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鈞丹 劉晨雪 商林政
摘要:本文將從藝術的研究對象、藝術的本質、門類及藝術作品論等方面展開,進一步了解藝術即情感。
關鍵詞:藝術;模仿;表現;經驗;情感;研究對象;本質;門類;作品論
一、藝術概論的研究對象及研究目的
藝術概論,即藝術理論,就是概括地、簡要地論述藝術的基本理論。藝術理論與哲學、美學、心理學等學科密切相關。
藝術概論的研究對象是人的藝術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原理,范疇,原則和方法。具體來說,藝術理論要綜合的研究、考察人類社會的一切藝術現象,探索和揭示各個時代,各種風格,各類藝術現象的主要特征和本質規律,并把研究的成果進行提煉和概括,找出個門藝術現象的共性,歸納出藝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疇[1]。
藝術理論對藝術實踐有指導作用。實踐產生理論,反過來,藝術理論一旦產生,也會對藝術創作實踐起到指導作用。馬克思說:“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在人類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前代藝術大師們已經為我們總結出較為全面的,關于藝術創作的經驗與規律,如造型藝術中的黃金分割律,色彩的冷暖規律,不色對比規律,戲劇理論方面的“三一律”,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形象思維的規律等。藝術理論的任務就是要以藝術實踐為基礎,隨著時代藝術的不斷變化,把其中的規律總結出來用以指導藝術家的創作[2]。
二、藝術的本質
藝術是表現藝術家的情感和思想的活動或產品。它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意念的形象來傳達內容,包含美的價值或符合美的原則,并能硬氣觀賞者的知覺活動與審美反映。
對藝術本質的分析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藝術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事物,是對社會生活,人的夢想與智慧的反映。
藝術是不同時期、地域、民族藝術形態的反映。另外,藝術的媒體化也強化了藝術的社會功能。與媒體、產業結合的藝術,由于采用了最先進的技術,是藝術的影響力在一定范圍內發揮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藝術是以審美為主要目的的活動或產品。雖然當下社會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藝術生活化與生活的藝術化不斷交替的情形下,藝術的功能與本質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然而無論如何,藝術的審美功能與作用在當代理應得到強化而不是弱化,同時這也成了判斷依屬于非藝術的一個重要標識。另外,即使僅有審美目的,但無法引發觀賞者的審美感受,實現審美效果的事物,也不能算作是藝術品[3]。
三、藝術的門類
藝術的分類是依據不同藝術之間的特點,樣式,風格等所作的理論探究。由于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依據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就不同,常用的分類原則有以下幾種:以藝術形態存在的方式為標準;以藝術形態的感知方式為標準;以造型藝術的創造方式為依據。從本質上講,藝術作品就是以物態化的方式傳達出藝術家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意識。因此,按照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可把藝術形態的物質存在方式與審美意識物態化的內容特征作為根本的依據,將藝術分為五大類別:即造型藝術,實用藝術,表情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
藝術分類的意義在于通過揭示各門藝術自身的特性和發展規律,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物質媒介和藝術語言,從而更加深入地認識和掌握各門藝術的審美特征和美學實質,進一步推動各門藝術的提高和發展[4]。
四、藝術即情感
古今中外的藝術理論家都十分看重情感的作用和地位。《毛詩序》認為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都是來自于情感:“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說明詩歌和音樂,舞蹈都是用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列夫·托爾斯泰認為,藝術始于一個人意圖向他人傳達自己體會過的情感,再以某種外在標志表達出來。
情感不僅在創作中,而且在藝術欣賞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墨西哥藝術家大衛·阿爾法洛·斯科拉斯的《尖叫的回聲》是一件感情充沛的作品,似乎要求從畫中得到感情上的強烈回應。在畫中,我們看到一個哭泣的嬰兒的大頭,以及看起來像是從他自己嘴里突出來的嬰兒本身。斯科拉斯采取了激發情感帷幕的的作畫方式,會激發出我們自己情感上的回應,比如驚愕,對嬰兒的同情,對毀滅一切的機械化社會的憤懣……[5]
情感始終是和審美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藝術家的創作和藝術的欣賞過程中,情感是同藝術形象相互聯系著的。對于某些藝術作品,欣賞者必須經過審美認識,否則難以把握作品的美。貢布里希曾舉例說德國畫家丟勒“以滿腔的熱誠和愛去畫他的母親,他那幅描繪一個真實的操勞積慮的老人畫幅,可能會使我們震驚,是我們厭惡,然而,只要我們同最初的厭惡感作斗爭,就會得到豐厚的報酬,因為丟勒哪極為真摯的素描是一件偉大的作品。事實上,我們很快發現,一幅畫的美并不在于其描繪的客體對象的美”。藝術的欣賞就在于人對藝術品的價值進行發現和尋找,是欣賞這,創造者及表演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及情感共鳴。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表達自己情感的過程,通過寫《藝術即情感》這篇論文,我深刻地認識到藝術就是情感的迸發,要想更加深刻的對一件產品產生回應并正確把握藝術家創作的情感,我們就必須了解藝術家創作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個人生活情況等相關知識。藝術概論課雖然結束了,但藝術無止境,我們對藝術的學習及探索也是無止境的。
【參考文獻】
[1]Thomos E. Wartenberg.什么是藝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2]列夫·托爾斯泰.何謂藝術[M].Penguin Classics 出版社公司
[3]F·大衛·馬丁,李·A·雅各布斯.藝術導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
[4]張燕玲.藝術概論[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5]楊琪.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