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男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落后的教育觀念以及實訓投入的不足等給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培養的學生已難以滿足就業的需要。因此,積極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形式和內容的改革。
關鍵詞:翻轉課堂;項目化教學;校園文化建設
一、項目化校本教材研發的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落后的教育觀念以及實訓投入的不足等給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培養的學生已難以滿足就業的需要。因此,積極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形式和內容的改革,從傳統的偏重知識的傳授向注重就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興趣學習,輕松學習,已成為多數學校的共識。
我校在教育改革中吸取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這一先進的教學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積極推進項目化教學改革,將生產實際中項目分解為若干個子任務作為教學案例,注重教育與生產的緊密結合。職業教育改革首先是教材的改革,校本教材研發以學校的文化建設為主線設計項目,包括了平面設計專業工作實際中遇到的標志設計、書籍封面設計、數碼圖像處理、海報設計、產品宣傳頁設計等領域的內容,達到了課程內容與職業需要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二、校本教材研發意義
(一)傳統的教材存在著以下的幾個弊端
1.不能有效地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新一輪教學改革實施前,教師主要參照教學大綱展開教學活動并占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而在教學大綱的框架下,教材又占據著絕對“統治”的地位,傳統的平面設計教材不敢對課程內容的編排順序做大膽的變更,以工具的使用和功能劃分章節,擺脫不了灌“書”式的老路,不能有效地體現新課標推崇的教學理念。
2.不利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標理念所推崇的一種學習模式,核心在于讓學生通過自主的科學探究來獲得相關的知識。探究活動要求學生能對所要探究的問題自主地設計探究方案實踐操作練習最后得出關于探究問題的結論。而傳統教材只是機械性的講解各項菜單與工具的使用方法,讓學生按照寫好的步驟操作練習,每個學生都是練習同樣的操作,他們的實際不是多元的。將知識點應用到實際的工作項目任務中去,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這無疑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將大有益處,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是鮮活而靈動的。
3.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
傳統的教材只是把知識點單純的羅列出來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各個菜單的功能,但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這些知識很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生對學習過程也會感到索然無味。只能對把大量經過加工和處理過的教材使用到課堂上,讓學生對重點知識加以探索和學習,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方式深受學生的喜愛,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
(二)針對傳統教材的這些弊端制定教材開發方案
針對傳統教材的這些弊端成立教材開發小組,編寫項目化教材來適應當前的職業教育的要求制定教材開發方案。
1.購置Photoshop平面設計相關參考書籍
2.與企業合作方加強聯系,利用其教學資源和教學團隊優勢,開發具有真實性的典型教材案例。
3.派送相關專業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活動,通過工作實踐確保教材研發案例的實用性與專業性。
三、校本教材研發內容設計
針對企業提供的客戶典型案例以及Photoshop參考資料從中篩選的優秀案例進行整理,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將知識點融入到設計項目和子任務中。
項目一:打造美麗校園。介紹創建、編輯和調整選區,以及描邊和填充選區的方法,蒙版的使用,使用輔助工具,以及設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項目二:打造書香校園。介紹調整圖像大小與分辨率,以及移動、復制、刪除、變換圖像的方法,圖層的類型與基本操作,圖層樣式的設置與編輯方法。
項目三:打造數字化校園。介紹總結利用前兩個項目的photoshop軟件功能進行IC卡、燈箱廣告、宣傳畫冊、雜志廣告的設計制作,并詳細介紹該領域的相關知識。
項目四:打造多彩校園。介紹利用“色階”、“曲線”、“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替換顏色”,以及“去色”、“反相”等命令調整圖像色彩與色調的方法。并介紹了繪制、修飾和修復圖像的方法,包括使用畫筆工具組、仿制圖章工具組、修復工具組等。
項目五:打造通訊校園。綜合使用photoshop軟件功能進行電子產品宣傳設計,包含了戶外廣告、宣傳海報等,并對版式設計的要求進行了詳細介紹。
項目六:打造動感校園。介紹了色彩模式的相關知識,以及濾鏡的使用規則與技巧,常用濾鏡的作用與使用,并結合利用photoshop動畫面板來制作校園動態網站banner的方法。
根據項目化教學模式要求,以及翻轉課堂分組探究式學習需要,在編寫教材過程中制作了配套的教學電子課件以及微課授課錄像,通過校園精品課程網站上傳到網絡中,構建了一個供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的資源平臺。
四、項目化校本教材特色與實施效果
(一)滿足教學需要。采用最新的項目化教學方式,每個項目細分為若干子任務,每個任務使用“【任務說明】-【知識預備】-【任務實施】-【任務拓展】-【任務考核】”的結構,在知識技能上,學生知識面大大拓寬,開闊了視野。在考核環節,將考核分為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點評兩個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課上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滿足就業需要。在每個項目中都圍繞學校文化建設設計與實際應用緊密相關的實施點與任務,從而讓學生在完成某個項目后,能馬上在實踐中應用從該項目中學到的技能。
(三)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與愛校情懷。從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出發,不僅讓學生能輕松學習,自主探究,團結協作的意識增強,更能讓學生深入的了解學校內涵,共同成為校園建設發展的一份子,榮辱與共,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孫鐵英,黃瑞芬.平面設計高級案例教程[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2:37.
[2]顏明仁,李子健.課程與教學改革:學校文化、教師轉變與發展的觀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