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梁
“問題教學”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主要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語文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確保教學投入和教學產出呈現正向比例關系,并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問題教學”的理論基礎
“問題教學”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具有較長的發展歷程和完整的理論體系。“問題教學”是由杜威提出來的,它通過提問題的形式強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它強調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在不同的課堂時間段設置不同問題的形式,確保問題設置的合理性,重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教學”在高中語文課程中的實施,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將課程教學與學生主動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來。強化“問題教學”在語文課程中的應用,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二、“問題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導入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課程中運用“問題教學”,對教師的提出問題有著較高的要求,并不是指教師可以隨意對學生進行提問,需要導入有價值的問題,能夠與語文教學內容相聯系。教師的提問是為教學服務的,設置的問題不能脫離教學目標,需要確保提出的問題與教材相貼切,滿足高中語文教學的需求,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拿來主義》一課時,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到教學中來,要對作者魯迅和寫作背景進行介紹,使學生更快地融入到語文教學情境中來。因此可以結合文章特點,向學生提出這樣幾個問題:第一,拿來主義是什么意思?第二,拿來主義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第三,什么是閉關主義,作者是怎樣否定它的?這些有價值問題的導入,有助于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合理導入問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提問題時,需要合理運用問題的“設疑”和“導思”功能,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以便結合課文內容確保提出問題的合理性。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擴展,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播放課文短片,通過觀看視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可以創設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王熙鳳初見黛玉有哪幾個動作及表情變化?第二,黛玉進入到賈府后有哪些心理變化?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談論,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
(三)把握提問時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問時機決定著課堂提問的效果,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有目的、適時地進行問題提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是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通過提問與學生展開互動,使提出的問題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和價值。通過課堂問題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語文課堂收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問題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具有必要性,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問題教學”中,教師需要導入有價值的問題,合理設置問題,準確把握提問時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問題教學”能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全方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