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進入6月以來,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及江淮、西南東部等地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造成嚴重洪澇災害。南方洪澇剛消退一些,北方暴雨又來臨。自7月18日以來,華北、西北、黃淮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天津、河北、山西和河南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
為第一時間讓全國人民了解災情,為災區群眾提供及時、切實服務,央視通過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新媒體發稿平臺(央視新聞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渠道播發消息,并派出多路記者前往災區,搭建立體報道網絡。湖南、東方、湖北、安徽、河南等多家衛視也派出攝制團隊前往一線報道。
湖南廣電:充分報道但不渲染
自7月2日起,湖南多地遭遇強降雨,7月4日,湖南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這是2002年以來湖南第一次啟動二級響應,資水桃江段防汛形勢嚴峻。隨即,湖南廣播電視臺打響全臺防汛抗災新聞戰。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呂煥斌做出指示:“要密切關注汛情變化,不渲染,不大意,前方記者注意安全”,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總編輯、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要求,“及時安排調度,做好防汛抗災報道”,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楊壯要求,“打通全臺新聞資源,實現資訊互聯互通”。
汛情發生后,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都市、湖南公共頻道和湖南電臺交通頻道、瀟湘之聲、金鷹955電臺迅速派出一百余名編輯記者和技術人員,前往益陽赫山區、桃江縣、岳陽汨羅、婁底新化、長沙地區及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進行采訪報道,第一時間報道了李克強總理視察災區等重要新聞,全面客觀地反映了湖南汛情災情和避險救災、防汛抗災情況,體量大,時間長,內容充分而不渲染。
7月4日至5日,湖南各廣播電視媒體通過開設特別直播窗口、常規新聞欄目和應急特別節目,共播出防汛相關報道62小時。湖南衛視《湖南新聞聯播》7月4日、5日連續兩天以整個時段對最新雨情水情災情展開報道,共播發稿件62條,節奏快,訊息量大。同時,欄目深挖抗洪搶險一線的鮮活典型、人物、故事,推出《緊急營救抗洪勇士楊硯秋》《供電所長任湘成——放開母親的手、點亮災區的燈》等現場報道、深度報道。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郭開朗評價:“很好地反映了我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抗洪救災當做兩學一做活動的生動實踐;體現了主流媒體的政治敏銳和新聞敏感”。
《午間新聞》是湖南衛視第一個體現防汛抗災報道的新聞窗口,第一時間將報道重點轉移到防汛抗災上來。湖南衛視的報道及時發布了李克強總理飛赴湖南視察防汛,省委書記徐守盛前往岳陽城陵磯水文站和防洪大堤檢查指導防汛,湖南省省長杜家毫在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召開防汛會商會,資水洪峰順利過境桃江縣等重要消息,同時采寫了大量新聞特寫《抗洪前線的最美瞬間》《雨為什么一直下?氣象專家:強厄爾尼諾現象作怪》《洪峰過境后的益陽》等。
