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A Room with a View)是英國著名作家 E.M.福斯特的代表作品。本文通過分析《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的露西經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沖破傳統的束縛找到了自己的真愛的故事,并對比現代某些女性扭曲的婚戀觀,分析深層次原因。
關鍵詞:真愛;婚戀觀;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露西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說,《印度之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天使不敢駐足的地方》、《莫利斯》、《最漫長的旅程》和《霍華德莊園》。他的小說幾乎都是反映英國中上層階級的精神貧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試圖通過掙脫社會與習俗的約束來求得個人解放。福斯特的作品文風清新淡雅,超凡脫俗,雖然人物的個性很容易被把握,但命運安排往往令人不可預測卻又鋪敘自然,讓讀者讀起來順理成章。盡管他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二十世紀初英國的社會狀況,但其間表達的自由、平等與人道的精神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仍有實際的借鑒意義。《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是福斯特早期以意大利文化為背景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女主角露西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沖破傳統的束縛,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露西在面對代表兩種生活方式、兩種傳統的西塞爾與喬治時,她表現出了兩種不同的婚戀觀———以理智與地位為導向的傳統婚姻觀和以愛情與激情為導向的自由婚姻觀。本文通過分析對這兩種婚戀觀的形成、對比和轉變的成因,可以看到作者對以婚姻為代表的自由和諧的人際關系做出的種種努力。
一、《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露西的愛情
在福斯特的眾多作品中,《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是他早期小說中較成功的一部。在這部小說中,講述的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出身上層社會的少女露西和表姐夏洛特一起前往意大利度假時,碰到英國青年喬治并墜入情網的故事。但勞動人民家庭出身的喬治性格直率,舉止與露西的那種上流階層的繁文縟節格格不入,雙方時時發生誤會,鬧了不少笑話。有一次,喬治情不自禁地吻了露西,露西認為喬治的行為不合禮儀,便拋下他返回英國。回國后,露西的母親為露西安排了一位貴族紳士塞西爾作為她的未婚夫,塞西爾是一個內心空虛而極重外在禮儀的人,因此,在于塞西爾的接觸過程中,做作虛偽的塞西爾越來越讓露西無法忍受。露西從塞西爾身上看到了虛偽,她不愿變為塞西爾用來炫耀和擺設的一個音樂盒,毅然和塞西爾解除了婚約。這時候,她開始懷念喬治雖有點莽撞、不合禮儀卻充滿青春活力的真率激情。這時的喬治回到英國,兩人重逢。但露西仍囿于那種虛偽拘謹的禮教不肯直率的表明她是否接受喬治的愛。這使喬治無所適從,只得傷心地離去。露西決定去希臘旅游來忘記這一切,但最終露西仍忍不住回去找喬治,卻見到了喬治的父親埃莫森。于是他便直截了當的告訴露西,喬治一直深愛著她,而露西也愛喬治卻一直隱瞞自己的情感。經過幾番波折,夏洛特看出喬治雖有點魯莽,卻真誠的愛著露西,便暗中安排喬治的父親埃莫森啟發露西,使露西終于拋棄禮教的束縛,去尋找自己心愛的人。
二、選擇的背后是放棄
小說中的主人公露西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一方面,這個時期的英國人雖然舉止很優雅,可是給人很沉悶無聊的感覺,如同一間看不見風景的房間一樣,屋里屋外那沉悶無聊的氣氛,讓人更加渴望那種有著藍藍的天空、歡歌的小鳥、怒放的鮮花和肆意生長的野草的美麗視野。這種社會風氣早就在英國中產階級的心里生根,他們渴望這種小資的生活,不愿意尋求改變,并認為這種沉悶的生活方式代表著成功。
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男性的控制與壓迫和對于女性追求幸福和愛情的反對是一個巨大的社會阻礙。作為一個生活在英國傳統男權社會下的女性,如果說她的觀念與想法絲毫沒有受到現實社會的影響,這是不可能的,激烈的爭執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她的生活之中,令她抓狂。但是難能可貴的是,露西并未因此像母親還有表姐那樣被社會所同化。正如小說中“在她彈鋼琴時,她所進入到的真實的世界。”在那個世界,她是她自己的主人,她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她能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一旦做出選擇,意味著徹底放棄以前的生活,露西注定要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首先,她要為解除婚約而向周圍的人說謊,必須承受著謊言所帶來的心靈上的折磨。然而這一切困難都不能讓露西退卻。她明白,真正的愛情是心靈相契,應該讓懂你的人愛你,自己也應當選擇自己所愛,這才是自己內心的真實呼聲。正如喬治父親埃默森所言: “最難的事情就是讓相愛的男女分開。這倆人就像是鑰匙和鎖,猜來猜去,搏來博去,最終還是被對方俘虜了。”其次,選擇來自于下層的喬治就代表放棄奢侈的貴族生活。塞西爾能帶給露西豐厚的物質生活,讓她從此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喬治內心充滿了真誠,他可以在短時間內,讓那個恬靜的少女之心扇動起不安的翅膀。“當自由浪漫的暖風鋪天蓋地襲來,那個激情四射的青年朝你奔來的時候,無論是你、還是任何一切都攔不住他撲過來的懷抱和熱吻。”所以這個看似嫻靜的少女放棄了沉悶的貴族生活,卻勇敢地與心愛的人私奔,終于住進了一間她最喜歡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此時,露西完成了“心靈上的一次蛻變”,從一個刻板的女性,變成了勇敢地反叛傳統的女性。而這次蛻變的動因,就是露西對自己的忠誠,她要按照自己的心靈去選擇生活。
三、露西與現代女性婚戀觀的比較
露西為了尋求真愛,可以突破傳統的束縛和上流社會生活,而現代社會的中國女性卻有人 “寧可坐在寶馬里哭, 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電視里多少相親節目赤裸裸地暴露女性為錢而婚。新一代的適婚女青年,基本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對于婚姻,期望自然更高。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多女性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她們把嫁入豪門當做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是,真愛難求,一個人可以擁有一切,但不一定會擁有愛。愛是堅持,愛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在這座堅硬的城市里,我們應該像露西那樣,選擇一處溫暖的地方,來安放那顆柔軟的內心。
【參考文獻】
[1]愛·摩·福斯特.看得見風景的房間[M].巫漪云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5
[2]侯維瑞.英國文學通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599.
[3]張福勇,張娜.掙脫羈絆,尋求真我——析《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露西對真我的追求[J].外語研究,2011(06):89-92.
作者簡介:孫肖杰(1992.5~),女,山東省濰坊人,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