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課題旨在通過對中央及山東省當地公共交通文獻的分析,運用數理分析研究的方法,在調查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至博興縣的公交車運營狀況的同時,通過對比城際公交與舊有客車之間的差異性與優勢性及對公交化所帶來的交通運營方式變遷的分析,結合訪談調查中客車司機的利益訴求、乘客群體的期望憧憬,對“四十分鐘城市公交圈”的推動與發展給予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公交化;城際公交
交通運輸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中,對于進一步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充分發揮公共交通對改善城市交通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提出了若干實施意見。濱州市作為中小城市,在此帶動影響下積極推進公交化進程,并大力推進城際公共交通。
一、濱州市公共交通發展背景
在政府惠民政策推動下,濱州市將公交化與惠民政策相結合,城際公交的推動成為政府惠民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山東省濱州市推出“四十分鐘城市公交圈”建設,致力于推進公交化向縣區、村鎮發展。作為試點率先建立的濱城區至博興縣C905公交線成功運營,為乘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實惠。但在新一輪城際公交的推動過程中,由于對舊有客車的收購等問題,城際公交的推動一度被推遲擱淺。城際公交化中的利益沖突矛盾也隨之顯現。
在公交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城際公交優勢與阻力并存。
二、現有公交車與原有客車運輸優勢與差異比較分析
在運輸時間方面,濱城區至博興縣公交線與舊有客車運輸在運輸時間上相比,減少了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而在等車時間與發車速度方面,該條公交線開通以后,發車速度較快,等車時間較原來客車運輸相比縮短了。
在舒適程度方面,濱城區至博興縣公交與原有客車相比更為舒適。公交車在舒適度方面主要為車內空間較開闊,部分公交車配有空調,車內秩序較為有序。與之相比的客車則空間較狹窄,基本無空調配備,車內將為主要靠開窗通風和車內風扇換氣進行。
關于公交車運輸與客車運輸在安全性和規范性方面的調查,與舊有的客車運輸方式相比,安全性和規范性方面有所提升。對于運營的公交車而言,在公交車的外觀、形制、運輸規模方面基本達到了規范統一,發車時間變動幅度也較為固定。車內的安全狀況規范統一,每輛公交車均配置有滅火器,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緊急事件。
兩種運輸方式的資金花費,公交線開通前乘坐客車在濱城區與博興縣之間單程運輸的花費并不固定,尤其是在乘坐私人運營客車的時候,票價多依據乘客人數以及油價、基本設施費用而定,花費多在十元到十五元不等。最新開通的濱城區至博興縣的C905公交線路單程票價統一為六元。
三、現有公交化不足的發掘與分析
首先是濱城區至博興縣的C905車次中途停站與發車頻率問題。該線公交車“揮手即停”使得公交在運輸過程中停靠次數頻繁,延長了自己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在發車頻率方面,在上班工作和下班返回的高峰期,公交車的車次并不多。
其次是空調車司機對于車內空調的開關問題。空調車在增加乘客舒適感的同時,乘車費用也多半會有所增加。按照要求,空調車的空調應當在運營過程中保持開啟狀態,但由于空調開啟所耗費的能源與司機的工資相聯系,即車內開空調所耗費的部分費用要從司機工資中扣除,使得空調車司機對于是否開空調頗為苦惱,少量空調車空調時常處于關閉狀態。
四、建議
(一)對于公交公司而言
在對于舊有運輸方式進行改造時,事先公布改造和收購方案,聽取舊有運輸方式所有者的收購意見和可以接受的價位。對即將面臨失業的司機群體進行妥善安排,如進行公交車駕駛培訓,從而發展成為新一批公交車司機,或對該群體進行一定的就業補貼與生活保障,支持其轉業發展。對舊有的客車進行價格評估和收購利用,從而最大可能滿足舊有運輸方式群體的利益。
在公交票價方面,合理制定公交車乘車價位,對不同距離分段收費的情況,在投幣處予以準確地說明,以避免乘客對票價認識不清,亂投幣的現象出現。在發車時間和發車頻率方面,可依據不同乘客群體的需要在不同時間段設定不同的發車頻率。
加強對于公交卡業務以及公交政策如“四十分鐘城市公交圈”的宣傳和普及,讓更多市民群眾了解公交化的相關信息,以辦理公交卡、學生卡、老年卡的方式更好的實現“惠民”。在對公交化的財政補貼方面,廣泛學習國內外經驗,借鑒美國通BOT、PPP等模式引入社會上的資本。
(二)對于政府與交通局部門而言
我市公交化在發展迅速的同時,還未有明確的法規條文對公交化進行進一步的規范指導。作為與公交客運公司相關的部門,希望政府和交通局可以以文件形式從理論角度對公交化予以規范支持。可依據青島市以及濟南市公交條例經驗,結合我市實際情況以及對舊有客運方式進行改造收購的政策,形成我市特色的公交條例規定。
(三)對于公交車司機而言
希望公交車司機群體以定期的職業培訓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同時以熱情的態度對待公交車上的每一位乘客,與乘客之間建立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
(四)對于乘客群體而言
作為乘客群體,在乘車過程中注意規范自身的言行,減少甚至避免乘車中乘客大聲吵鬧的不恰當現象發生,以自身行為為公交車的搭乘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于公交車司機的溝通交流與接觸中,理解他們工作的辛苦和勞累,對他們的工作予以尊重和支持。
(五)對于舊有運輸方式司機而言
在關注自身利益損益的同時,關注城市交通的發展進步。在公交化改造收購對自身生活造成變動影響時,追求自身合理利益的同時,注意采取正確恰當的利益訴求方式,減少甚至避免在信訪過程中制造的矛盾與沖突。實時了解我市交通政策的變遷改進,以積極姿態迎接公交化,理性面對職業變遷,在參與職業培訓的同時,謀求職業轉型和新的發展。
作者簡介:薛夢恬(1994—),女,山東濱州人,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