湖南經視頻道和湖南都市頻道分別從7月4日下午3點和3點半開始至7月5日,根據汛情變化,推出多檔特別直播,并在隨后的新聞節目中持續跟進最新動態,形成滾動直播,不斷檔更新抗洪搶險一線情況。作為湖南應急廣播的湖南電臺交通頻道,兩天來打通所有欄目人員,全面投入抗洪報道,僅7月4日全天播發不同的交通疏導信息超過50條,并通宵直播,實時見證了洪峰順利過境益陽桃江。湖南電臺瀟湘之聲和金鷹955電臺也在全天整點新聞節目中滾動更新相關信息。湖南公共頻道推出的特別報道《“暴雨襲湘·救在一線”》重在體現各級政府及公益組織的救援行動。
SMG:第一現場報道是亮點
SMG電視新聞中心總編室主任劉衛華告訴《綜藝報》,針對今年的汛情,以東方衛視為全國電視播出平臺的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2016年成立,是上海廣播電視臺全面擁抱互聯網的重要改革舉措)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長時間的報道。“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長期以來在全國多地設有記者站。此次利用汛情嚴重地區如湖北記者站、東北記者站、北京記者站等基礎采訪力量,再根據汛情的變化和發展從上海增派采訪力量,在主要防洪抗險地都做到了有我們自己的采訪力量全程關注汛情,制作播出了《湖北站:武漢突破設防水位湖北進入全面防汛階段》《上海武警緊急馳援安徽宣城抗洪搶險》等新聞。”除此之外,憑借與新華社、中新社等通訊社以及與各地兄弟臺的合作,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獲得了大量一手報道供片,如《李克強考察長江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和搶險救災工作》《南京:長江大堤出現滲透 搶險部隊緊急救援》《安徽池州:三個圩口潰口》等。
根據國家防汛抗洪有關部門,防災減災有關部門的信息,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將此次洪災報道重點放在了長江流域。“我們將關注點主要放在汛情發生的第一現場,包括各種突發汛情,救災搶險,群眾安置等等。另外,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也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內澇解決方案,防洪預警機制等多個角度關注。”劉衛華表示,此次抗洪報道的難點一是汛情影響范圍大,突發情況多,汛情發生后影響到交通等基礎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在派出采訪力量時要做好應對多種情況的準備。另外,記者不可能覆蓋到所有地點,因此和各通訊社和地方兄弟臺的合作至關重要。“大家共享資源,相互印證消息真實性,可以讓報道更為全面。”最后,社交媒體也為新聞報道提供了線索和視頻,通過記者核實,獲取到不少更為直觀的信息。“可以說,越來越多的第一現場出現在我們的報道中,這是很大亮點。”
安徽衛視:多欄目報道矩陣
在這場歷時近兩個月的抗洪搶險報道中,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派出223批次記者共計248人次奔赴安慶、六安、蕪湖、馬鞍山、宣城、巢湖等防汛抗洪一線進行現場報道,采寫編發各類抗洪搶險新聞1127篇,滾屏字幕303條。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播發關于防汛抗洪的稿件332條。
6月初, 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就開始與安徽省防訊抗旱指揮部進行聯系和對接,了解到今年安徽將遭遇特大洪災的消息后,自覺地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貫穿于新聞報道中,把抗洪搶險宣傳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打破部門界限,統一調度人力、物力、財力,發揮系統優勢,一切為抗洪宣傳報道服務,形成以《安徽新聞聯播》為主陣地,《新安夜空》《超級新聞場》《每日新聞報》等欄目密切配合的報道格局,每天大篇幅、高密度關注全省及各地的雨情、汛情和災情,同時配發省防指的每日汛情通報。《安徽新聞聯播》及時開辟了《來自防汛抗洪一線的報道》和《防汛一線黨旗揚》兩個專欄,進一步加大發稿密度、頻度,每天新聞報道的總時長占到整個欄目的三分之二。此外,《新安夜空》《超級新聞場》《每日新聞報》欄目均開辟“防汛抗洪特別報道”版塊,插播抗洪宣傳片,全面營造眾志成城戰洪災的輿論氛圍。
