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顏
摘要:為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踐行身心雄健的培養目標,我校規定在校學生三年至少要完成600公里長跑的制度,并頒發體育畢業證,把體育畢業證作為頒發學校畢業證的前提。制定三年600公里統計表并由家校監督,進行詳細記載,注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強健體魄。
關鍵詞:三年600公里;體質健康狀況;體育鍛煉習慣;體育畢業證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5-0039-02
一、學生體質堪憂——“三年600公里”的提出
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而人的發展歸根結底要靠健康,一個沒有強健體魄的民族是不會有前途的。然而,我國開展的5次學生體質監測表明,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尤其是耐力素質連續20年下滑,男女生視1500米長跑和800米長跑為畏途。學生體質的下降,體育教師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2014年10月14日,我校舉行了“三年600公里長跑”啟動儀式,4000余名師生、家長參加了啟動儀式。儀式上,陳剛校長宣布,從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初中新生開始,要畢業必須先獲得體育畢業證。“三年600公里”長跑及體育畢業證書制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培養身心雄健的人——“三年600公里”踐行的目標
盡管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三令五申重視青少年體育。但是,在中學,由于升學的壓力,體育被冷落忽視的局面并沒有太大的改變。現實令人憂慮,使命催人奮進!我校以“萬源歸本,修己達人”為辦學宗旨,以“萬紫千紅,德才兼達”為育人理念,確立了“身心雄健、情感豐滿、精神高貴、智慧卓越”的培養目標,把“身心雄健”放在培養目標之首,提出了“身體素質是學生的基本素質,體育課程是學校的第一課程”這一理念。
2013年,我校申報省“陽光體育”示范校,陳剛校長提出實行體育畢業證書的設想,并于2014年開始由體育組具體落實,并規定取得體育畢業證書有四個條件:體質健康達標:體育態度合格:熟練掌握2~3項體育技能:三年完成600公里長跑。
三、家校監督詳細記載——“三年600公里”落實的策略
我校自創校開始,就堅持以班級為單位的大課間跑步(每天1000米)。此外,每節體育課學生至少慢跑400-800米,再加上課外體育鍛煉時間,每天平均跑步里程遠超過1公里。因此,只要學生每天堅持跑步,三年跑完六百公里不成問題,而學校確立“三年600公里”長跑的基本目標是基于以下三點理由:(1)目標更加明確:(2)標準更加清晰:(3)評價和督促更加落實。
學校統一制定了長跑活動情況記錄表,校內運動具體實施由各班班主任和體育教師負責督促、落實和登記。寒暑假學校統一布置包括長跑在內的體育作業,家長監督完成并記錄。三年在體育教師、班主任、家長的共同監督下,同學們能完成至少600公里的長跑目標。
四、強健體魄學會堅持——“三年600公里”推行的意義
每天堅持跑步,僅就體育而言,至少有兩大收獲:(1)跑出了終身鍛煉的習慣:(2)跑出了健康強壯的體魄。2014-2015學年開學典禮,初一高一都有學生紛紛暈倒,而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學生無一人暈倒。高中201 4屆學生陳識遠,今年高考被北京大學法學系錄取,在今年秋季開學典禮上,他和學弟學妹們交流成長體會時說:大課間的激情跑操,讓他磨煉了意志,鍛煉了體質,使他受益匪淺。
除了鍛煉了身體,強健了體魄,同時,“三年600公里”還有其豐富的德育意義和價值:(1)樹立目標意識:(2)培養做事的計劃性:(3)讓學生認識到積累的價值和意義:(4)鍛煉學生把一件普通小事堅持到底的意志力,讓學生明白把簡單的事情堅持下去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堅持下去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大道理。
我們的這些努力使學生的體質測試數據和體育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同類其他學校。讓我們更加驚喜的是學生對體育的態度有了很大變化,學校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們學校熱愛體育運動、堅持各種鍛煉的學生占79.3%。從學生及家長的反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學生在體質、體育態度、體育技能甚至人際交往、意志品質等方面都有正向的變化。
初一的李雪熒在作文中寫道:“從小學跑400米需要老師全程監督才勉強完成,到初入初中時跟著同學一起堅持完成每天800米,再到現在每天早晨主動拉著朋友到操場跑步,這其中的變化連我自己都有些驚訝。”更讓人高興的是孩子們精神面貌的改變,這是一些家長有代表性的聲音:“當孩子們回家時,我們看到的不再是神情疲憊的臉龐,而是洋溢著青春的活潑身影,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是由衷地高興。”“作為家長,看著孩子紅潤的臉龐和陽光自信的笑容,我們突然也生出一種盼望:走進七中萬達的綠茵場,也酣暢淋漓地來一次自己的‘三年600公里的計劃。”
運動帶給孩子們健康的身體、愉悅的心情、樂觀的態度和自信的品質,體育的多重育人價值讓我們收獲了驚喜。
五、廣泛報道專家認可——“三年600公里”引起的社會反響
“三年600公里”被華西都市報、南方周末、人民日報、網易新聞、央視新聞頻道、東方衛視、安徽衛視、遼寧衛視等各大媒體所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評論的聲音中有褒有貶,但絕大多數是肯定與支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教授表示,學校對學生體質方面的關注應該放在首位,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應該和飲食劃等號。成都七中萬達學校“三年600公里”的體育鍛煉“任務”,符合學生在增強體質層面的需求,在輔助學習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于素梅認為,學生跑步這項體育鍛煉“經濟又實惠”,“學校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僅僅只需要一個寬敞的體育場地,確保學生安全。”概括起來,跑步計劃的優勢總結為三點:在學生進校時,布置三年的體育鍛煉任務,其實是變相讓學生更深刻地學會堅持:讓學生樹立鍛煉目標,學生在每天的跑步中建立鍛煉目標,把鍛煉變成習慣:回歸學生健康成長本質,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不能僅限于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健康成長。“該校的體育鍛煉舉措,在一段時間過后,輻射面會更廣泛,為此,現階段是‘起跑時期,增強學生體質,促成德、智、體同步發展將指日可待。”
《中國教育報》記者撰文稱,“要畢業跑600公里是提升體質的實招”,“長跑是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方式,通過長跑提升體質是符合國情的‘實招。”“該校不僅對長跑提出了要求,對學校體育課、體育鍛煉和體質健康監測包括寒暑假體育作業等工作,也都是按照教育部門的要求在執行。”
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奠基性工程。作為省“陽光體育”示范校,我校將始終把體育工作放在學校教育的首位,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矢志不渝地推行“陽光體育”工作,培養出“身心雄健”的七中萬達學子。作為體育人,通過三年600公里活動,讓“七萬”學子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