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媗 高麗麗 高 旸
?
芻議天氣變化與針灸治療的關系
張姝媗1高麗麗1高旸2
從中醫整體觀出發,以“天人相應”的基本思想為基礎,尋找天氣變化與針灸臨床治療的關系。通過對《靈樞經》和《針灸大成》中關于天氣變化的論述,總結歸納出四季天氣變化對針灸臨床治療的影響和每日天氣發生變化后針灸臨床治療的禁忌;通過對現代實驗研究的分析,證實了“室內天氣”變化,即溫度變化會對針灸臨床治療產生的影響。最后總結歸納天氣變化作為影響因素與針灸臨床治療的關系。
天氣變化;臨床治療;針灸理論
中醫重視“天人相應”,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并滲透中醫的整個診療體系中。天氣變化不但是自然環境變化的一部分,也是影響針灸治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對《靈樞經》和《針灸大成》兩書中關于天氣變化對針灸治療的影響進行了歸納總結,并著眼于現代實驗研究闡述天氣變化對針灸治療的影響。
自然界的氣候變化不但形成了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的四季變化,而且影響著人精氣的陰陽虛實變化。在《靈樞·根結第五》指出“發于春夏,陰氣少,陽氣多,陰陽不調,何補何瀉?發于秋冬,陽氣少,陰氣多,陰氣盛而陽氣衰,故莖葉枯槁,濕雨下歸,陰陽相移,何瀉何補?”[1]提示疾病發于春夏,陰氣少而陽氣多,疾病發于秋冬,陽氣少而陰氣多,因而針對由于天氣變化引起的陰陽變化在針刺補瀉時應當采取相應的手段。隨即后文《靈樞·終始第九》詳細闡述了針刺補瀉的時機,同時也強調了在不同氣候下針刺的要點,“春氣在毫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2]提示春天針刺至毫毛,夏天針刺至皮膚,秋天針刺至分肉,冬天針刺至筋骨,可見隨著氣候的變冷,陽氣地逐漸深入,針刺層次也需要不斷地加深,可以初步概括為“春夏淺刺,秋冬深刺”。此外,在專門論述時間氣候變化的《靈樞·四時氣第十九》中進一步說明了四季變化與針刺治療之間的關系“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者深刺之,間者淺刺之;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秋取經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滎,必深以留之。”在“春夏淺刺,秋冬深刺”的基礎上更加詳細地說明了春天宜淺刺,但是病重者則需適當深刺;夏天陽氣充盛仍然淺刺;秋天宜深刺,同時由于邪氣在腑,可以適當地選取合穴;冬天不但需要深刺還需要久留針,適當選取井穴和滎穴。
自然界的天氣變化不但有規律性的四季,還有隨機性氣象變化下形成的每日天氣變化。《標幽賦》云:“慎之!大病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饑飽醉勞而切忌。”[3]原文從患者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個大方面說明了不適合針灸治療的情況,其中環境因素主要是天氣變化情況不宜針灸的舉例,即寒冷、炎熱、大風、陰天不適宜針刺治療。《針灸大成·相天時》云:“《下經》方:灸時若遇陰霧、大風雪,猛雨、炎暑、雷電霓虹停,候晴再灸。”[4]提示了在劇烈的天氣變化時不適合艾灸治療,“陰、大風雪、猛雨”可總結為陰冷天氣,“霧、暑、雷電、霓虹”可總結為潮濕天氣,“炎”是指天氣炎熱、溫度高。在《針灸大成》從針刺和艾灸兩個方面說明了天氣變化時針灸臨床治療的禁忌,通過列舉了一系列的天氣變化具體情況說明不適合針灸治療的天氣情況,如寒冷或高溫時不宜針刺,寒冷高濕或高溫高濕時不宜艾灸治療,從中可以總結出當日天氣發生劇烈的溫度變化時不適合針灸治療,此外但天氣變化產生了強烈的濕度變化時不適合進行艾灸治療。
通過對古代文獻的研究發現,當溫度和濕度處在令人舒適的水平時最適合針灸治療。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人們長期處在室內環境,季節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即使季節改變發生天氣變化,室內環境仍然可以維持在穩定狀態,所以思考天氣變化對針灸臨床治療的影響時,應當注重溫度、濕度等諸多因素形成的“室內天氣”對針灸治療的影響。室內溫度的變化是影響“室內天氣”的重要因素,故而我們應當關注溫度變化對針灸治療的影響。因為針灸治療時,需要“得氣”和“行氣”才能氣至病所達到治療目的,所以在針灸治療中產生循經感傳效應現象是針灸治療奇效的核心之一并且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室溫15℃時不能激發感傳,隨著室溫升高感傳越易被激發,高于26℃后最易激發感傳[5]。以北京一年室內溫變化為例[6],春季(19.96±3.77)℃、夏季(28.92±2.18)℃、秋季(18.31±4.39)℃、冬季(15.69±6.31)℃。從這組偶測的季節性室內溫度變化可以發現,由于季節的不同,形成的“室內天氣”也有所不同,夏季節環境溫度容易到達26℃,針刺后容易形成針刺感傳現行,有利于針刺臨床治療;冬季室內環境溫度較低不易到達26℃,針刺后不易形成針刺感傳現象,對針刺臨床治療沒有輔助作用。從中可以看出“室內天氣”變化對針灸臨床治療有明顯的影響關系,所以維持穩定的“室內天氣”對針灸治療是有輔助作用的。此外,由于地域的不同年溫度變化是有差異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室內溫度,維持穩定的“室內天氣”情況從而保證針灸治療的療效。四季溫度變化見圖1。

圖1 四季溫度變化(℃)
綜上所述,天氣變化與針灸治療的關系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氣候性天氣變化影響人體陰陽變化和氣血運行,在針灸治療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針刺深度和腧穴選擇進行調整;第二方面是急劇的天氣變化也會對人的氣血陰陽產生影響,列舉了一些不適合針灸治療的情況,當形成寒冷、高溫、高濕這樣的惡劣天氣變化時,人體氣血津液也處于應激狀態,不適合針灸治療。現代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實際臨床中針灸治療的環境較好,天氣變化集中體現為溫度的變化,所以控制環境溫度對針灸治療有很大的影響,根據相關研究可以初步認為針灸治療時環境溫度維持在26℃最佳。針灸效應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雖然天氣變化僅僅是其中微小的一環,但是臨床中各種因素瞬息萬變,所以應當在未來針灸臨床中注重多方面細節。
[1]山東中醫學院. 靈樞經語釋[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63:57-58.
[2]山東中醫學院. 靈樞經語釋[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63:97.
[3]明·楊繼洲. 針灸大成[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62.
[4]明·楊繼洲. 針灸大成[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446.
[5]郭義,方劍喬. 實驗針灸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66-67.
[6]劉文蘭,楊茜,楊煦,等.健康人四季面色的變化及其與室內外溫度的相關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7):521-522.
An Essential Stat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ing and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ZHANG Shuxuan1GAO Lili1GAO Yang2
(1.Graduate Schoo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ing and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illustrates the fundamen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cep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rough theLingshuJingandZhenjiuDacheng, it is concluded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between seasonal weather changing and daily weather changing. By modern experimental study, it is showed the influence on indoor weather changing or temperature changing and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last, we could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ing and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Climate changing; Clinical treatme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ory
1.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天津 30019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41
1003-8914(2016)-18-2697-03
(本文校對:趙悅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