7月4日,李克強總理到安徽視察防汛抗災工作,慰問抗洪軍民,指導救災實踐。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抽派骨干記者及時報道,播出了《心系江河安瀾 情牽百姓福祉——李克強考察淮河防汛工作紀實》,展現中央領導對汛情的高度關注,對人民的深切關懷。
湖北衛視:“中央廚房”報道模式
湖北衛視從6月19日到6月22日,累計播出防汛相關報道160條,推出十場防汛救災電視直播,共300分鐘。從7月2日到7月8日第二輪汛情高峰期,推出3957分鐘大直播。
強化“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第一位”的意識,在這次強降雨的前兩周,湖北衛視、湖北公共·新聞頻道根據氣象部門預測提前制定災害性天氣報道預案:一方面向氣象、水文、防汛抗旱等部門派駐報道組,及時向社會發出暴雨預警信息,將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一方面與全省市縣電視臺建立特約記者聯動機制,密切觀測防洪壓力較大的市縣水庫整險、湖泊整治等情況,督促各地將防汛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強降雨發生前兩天,湖北衛視、湖北公共·新聞頻道就對氣象、水文嚴峻形勢做出提前預警,為江河湖庫防汛、危房群眾轉移安置、洪水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提前防范贏得寶貴時間,湖北衛視及湖北公共·新聞頻道也是首批發布消息的媒體。
6月19日,湖北大別山地區及鄂西南局部出現大到暴雨,湖北多地出現洪澇災情,湖北衛視和湖北公共·新聞頻道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于下午三點打破日常版面,開啟大直播,連續兩天不間斷推出《特別節目:關注湖北多地強降雨》,用衛星連線、電話連線、4G直播、手機視頻連線等多種方式,長時段、大密度報道最新汛情,以及各地各部門全力救治傷員、安排群眾生活,部隊官兵全力搶救受困群眾的場景。
此次洪災涉及范圍廣、戰線長,湖北衛視運用了東方之星沉船救援報道中“中央廚房”模式的組織辦法——縱深劃分十余個專業制作組制作節目,并在此基礎上,橫向組建市州臺特約記者與軍警部隊、省防指、省水利、省氣象等特約通訊員,組建特別報道組,全方位鍛造應急報道。十余個專業制作組包括:
一線報道組:將湖北衛視電視新聞中心現有的經濟部、武漢部、科教部、社會部多個前期部門記者進行整合,再統一調度,分派到災情汛情第一線,抽調一名原部長主任擔任組長統攬全局,全面掌握人員動態,統一補位、轉場、增員。
特別報道組:全部由武警部隊、消防大隊、及省防指、省氣象局、省水利廳、省民政廳、省國土資源局等重點職能部門宣傳人員組成,第一時間提供最新信息。
接片組:對前期記者回傳的文稿、畫面進行專門處理,保證在大直播中不斷有最新稿件更新,有效提高發稿效率和速度。
電話連線組:對湖北衛視記者、臺內其他頻道頻率記者、市州臺記者以及平面報紙記者,進行實時連線和畫面對接。電話連線、手機連線、4G連線、衛星連線,全天候滾動大直播中,以高頻次連線、全方位覆蓋的態勢,保證防汛動態信息全覆蓋、有現場、有進展。
畫面組:負責口播連線插畫的分類、收集,負責手機小視頻的轉碼、剪輯、合成。
外聯組:對所有播出稿件與正在操作的選題進行研判,向央視新聞頻道和重點欄目《新聞聯播》積極推送,擴大傳播力。
內聯組:整合地方臺稿件,以綜合稿形式發布信息;跟蹤市州汛情動態,與記者有效互動關聯,保證動態的最新跟進。
新媒體組:負責對接融媒體信息、稿件、視頻等,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發布新聞信息,對播出節目進行二次創意與二次加工,高密度重分量發布。
直播編輯組:負責湖北電視公共新聞頻道全天多檔滾動直播,一方面保證新聞的連續性,一方面時時更新最新動態。
直播導播組:負責湖北電視公共新聞頻道全天多檔滾動直播,確保節目安全播出與雙視窗等特殊屏幕效果的呈現。
湖北衛視電視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告訴《綜藝報》,這種“中央廚房”模式看似打亂原有的部門架構,實則是打通所有的資源、通道。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同時具備高度合作性、互補性,精準確保全天候滾動新聞大直播的實現。“這一套應急事件運行機制,通過東方之星救援報道和本次迎戰強降雨報道的實戰演練,逐漸完善、規范,以有限的人力發揮出強大的生產力。”
