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波
我國的成語可謂是歷史悠久且源遠流長,其中所蘊含的意思不僅耐人深思,而且會讓文章的內容看起來增色很多。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語言水平不高,如果想要讓他們熟練地應用好成語絕非易事,教育者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初中生灌輸教材中的成語信息,那么勢必會出現望文生義的現象,并且會增加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畏難情緒。基于此,中學語文教育者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讓他們對成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設計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通過這種因材施教的授課模式,提高成語課程教學效率。
一、成語教學在中學語文課程中的意義與價值
(一)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表達能力
如果能夠幫助學生由淺至深地積累一些成語,并且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成語信息的深層含義,那么就一定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度過文化休克期,融入語文課程的學習環境中。
(二)有利于提升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水平
我國的學者將成語大致分為四字格與非四字格兩種,其中主要以四字格的成語比較常見。此外,成語可以根據其起源和創作背景進行細化分類,還可以根據成語的內部結構進行分類,按照語文課程當前的教學內容將成語分為動賓式、偏正式及聯合式等。通過這些不同的分類方法,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會變得更加豐富,從而有利于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初中語文課程中開展成語教學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學會解釋成語
1.要鼓勵學生多多了解古漢語中的成語解釋
語言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它需要經歷漫長的歷史長河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過了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中華民族的語言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詞語類型,而成語就是其中一種。從初中語文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多多鼓勵學生了解一些不同類別的成語解釋,并且要結合自身的語言能力加深對成語信息的掌握。在古漢語的教學課程中蘊藏著很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成語,教育者應當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接觸它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感悟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例如“安之若素”這一成語,其中的“素”字需要怎樣理解呢?關于這個“素”字曾在古漢語的《活板》中出現過,文中寫道:“有奇字素無備者。”我們可以將“素”字理解成為平常與平素,換到“安之若素”中也是相同的意思。再如“置若罔聞”中的“罔”字,教育者就可以聯系到《核舟記》這篇古漢語文章,其中“罔不因是象形”這一句中的“罔”是沒有和不存在的意思,通過這種延伸教學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對古漢語中的成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要加強學生對形聲字的認識
無論是在現代漢語還是在古漢語當中,絕大多數漢字都為形聲字。初中生已經對形聲字有了初步的認識。形聲字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即為聲旁與形旁,在漢字當中,形旁所表示的是漢字本身的含義,而聲旁所表示的則是漢字的讀音,教育者只有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應用形聲字的形旁與聲旁,才能夠讓他們更輕松地學習成語、理解成語。例如成語“病入膏肓”,其中的“肓”字,很多學生都會將它寫成“盲”字,出現這種低級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并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形聲字的組成結構與實際含義。事實上,“病入膏肓”這一成語中出現的“肓”字是一個典型的上聲下形的形聲字,通常情況下,由于“月”字在古時所代表的是“肉”,因此但凡是與人體有關的漢字基本都會加上一個“月字,而“盲”字則與我們的眼睛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病入膏肓”的本意是藥物所作用不到的地方。
(二)在開展成語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首先,語文教育者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敏覺力。在學生難以準確理解某一個成語的含義時,教育者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成語的字面意思深入分析成語故事的由來,在輕松詼諧的氛圍中了解成語的內涵。其次,教育者要運用聯想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根據成語的內在含義設計出一個簡單的故事和場景,在無形當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再次,語文教育者要從多個角度對成語進行分類,目前比較常見的有成語的由來、成語的引申義及成語的情感色彩等,通過此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歸納能力。最后,要經常開展一些成語類的寫作活動,讓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教育者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擴寫和續寫成語故事的課堂作業,并讓他們在成語故事的解讀中加入獨有想法。
(三)在開展成語教學時要注意開展對學生的品質教育
1.在成語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內容
文以載道所要表達的意思即為文字是文化信息的承載體。事實上,文字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和價值,教育者需要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底蘊。成語其實就是承載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在開展成語教學課程的過程當中,教育者要充分運用好成語信息向學生滲透一些正面的思想品德內容,讓他們可以通過一個個成語故事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與思想狀態,繼而開始逐漸轉變到更加良好的狀態。
2.在成語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教育內容
成語中包含了很多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與思想內涵,并且擁有很多偏向哲理性的知識,語文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培養初中生的思維品質。例如“拔苗助長”、“刻舟求劍”等成語不僅有著可讀性較強的寓言故事,而且在其中蘊含著能夠讓學生展開深刻思考的問題,例如刻舟求劍所能夠產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根據是什么等。語文教育者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想法,將成語寓言故事中所表達出的哲理應用到日常生活與學習當中,進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