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權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94
摘 要:隨著我國號召打造足球強國,足球運動越受關注,而足球教學訓練在教育年輕一代,發揮的作用更加重要,應從小學抓起。而目前我國小學學生卻存在入學時足球基礎水平普遍較低、學習時間短的現狀,要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足球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存在很大困難。為使學生在不失去對足球興趣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技術技能,小學生足球訓練應從心理和生理上入手,選擇適合小學生的一套訓練方法。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小學足球基礎教學的訓練方法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現代小學足球基礎訓練的教學手段,為小學足球基礎訓練更好地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足球教學 足球基礎 足球訓練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6;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a)-0094-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已躋身于世界第二大強國,而體育賽事項目也是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國體育各項水平相繼提高,但“三大球類”卻遲遲未能有所突破。如今,提高國家球類水平已成為現代體育科研者的共同心聲,尤其是足球項目。現代足球運動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國人渴望著中國足球能夠“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展示出中國強盛的國力。但目前我國足球運動水平處于與歐洲、南美相比差距較大, 在亞洲的優勢減弱的現狀。隨著國家對足球政策的頒布,我國校園足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有關校園足球的研究引起了多方的關注。文章試圖對現代小學足球基礎教學進行探究分析,總結足球基礎訓練的教學手段,對我國提高足球后備人才的素質具有積極意義。
1 我國小學足球基礎教學的基本情況與階段培養要求
1.1 小學足球基礎訓練的基本情況
2015年國家從各方面大力支持開展的中國校園足球活動經過一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一個亮點,尤其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將校園足球放大到是完成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政治高度,更預兆著校園足球運動未來的發展有著廣闊的空間。但是我國中小學目前的足球水平還處于一個低下的階段,普遍的中小學主要的球類教學運動只有籃球,調查還發現由于中小學將籃球和田徑項目確立為教學任務,每年各地教育局在發展青少年身體素質方向主要把田徑和籃球引入到校園教育當中,導致中小學的教師長期致力于從事兩個體育項目的教學科研研究中。因而,足球的推廣逐漸失去關注,學生參與的人數不多,對足球的比賽規則和訓練認識不多,許多中小學甚至還沒有一個正規的足球場地,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足球運動慢慢地被處于被忽視的地位。而隨著體育項目的商業化發展,足球運動是世界第一的運動項目,走向世界是每個國人的心聲,在國家領導人的號召下,足球運動廣泛引起了從事體育者的關注,近年來足球運動也逐漸引進校園,部門學校也做了相當的課程調整,慢慢將課程的重點轉移到足球運動。
1.2 小學足球基礎培養的基本要求
足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提高速度、力量、靈敏和耐力等身體素質,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德,如勇敢頑強、果斷和團結協作精神。[1]根據我國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及形態、生理心理等特點的普遍規律,參考歐洲、南美足球訓練大綱年齡起點設置, 普遍將6~16歲這段時間定為基礎訓練階段較為適宜。而足球是一個需要身體素質、技能、技術、戰術集于一體的一個高強度競技項目,若要為未來發展提供潛能,必須要從3個階段入手訓練,即粗略地掌握動作階段,改進、提高動作階段,動作趨于鞏固、運用自如階段。依據各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特點的差異性和足球運動規律對各個年齡階段訓練的特殊要求進行訓練, 使其身體機能獲得深刻發展以適應足球項目的特殊要求。在上官義勤[2]研究中發現,小學足球培訓應先從培養足球興趣入手,在游戲中穿插一些身體體操和單個基本技術的練習,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的運動天賦和才能得以顯示和發現,擴大足球選材的人數范圍。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應發展粗略掌握技術訓練,把身體素質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逐漸慢慢過渡,為足球基礎訓練打下基礎。到了小學高年級的階段應全面系統地發展各方面的階段,全面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增強身體素質訓練。
1.3 結合青少年階段素質發展的小學足球基礎教學的階段培養計劃
小學生足球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方式,足球訓練要按照小學生的發展個性,有計劃地安排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素質發展不同的階段著手教學。[3]在小學1~2年級應設置為培養足球興趣階段。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足球基礎訓練,允許并鼓勵兒童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想象采取行動或模仿他人動作,以保證兒童盡情地玩球。由于“7~10歲兒童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心臟功能、身體機能較弱,負荷力較差,因此,每項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在小學3~4年級應設置為粗略掌握技術階段的教學,在這個關鍵時期,從掌握正確動作、建立技術動力定型角度。8~10歲是足球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訓練任務主要是依據兒童的踢球方式, 安排足球練習,掌握基本技戰術,發展足球興趣,培養愛好。技術訓練主要是個人練習,培養球感。戰術訓練,在控球基本上, 介紹一對一、二對一、四對二等基礎戰術,初步建立基本的比賽意識: 獲球即攻、進攻空間拓寬,失球即守、防守空間縮小。小學5~6年級應設置為全面系統掌握階段。10~12歲是少年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其訓練效應將對未來發展起到決定作用。首先,通過個人顛球、控球、運球虛晃技術或突然改變方向的練習進一步培養球感,提高控球熟練性和下肢動作速度。腳背傳球、射門和頭頂球技術開始訓練。射門作為一個專門內容, 訓練安排應符合比賽要求。[4]
2 結論與建議
(1)目前我國足球項目的推廣發展還處于低下的階段,應國家的號召,學校和教育局等有關部門若要更好地發展足球運動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增加足球的趣味性從而增加參與人數。
(2)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各個年齡段有各自相應素質的敏感期,教練員應順應身體素質階段發展的規律,遵從循序漸進和因人而宜的原則,做好階段發展。
(3)小學生的足球訓練非常重要,教師的水平也間接地決定著學生的水平,教室應提高自身的足球教學和科研能力,注重對教學的訓練,并從專業角度提升小學生的足球水平。
(4)小學生足球訓練應從心理和生理上入手,選擇適合小學生的一套訓練方法,加強小學生的訓練技巧學習,在訓練過程中制定符合心理和生理年齡段的訓練計劃。
參考文獻
[1] 楊忠.淺淡足球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4):166.
[2] 上官義勤.中小學足球基礎教學與訓練的系統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15):113-114.
[3] 韓飛.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信息化建設[J].信息化建設,2015(8):332.
[4] 許軍勝.探尋中小學足球教學與訓練[J].科技信息,2007(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