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無為
?
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34例
程無為
目的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并納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8例,進行分組研究。目標組在常規保肝、利尿治療同時結合中藥湯劑口服,參照組應用常規保肝、利尿西醫療法。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結果、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變化。結果目標組臨床總療效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經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標組患者肝功能指標TBIL、AST、ALB均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經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中西醫結合療法;乙肝后肝硬化腹水;鼓脹
乙肝后肝硬化為我國常見病,多由于長期飲酒和乙肝病毒感染發病,慢性乙肝患者在肝硬化后,治療難度加大,呈現慢性、進行性和彌漫性肝病癥狀。而腹水的形成則為肝硬化從代償期逐漸進入到失償期的一個重要標志,部分患者還可并發肝性腦病、腹膜炎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加大臨床治療難度,患者死亡率也明顯增加[1]。本研究探討了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并納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8例,進行分組研究。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目標組和參照組,每組34例。34例參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7例;年齡在35~67歲,平均年齡為(52.45±10.13)歲。其腹圍最小為82.34cm,最大為121.24cm,平均腹圍為(97.45±2.23)cm。34例目標組患者中:男29例,女5例;年齡在35~68歲,平均年齡為(52.10±10.25)歲。其腹圍最小為82.89cm,最大為121.56cm,平均腹圍為(97.15±2.09)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良好對比性。
1.2納入標準所納入患者均符合乙肝后肝硬化腹水診斷標準[2],臨床表現為肝病、腹水特征、浮腫、腹脹、納差和乏力等,且經腹腔穿刺證實肝硬化腹水或經CT檢查證實有腹水。患者無上消化道出血、結核性腹膜炎和肝癌等嚴重并發癥,將因肝癌、心源性、腎源性或肝臟之外其他病變所致腹水患者排除。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3治療方法
1.3.1參照組應用常規保肝、利尿西醫療法。給予速尿20~40mg,每天3次口服,給予螺內酯60~100mg,每天3次口服,并根據患者病情給予新鮮血漿和白蛋白補充,予以臨床對癥支持治療。
1.3.2目標組在常規保肝、利尿治療同時結合中藥湯劑口服。方劑組成:茵陳60 g,黃芪50 g,澤蘭、澤瀉、苦參、茯苓、葛根、白花蛇舌草、漢防己、葶藶子各30 g,五味子、雞內金、枸杞子、三棱各20 g,陳皮15 g,當歸10 g,大棗5枚。上述方劑常規浸泡2小時后,應用煎藥機進行煎煮,分包存放,每劑裝3袋,每袋150ml,每次1袋,每天3次,以15天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4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結果、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變化。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浮腫、腹水等主要癥狀均消失,脾不變或縮小,局部無壓痛和叩痛,肝功能復常,并保持癥狀穩定半年以上;有效:治療后浮腫、腹水等主要癥狀大部分消退或減輕,脾稍腫大保持不變,局部無明顯壓痛和叩痛,肝功能恢復50%以上,腹水減輕50%以上;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療效對比目標組臨床總療效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經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例,%)
注:與參照組對比,1)P<0.05
2.2兩組患者肝功能對比目標組患者肝功能指標TBIL、AST、ALB均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經對比后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干預前對比,1)P<0.05;與參照組干預后對比,2)P<0.05
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為多數慢性乙肝患者的最終轉歸,并宣告肝硬化進入失償期,該階段因門脈壓力增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肝輸入和輸出血流量失調、腎臟血流動力學變化、肝淋巴液循環出現障礙、腹膜通透性變化、第3因子活力降低等因素綜合影響,導致腹水形成[3]。
肝硬化腹水為中醫范疇中“鼓脹”范圍,患者臨床特征為脈絡顯露、臉色蒼黃、腹部脹大如鼓,患者病情極為復雜,纏綿遷延,難以治愈。中醫上認為肝硬化腹水主要病理變化在于血瘀、氣滯和水結,其病理特點為虛實交錯、本虛標實,多因肝腎脾三臟受損致使脾失健運、肝失疏泄和腎失開闔所致水、血、氣于體內瘀積而成腹水。在治療上一方面需消除腹水,以治其標;一方面需改善肝臟病理損害和肝功能,對蛋白異常進行糾正,以治其本[4]。
本研究中,目標組在常規保肝、利尿治療同時結合中藥湯劑口服,參照組應用常規保肝、利尿西醫療法。其中,中藥湯劑組成包括茵陳、黃芪、澤蘭、澤瀉、苦參、茯苓、葛根、白花蛇舌草、防己、葶藶子、五味子、雞內金、枸杞子、三棱、陳皮、當歸、大棗,其中,當歸、黃芪可健脾益氣,有助于免疫功能的調節和改善;三棱、葛根、澤蘭和雞內金軟堅散結、活血行氣、通絡化瘀,可對血管進行擴張,促進肝臟血流量的增加和微循環的改善,增加肝臟營養物質供應,并降低門脈壓力;苦參、白花蛇舌草可對病毒復制進行抑制;澤瀉、防己、葶藶子和茯苓可淡滲利水,疏通氣機,通達三焦;大棗、陳皮和枸杞子可兼顧脾胃、養肝補腎,養陰柔肝。五味子、茵陳、苦參和白花蛇舌草可降酶護肝,解毒退黃。諸藥合用,可兼顧邪正,兼施攻補,同治標本,祛邪而不傷正,補澀而不留寇,可發揮軟肝消水、活血行氣、軟堅散結之功[5]。
經干預,結果顯示,目標組臨床總療效明顯高于參照組,肝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后肝硬化腹水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1]孫良秀.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肝硬化頑固性腹水[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4):252-253.
[2]任志強,付亞芳.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肝硬化頑固性腹水患者的臨床療效評估[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3):56-58.
[3]文正燕,王莉.奧曲肽聯合腹水濃縮回輸在肝硬化腹水診治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11):20-22.
[4]辛焰,孟偉.中藥外用配合電磁波與中藥湯劑結合治療肺結核并發肝硬化腹水的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11):53-54.
[5]李淋,黃文權,唐令.五皮飲合柴胡疏肝散加減化裁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z1):91-92.
遼寧省朝陽市第四醫院肝病病房(朝陽 122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47
1003-8914(2016)-18-2710-02
(本文校對:孟慶杰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