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平
葉圣陶曾經主張:教師的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學生學懂知識,而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教是為了不教,是要學生自學。推而廣之,我們的班級管理也不是為了管理而簡單地管理和發號施令,而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達到不用教師管學生也能維護好班級的紀律,管是為了最終的不管。這樣一來,一個班級中的班干部就成了班級管理的中堅力量。通過班干部的帶頭和示范作用,讓學生逐漸意識到,教師在與不在是一樣的,班干部就是班級的“核心”和“紐帶”,一頭連著班主任,一頭連著同學,通過班級干部有力的號召能力,來幫助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班級作息和行為習慣,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同學之間關系和諧平等,使班級真正成為一個互助互愛的“大家庭”。因此,班主任如何培養和選拔具有“影響力”的班干部就成為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筆者根據多年的班主任教學工作經驗,談談班主任如何在實現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培養和選拔班干部。
一、設置班干部職位
想達到管理班級的目的,就要在班級設置一定的“組織機構”來進行班級的管理、監督和協調,以此來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并最終達到班級自治的目的。
因此,設置合適的班級干部就成為了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教師要根據班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人選,進行職位設置。在設置職位的時候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要有明確的崗位分工,要民主地進行評選,以達到“服眾”的目的。通過設置合適的崗位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主動進行班級管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自治中來,最終達到班級自治。
在實踐中,根據上述原則,我班的班級組織機構包括班級大會、班務常務委員會(簡稱班常委)、班級事務監督委員會(簡稱班監委)、班委會、團支部、值日班干、科代表、組長、興趣小組、編輯部等。
班級各機構通過制度化明確職能和責任,實現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監督有效。如:班級大會是班級的最高議事機構,凡班級重大事務都要通過班級大會民主決定。由班級大會決定的班常委是班級事務的最高管理機構,班常委由團支書、班長和紀律委員三人組成,實行值周制度,每周有一名常委代表班主任全權負責班級管理,協調班級各機構的工作,主持召開當周班會。在團支部干部和班委會干部中產生5名值日班干,每位值日班干每周輪流“執政”一天,負責班級一天的日常事務,如值日考勤、紀律管理、衛生監督等。
班委會設置班長、學習委員、紀律委員、體育委員、衛生委員、安全委員,團支部設置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文藝委員。班委會主要負責班級日常的學習、紀律、體育、衛生和安全等工作,團支部主要負責班級團務、宣傳和文娛活動等工作。班監委是班級事務監督機構,負責班務監督和評議工作,對班干、團干、科代表、小組長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
上述班干部的設置能減輕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不再在煩瑣的班級瑣碎事務中分散精力。班級管理走入正常軌道,自然也就達到了“無為而治”的效果。
二、選拔班干部
班干部的選拔工作是班級自主管理建設的關鍵步驟,因此,必須審慎對待。首先,教師要從班級的學生特點入手進行分析,以此來確定最終的選拔規則和標準。選擇班干部的標準應該從能力、品德等方面進行考慮,要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有所側重。比如有的班級本身班級紀律很好,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強,教師就要選擇那些學習能力和協調能力更強的學生做班干部。對于班級紀律較差,需要加強管理的班級,教師要優先考慮號召能力強,在同學心中比較有威信的學生,以期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班級的現狀。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作為班主任,要從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學生,根據其品行的優劣,能力的高低以及在同學中間的表現進行綜合考量,在充分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進行選拔、任命或者以民主選舉的方式來確定班干部。
班主任最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要將班干部的職位作為獎勵學習好的同學的一種榮譽,更加不是為了鍛煉某個膽小的好學生,這些都不利于班級的管理,也將扼殺學生的積極性。最危險的結果是,學生會厭煩教師的主觀做法,而處處和教師作對,使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無法正常進行,使班級管理陷入困境。
在實際教學當中,我在進行班干部的任命時主要采用教師推舉候選人,然后民主選舉。在正常情況下,所有班級干部都是民主產生的。首先通過自薦或推薦產生候選人,然后候選人參加競選,最后通過投票選舉產生班干部。民主產生的班干部依據班級管理制度明確工作內容和職責,自覺接受監督。充分發揮班級成員和班監委的監督和評價作用,堅持“多能者上,少能者下”的原則,以工作熱情評工作態度,以工作業績評工作能力。這樣做既體現了民主意識和公平競爭意識,又激發了班級干部的工作熱情,融洽了班級干部與普通學生間的關系。當然,班主任應把握好尺度,本著培養干部、鍛煉能力的原則,對班級干部的工作應盡力扶持,適當加強引導,為他們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
三、任用有能力的班干部
在班干部的任用問題上,班主任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原則來進行。首先就是要由全體學生來共同擬定并投票通過的班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定規矩,班級管理亦是如此。在任用班干部的時候,也要有一定的原則。班規要從班干部的設置、選拔、職責、權限和撤換等方面來制訂。只有符合班規的才能被任用為班干部。第二,要因才任用班干部。教師在任命班干部之前要根據每個職位的特點有選擇地任用。比如在任用學習委員、體育委員和團委委員的時候就要有所側重,學習委員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學習成績優異、有方法、樂于幫助同學;體育委員要體育成績突出,積極號召大家參與集體活動;團委委員要有團結同學,做事細心的特點。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做事的風格以及特長等來任命班干部,才能人盡其用,使班干部各顯神通。第三,給班干部充分的權力。班級管理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班主任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監督管理班級,因此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職能,充分放權給他們。能夠當上班干部說明已經被班主任和學生認可,因此讓他們按照班規的要求進行班級管理一定可以被同學接受,班干部也能夠大膽地進行工作,真正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比如我班的班委會成員就會經常聚在一起研究一些班級管理方面的工作,學生也會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他們會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改進,一段時間后,班委會會向我匯報班級的具體情況,班級管理很快就進入了良性循環階段,各項工作都井然有序,根本不用我這個班主任操心,真正實現了自治,我這個班主任也就成了“擺設”。
四、培養優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不是天生就是班干部,也是需要班主任的細心培養和教育的。班主任要不遺余力地培養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優秀的有能力的班干部是教師的左膀右臂。在培養優秀的班干部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第一,培養班干部的領導能力和領導素質;第二,培養班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幫助班干部提高協調能力;第四,幫助班干部樹立“正人先正己”的思想。只有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了,才能從根本上做到班級自治。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班干部的協調能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處理,而不是先想到找班主任。優秀的班干部要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配合自己的工作。班主任要教育班干部以同學為中心,要堅信同學是他們的力量之源,班主任是他們堅不可摧的靠山。
總之,班干部的選拔、任用和培養,直接影響著班級自主管理的成敗。尤其是核心班干部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綜合素質、團結程度,直接決定著一個班級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也影響著班干部群體的形象和威信,及同學們對他們的認可程度、配合程度。一個得力而又強勢的班干部隊伍對班級的自主管理和掌控,有時甚至比教師的管理效果更好,真正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學習,從而真正實現班級自主管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