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興杰
“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抬頭看景,還要低頭走路;既要有遠大的理想,也要明白腳踏實地有多重要。”這是自2011年9月參加“國培計劃(2011)——黑龍江省農村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班”以來,我時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話。那次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20天的理論培訓;第二個階段,每個學員追隨一位導師,做導師的影子教師;第三個階段,實踐鍛煉評比。我在每個階段都收獲頗豐:孫遠剛教授告訴我們,做優秀教師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學生;張學枚老師教我們,教學要懂得活化知識,還原生活;年輕漂亮的王越老師用她的課堂實踐讓我們體會了課堂的“六有”……
我認為,讓教師喜歡的培訓,應具備以下三個方面:
適應不同教師不同階段的需要。我是青年教師,按照專業發展程度來說,我應該處于“高原期”,不太需要專業發展技術和知識,更需要“感悟”類培訓。例如,對于新教師,需要用教育教學技能方面的規范化培訓,促使其成為合格教師;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老教師,應注重個性化培訓,以教師特長發揮方面的培訓為主,促使其成為優秀教師;對于處于發展高原期的教師來說,要進行一些“點燃、喚醒和激勵”方面的培訓,讓他們再燃教育熱情之火,再次找到專業發展的路徑、發展點、著力點。
多一些理論聯系實際。就我個人而言,談不上理論豐滿,但教學經驗還算豐富,因而我喜歡專家的理論在實踐中能得以驗證的培訓。例如,我們這次培訓就有“實踐鍛煉評比階段”,倡導教學要“還原生活”。在跟崗實習階段,我聽了很多教師的課,著重尋找這一教育理念的落實,我聽得非常認真,教育研究的熱情之火再次被點燃。
專家引領,工作崗位實踐。這次學習,專家的講座給了我深深啟示,如“創造教師共同體,實現互助式發展”。回到單位后,我著力創建新型的校本培訓,采用“自學”和“互助”相結合的形式,在教科室創建了多種形式的學習共同體——研修同盟。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興趣愛好申請加入,各研修同盟定期開展活動,傳經驗、解疑惑、同學習、共成長,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