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有詩云:“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聲中外。
瘦西湖清瘦狹長,水面長約4000米,寬不及100米。原是縱橫交錯的河流,經過歷代的疏浚治理,結合江南造園藝術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風景建筑。瘦西湖從乾隆御碼頭開始,向北至蜀崗平山堂、觀音山止。
豐富的歷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釀,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無窮。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的天然之趣,變得格外嫵媚多姿。蕩舟湖上,領略維揚春色,沿岸美景紛至沓來,那一幕幕美麗的風光不時出現在眼前,令人目不暇接,心馳神往。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荷蒲薰風、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水云勝概、五亭橋、白塔晴云、二十四橋、石壁流淙、錦泉花嶼、波光亭等景點,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