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邦坤
摘 要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電視媒體受眾數量出現明顯下滑態勢,特別是最基層的區縣電視臺,受到了來自衛視和新媒體的雙重沖擊,觀眾數量下滑更是非常明顯。由于受到廣告收入下降的壓力,目前,不少區縣電視臺大幅壓縮了社教專題節目,有的更是直接停辦社教專題節目。在筆者看來,社教專題節目是培養區縣電視臺記者的搖籃,是增強區縣電視臺影響力的重要陣地,是更好地宣傳地方先進人物事件的最佳平臺。所以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下,區縣電視臺完全可以發揮攝制社教專題節目的優勢,不斷開拓創新。創作更多更好的社教專題節目,提高知名度、美譽度。
關鍵詞 社教專題節目;改變;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9-0120-02
筆者就是一名在區縣電視臺從事社教專題節目攝制的電視媒體工作者,從業至今,經歷了社教專題節目受到空前重視,到社教專題節目不斷停辦的過程。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傳統說教式專題節目不受觀眾喜愛導致停辦的,也有區縣電視臺廣告收入下降,社教專題節目需要一定經費導致停辦的,當然也有電視臺需要將更多精力花在新媒體上,社教專題人才流失到新媒體等等原因。但從2015年社教專題節目大量停辦至今,一年多過去了,從地方的電視觀眾反響來看,區縣電視臺的社教專題類節目的受眾依舊大量存在,觀眾朋友渴望觀看到有思想、有深度、有內涵、有新意的社教專題節目。鑒于此,當下區縣電視臺究竟該如何對待社教專題節目呢?筆者以為,社教專題節目,在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今,非但不能削弱,還要不斷加強,讓它成為群眾心中最接地氣的電視節目。
1 充分認識社教專題節目的優勢
社教專題節目不同于新聞類節目,它更講究節目生產專業化和對象化,這也是電視社教節目的優勢和特點。正是因為如此,各個區縣電視臺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獨具特色的社教專題節目,筆者所在的縣級電視臺就有一檔社教專題節目《廣角》,它就是結合縣域人文、地理、風俗等地域差異,深挖地方的差異化人物故事,廣受觀眾朋友好評,獲得了瀘州市“名欄目”,所創作的社教專題節目獲得國家、省、市重要電視節目獎項無數。從筆者長期的電視節目創作實踐來看,只要能夠把握好地方區縣電視臺節目生產專業化和對象化,貼近地方群眾,從節目內容上看,堅決不能將少兒節目成人化、農村節目城市化、少數民族節目漢族化等。從節目設置上看,要深入研究好觀眾需求以及受眾收視方便,充分發揮好社教專題節目優勢,必將會對提高地方電視臺收視率有所幫助。
2 整合播出平臺,擴大社教專題節目影響力
新媒體的興起后,與傳統媒體產生了錯綜復雜的關系。媒體融合已經全面深入到區縣一級電視。雖然新興媒體的崛起分流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內容、受眾、廣告等資源,對電視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及市場占有率進行了弱化,但隨著新媒體技術融合的加速推進,電視媒體已經憑借互聯網終端手機電視、微信公眾號等的技術條件和傳播優勢,摒棄了傳統電視媒體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開始學習新媒體的諸多先進做法,在技術、內容、產業、服務等各個方面展開與新媒體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新媒介技術對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積極影響逐漸顯現。網絡作為第四媒體興起后,其滲透力和沖擊力是無可比擬的,最讓人刮目相看的不僅是它的時效性、無版面限制的海量信息、跨國際傳播的遠程可達,而且是它雙向傳播的可交互性以及點對點傳播建立起來的新傳播模式。社教專題節目也要進行主動融合,通過多平臺進行播出,將節目影響最大化。如果區縣電視臺社教專題節目依舊固守傳統的電視一個播出平臺,只會大大縮小觀眾群體,無法擴大自身影響力。特別是當下,各個區縣電視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也可以將社教專題節目上傳到公眾號上,讓更多的觀眾可以通過網站、網絡電視、微信進行收看。同時,社教專題節目也要緊跟時代,節目選題要與時代氣息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老中青觀眾。同時在播出平臺整合上要充分發揮新媒體雙向可交互性的優勢,傾聽觀眾朋友意見建議,擴大選題范圍,滿足觀眾收視需求。
3 不斷創新,提高社教專題節目的自身魅力
媒體融合對傳統媒體來說,是一個不斷接受挑戰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前進的過程。過去20年各行各業基本是“+互聯網”的思維和運作,如今,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傳統媒體必須加大加快前進的步伐。社教專題節目雖然有別于新聞類節目,但新聞價值的六要素依舊適用于社教專題節目。新聞價值要素是指新聞事實自身具備傳播價值的主要因素,也叫新聞價值標準,它是新聞傳播者對新聞事件進行選擇的主要依據。構成新聞價值的要素包括真實性、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無論哪個要素或強或弱,真實性和新鮮性是必須具備的。對于社教專題節目來說同樣如此,特別是地方區縣電視臺,長期以來社教專題類節目的時效性無法得到保障,很多節目播出的時候,普通觀眾對于節目內容已經有所耳聞,對節目的渴望度就會下降。節目存在“炒冷飯”的現象。另外,區縣電視臺的社教專題節目還存在著選題隨意、長期一成不變,平鋪直敘、沒有新意的問題。總結起來,區縣電視臺在創作社教專題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創新,創新編導、創新攝制、創新結構、創新節目內容和方向,只有不斷提高社教專題節目的自身魅力,才能永葆社教專題活力,才能穩定收視群體。因此,可以這么說,創新是社教專題節目需要不斷注入的血液和能量。對于區縣一級電視臺來說就是要學習新媒體新做法,取長補短,在融合的過程中不斷發現、總結、促進節目內容、形式緊跟潮流。
4 百花齊放,豐富社教專題節目內容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特曾經說過:“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你的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對于從事社教專題節目創作的新聞從業者來說。受眾感興趣的方向式多樣的,每一個從事社教專題節目的從業者都希望做受眾面最廣的節目。法制類節目火熱就一窩蜂做法制類節目,生活類節目火熱就一窩蜂做生活類節目,旅游節目火熱就會一窩蜂去做旅游節目,這在區縣電視臺非常普遍。甚至出現了中央電視臺出了《舌尖上的中國》,區縣電視臺就跟著出《舌尖上的某某》。這樣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反倒把最具地方特色的關注點給忽視了,這樣就是不可取的。作為社教專題節目的從業者,要有自己的注意力,這種注意力就是緊扣地方特色,緊跟地方發展方向。做地方觀眾想看的節目,表達地方觀眾想要表達的心聲。在內容上除了要做大眾接受的內容外,克服盲目從眾心理,培育地方特有的關注點,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201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總書記的要求對于區縣電視臺的社教專題節目從業來由依然適用。區縣電視臺社教專題節目只有采取更加靈活的電視手法來表現節目內容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保持優勢。便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在于新媒體共融發展的過程中,新的電視節目制作手法也將為社教專題類節目提供更多的可能,相信在諸多的電視節目形式中,社教專題節目依舊有著廣闊的空間,將繼續、并長時間是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電視節目形式。
參考文獻
[1]楊繼紅.新媒體融合與數字電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石長順.融合新聞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萬小廣.媒體融合新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