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碧星
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又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其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類架起了一個無限開放的廣闊平臺。因此,政治教學中以研究性學習形式為載體,整合網絡技術與資源,可以創造出一種不受地域和時空限制的全新學習方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借助網絡,篩選課題
當代高中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網絡,將國內、國際最新動態以視頻、圖片、形象,甚至虛擬的情境引進來,這些信息具有很強的直觀性且更新速度快,能有效地滿足政治研究性學習與社會結合緊密這一特點,解決現行高中政治教材滯后和信息量不足等缺陷。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地獲得更豐富的信息,擴大視野,了解社會動態、科技水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而自發地根據豐富、鮮活的材料和自身的知識儲備及個人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確立研究課題。當學生對一定教學內容感興趣,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激發進一步研究欲望,形成專題研究。但網絡環境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真假難辨,需要教師充當好“把關人”的角色,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區別、判斷和篩選各種信息。教師可根據政治課教材內容,精選與教學內容、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資料和信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有選擇地發現問題,選擇具有較強研究價值與可行性的研究性課題。例如,針對最新中日關于釣魚島爭端,及時下載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明白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使得政治課堂生動活潑,有吸引力,開展關于釣魚島問題的專題研究。
二、利用網絡,儲備資料
政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及自然科學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廣博的學術素質。有些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時,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很少涉獵其他方面的知識。“書到用時方恨少”,教師平時應當做哪些工作才能勝任研究性教學任務呢?除了閱讀大量紙質書外,筆者建議教師在平時學會利用網絡,豐富儲備,創建、豐富自己的資料庫,做“有心人”。可按教學的不同需要,建立以下資料庫,如與教材配套的資料庫、專題資料庫等。在資源庫建設中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強化資源的收集意識,善于隨時隨地地發現資源、挖掘資源;二是鼓勵學生參與,通過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分工合作,動手收集,共同開發,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共建、共享,取得更多、更新、更有價值的資源,從而有利于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有了自己的“資料庫”,教師在上課時就不會被動,就會善于用藝術化的教學手法,展現、演繹教材內容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趣,鼓勵學生用于探索。也可以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給予學生更好的選題指導。比如,當舉國歡慶“神舟十號”成功發射之時,可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我國航天成就,學習“航天精神”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師本身在航天知識方面積累的知識,就會有效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而不會出現學生討論,教師插不上話的尷尬場面。
三、使用網絡,建構課堂
高中政治課研究性學習可采取課堂內和課堂外兩種相互促進的教學形式。課堂內研究性學習,教師可以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改變原有單純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創設激發學生主動性、求知欲和探究欲望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懸念與問題的牽引下,直接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實現知識的獲取與規律的發現,體驗學習探究的樂趣。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技術做好課前準備,除了教學設施和設備準備外,教師還可根據教學需要擬定某些特定問題,并在網上公布,以供學生訪問、解答和學習;提供大量與所擬問題有關的信息資源,以供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查閱;可以讓學生到網上搜索與解決問題有關的信息。教師做準備的關鍵在于所做的一切準備必須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與設計,并對學生在利用網絡環境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適當的預測。
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上豐富、多元、立體的資源創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以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登錄不同的網站或數據庫,尋找所需的內容,進行簡單而必要的提示幫助,協助學生找到解答問題的途徑。但這種幫助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正確答案,而是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或提示,如“請到某網站查詢某文章”、“請查閱某參考書某章某節”等。
四、通過網絡,搞活課外
政治課課外研究性學習側重于教師對學生的課題研究指導,一般采用專題研究模式。專題研究一般指學生就一個教學單元或與若干教學內容有關的某一特定主題,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發現問題、選擇課題,自主地收集、整理資料,自主地開展研究,最終在與學習伙伴的交流協作當中形成結論、建構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選題、學生遇到困難給予必要的幫助外,基本退居幕后。學生從選擇課題、開展研究、交流討論到最終結題,整個流程都離不開網絡。學生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開展研究,而且能利用QQ聊天、BBS等方式,進行經驗的交流與共享,并最終通過網絡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結論公之于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從網上自主獲取信息、篩選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間的分工合作,信息的傳遞與共享,培養了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有利于道德的提升和品格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