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質的飛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正朝著構建高效課堂的理想化方向發展。但是,在推進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由于某些學校地處農村,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高效課堂的建立可謂問題突出、困難重重、道路坎坷。如何進一步深化農村小學課程改革,優化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便成為教學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共同探討的新課題。下面我就農村小學在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構建數學高效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個別教師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這樣的教師概括起來無非有以下幾種情況:①不敢讓學生講,不相信學生,不敢放手,認為學生一講成績就下降,導致課改是與領導“打游擊”,應付學校的檢查,你檢查就讓學生講,我不查還自己上。②自己不敢講,認為課改就是全部讓學生講課,老師一講就是走老路。③不知何時講,講什么。他們的理念也對頭,但缺乏技巧。這些思想嚴重阻礙教師的課堂發展。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接納新課改。
傳統教學老師教授,學生記憶,知識是被動接受的,是大量機械做題練會的,而高效課堂更注重學習過程和方法,知識獲得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發現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的,無論哪種方法學會的,從試卷上看結果是一樣的(如果試題是從課本上搬下來的,可能得分會更高)。但由于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不一樣,導致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收獲是不一樣的,而且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影響不一樣。所以高效課堂下的學生更具有潛力,特別近年來我國中考、高考改革力度加大,由原來知識立意轉化為現在的能力立意,著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老師完全可以打消顧慮,不要總想牢牢把學生控制在手中。
2.教師要學會做這樣三種人。
一為毛澤東:我們的課堂是毛澤東的戰場,學生打仗,老師指揮,要善于放權,讓學生自己打;二為張藝謀:要善于做導演,而不是演員,巧妙地做一下“懶”教師,因為“老師懶起來,學生勤起來”,這叫生進師退。三為袁偉民;把運動員帶到賽場上去比賽,而課堂就是賽場,“比”是學生動起來的最好方式。
3.牢記“三講”、“三不講”原則。
三講: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
三不講:學生自己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1.學生預習缺乏指導。
預習時間不固定,沒有計劃性,學生預習只做導學案,搬移資料,缺乏思考,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展示課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1)加強預習方法指導,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要求學生首先反復研讀文本,把握重、難點,學習“圈、點、批、注”的預習方法。如語文課上的預習方案為:一讀,解決生字詞,整體把握;二讀,理清思路,把握主旨;三讀,關鍵句段,批注自己的思想感悟及疑問;四做導學案,讓學生明白導學案是為課本服務的,而學生的預習往往是先做導學案而不知讀書,是讓課本為導學案服務,是本末倒置、學習浮躁的表現。因此,各科開學前要商討一套切實可行的預習方案貫徹給學生,讓其養成預習習慣而不至于盲目,畢竟年齡還比較小。
(2)每次預習教師都要深入學生中(老師只發導學案),不斷檢查、督促、詢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及時點撥、指導。
(3)做好評價和反饋,激發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沒有檢查,即使查了,也得不到教師的肯定,時間一長學生會感覺預習不預習一個樣,漸漸失去預習興趣。
(檢查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查,組長查,課前查,課中提問查。)
2.教師課堂調控能力不強。
(1)學生展示不規范,缺乏適時點撥。讓學生把杜郎口中學課堂展示歌背下來:
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處來亮相。
胸挺直頭高昂,面帶微笑喜洋洋。
嘴里說心中想,脫稿不再看師長。
吐字清聲洪亮,嗯啊口語別帶上。
一握拳一揮掌,肢體語言能幫忙。
展示完忙退讓,褒貶評價記心房。
(2)發言機會不均等,出現發言專業戶。一些教師的課堂差不多被幾位尖子生霸占,其他同學不參與或假參與,成了看客,出現精英教育。
對策:①調控發言人次。小組成員是先前用編號形式,六個號分別與好、中、弱對應,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適時調控,遵循弱等生展示——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的原則。
②對于一些發言積極分子,老師課下做思想工作,要他們學會尊重與謙讓,對一些較弱學生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在學情調查、反饋檢測中,穿插鞏固環節,重點檢查學習狀況,督促上好預習課,養成自學習慣。
(3)課堂節奏缺乏調控。對于一些預習時已經明白的問題,課堂上已澄清的問題、概念,過于艱澀難懂的問題,學生為了加分,仍糾纏不休,老師沒有及時調控,導致出現無效勞動,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影響教學進度。
(三)學生方面
(1)自學能力不強。具體表現為:預習不深入,對導學案只是抄現成答案,缺乏自己的思考、見解,對別人的展示不會評價,不能總結方法和規律,沒有深層次的對抗質疑。
對策:①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會聽、勤思、敢說、善問”的習慣。
會聽:上課時專心聽講,細心聽同學們的發言,邊聽邊思,精力集中,學習判別和選擇,不能只聽不想。對別人的發言要聽完整,不要打斷別人的發言,隨意插話。
勤思:積極思考提出的問題和同學們的解答,要在學習過程中邊操作邊思考,邊觀察邊思考。
敢說:上課要大膽發言,敢說話,敢大聲說話,敢于反駁別人及老師的意見。
善問:沒聽懂的內容、在練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善于問。
②要求學生展示時必須結合文本說出自己的見解(回答要脫稿),說出結論的依據,完全按資料照搬的發言無效,一旦學生之間有好的生成時,教師就要給予一定的獎勵。
(2)小組不合作、假合作,參與率低。新的課堂模式下,小組合作尚未度過“磨合期”,小組成員強兵不愿教弱兵,弱兵不愿問強兵,成員之間各自為戰,不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實現共贏,小組有其名無其實。
對策:
①認識合作的重要性。
讓學生明白合作可以解決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學會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大家友好地相處,并對合作產生認同感,進而樂于合作。
②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合作學習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合作學習之前,先讓學生獨立學習、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決問題,避免只有好學生動手、動口的現象。
③要精心設計課堂中小組活動形式。
根據課堂要求,合作活動前教師要做好精心指導,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準備,有十足的展示信心,設計活動時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全員參與,教師可以根據學情、教學時間,以組為單位抽查,如演幾個角色、綜合性活動等。
④建立小組活動評價機制,有意識地把小組成員參與率作為評價內容的一項指標,小組成員同榮共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