行中屬木,兩者同氣相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類證治裁》云:“風依于木,木郁則化風。”《柳寶詒醫論醫案》云:“木性化風,風木不和,則上越而為肝風。”故風邪為患、外風與內風相應是造成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的主要病機。高血壓病常見的中醫證型有肝陽上亢、痰濁上擾、肝腎陰虛、肝火熾盛、陰陽兩虛、肝風內動和瘀阻腦絡等[2],與肝相關的證候就有4個。可見肝在原發性高血壓病機中均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國內研究報道,肝風內動引起的高血壓約占全部高血壓患者的88%[3,4],強風降溫天氣也易造成高血壓和繼發腦卒中發病率的顯著增高[4]。
研究結果顯示,血壓波動與氣候變化特別是與風力有密切關系,風力提高、風速加快,血壓波動會顯著增加;風速平穩,血壓水平也會處于穩態。同時發現,相當部分患者即使每日堅持規范化藥物治療,仍不能有效避免血壓的波動,說明:①高血壓的個體化治療仍需深入研究,自然氣候的變化特別是寒冷易造成應激,導致交感神經亢奮,血壓驟然升高,因此在選擇聯合降壓藥方案時,要重視拮抗交感神經興奮作用的藥物。②藥物治療并非是控制血壓的全部,自然因素不可忽視,中醫學歷來重視“天人相應”理論,認為人體器官功能與自然界有相似的變化規律,強調要“順四時而適寒暑”“服天氣而通神明”“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此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仍應避免氣候突變對人體的侵害。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2]鄒志東,范曄,周小棠,等.1996—2005 年北京地區高血壓病中醫證候分析[J].中醫雜志,2007,48(5):437-439.
[3]蔣莉莉.杞菊地黃丸聯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7):271-272.
[4]杜常志,郝金鳳,王艷,等.杞菊地黃丸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28):34-35
[5]程彥杰,袁霞,陸晨,等.北京地區70萬自然監測人群中風發病率的季節波動與六時段氣候因子相關關系的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3(2):16-20.
The effe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ZHANG ZhenZHANG TianyiLI JingZHU JiawangWU QiangbinXU QiangWANG Baohe
(1.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50, China;2.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50,China;3.President Offic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5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wind direction and level. MethodsFrom Febr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fluc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wind direction and wind level 676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The fluc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in northerly wind weath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outherly weather. The northerly wind weather above 3 level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The southerly wind weather below 3 level had the lowest incidence rate (P<0.01). Despite 47% of patients taking regular medication, they still cannot avoid the wind changes in the blood pressure rise. ConclusionTh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wind dir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universe”, insist on drug therapy, and should actively avoid fluctuations in blood pressure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ind level; Wind direction;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No.2011CB505104)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天津 300150);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科教科(天津 300150);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辦公室(天津 30015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04
1003-8914(2016)-18-2610-03
(本文校對:趙英強2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