融媒體信息發布
在全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直播等網絡平臺也成為信息傳遞的重要組成部分。央視、衛視均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極大縮小虛假信息傳播的空間。
“突發事件報道,直播為先。”央視新聞中心一線記者李屹表示。除了央視綜合、新聞以及國際等頻道新聞欄目中的大屏直播,央視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也進行了直播報道。“大小屏之間同步進行,新媒體環境下,記者是多面手。”
在這次防汛抗災新聞戰役中,湖南臺實現了前方采訪、傳輸和節目傳播方式的創新升級,以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傳播。湖南臺新聞中心方面表示,這是湖南廣電在重大事件報道中媒體融合傳播的一次成功案例。在采訪手段上,SNG衛星直播車、無人機、3G4G連線、手機連線、QQ視頻等均出現在洪災報道中。湖南都市頻道記者姜堅強乘上直升機,用航拍呈現長沙三館一廳、橘洲公園、月亮島景區的最新水情,宏觀展現了長沙主城區的汛情。在傳播手段上,湖南臺新聞中心把湖南衛視《湖南新聞聯播》與網絡新媒體“一直播”無縫對接,以網絡直播方式隨時連線前方記者,最大限度滿足受眾對汛情的知情權。7月4日啟動“一直播”當晚,共計有73萬人次觀看,最高同時在線人數3萬。《湖南新聞聯播》官方微信、微博還鏈接新媒體芒果TV視頻,及時推送李克強總理視察湖南災區等重要報道。湖南衛視《午間新聞》、湖南經視頻通過微信公號對抗洪報道進行同步視頻直播。湖南電臺也在微信公號上對抗洪重點報道進行推送,微信頭條兩天閱讀量近4萬。湖南廣電所屬新媒體芒果TV在PC端、移動端推出了《堅決打贏防汛抗災這場硬仗》的報道專題,并在網站首頁重點推薦。
除常規電視報道外,SMG今年6月剛剛上線的Knews24網絡電視新聞頻道以及全新改版的看看新聞客戶端,通過網絡直播、網絡短視頻、網絡圖文報道等多種方式對全國多地的汛情進行持續關注。“與新媒體聯動,可以說融媒體中心的成立,本質目的就在于深層次推動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劉衛華表示,因為24小時網絡電視新聞頻道的建立,融媒體中心可以對所有新聞現場第一時間介入,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大量現場報道,并采取新聞客戶端直播間方式集納成抗洪系列報道,以時間線的方式關注全國抗洪進程。
《安徽新聞聯播》在官方微博上開辟#防汛進行時#專欄,每天24小時滾動直播災情雨情和救援進展。由于報道及時全面,涉及范圍廣,采訪深入前線且消息權威,圖文并茂,刷屏式微博直播,獲得了大量關注,成為電視節目有力的補充和全天候的信息發布渠道。#安徽暴雨#話題連續多日沖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不少網民自發呼吁全國人民關注安徽災情,話題瀏覽量達到3340萬,討論量7000余條。《安徽新聞聯播》欄目還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辟《我們在一線》專欄,同步更新記者在一線的花絮、手記、工作照以及幕后故事,將電視上無法呈現的內容通過公眾號進行傳播。其中,傳播最廣的一條“我們在一線”的花絮報道,閱讀量破5000,點贊過400。
“湖北新聞”微信公眾號推出抗洪版面,通過輿論引導+權威信息+便民服務,打造權威、全面的抗洪信息平臺。首先是抗洪救災的時政信息報道,通過一線采寫的畫面,平實親切的語言,傳達中央、省委戰略;通過人物故事、專題寫真,“黨旗飄揚在救災一線”系列專題,展現黨員群眾、抗洪戰士的感動事跡,積極引領抗洪救災報道的輿論導向。第二,結合電視新聞中心與全臺融媒體平臺多路記者來自降雨一線、搶險一線、省防指、氣象局等的采寫報道,整理推出一系列權威、全面的雨情、水情通報,讓受眾能從湖北新聞新媒體平臺獲得當天雨情、災情信息。第三,電視新聞中心記者擁有全省重要信息發布的第一手資料,很多雨情、汛情與老百姓息息相關。通過將天氣預報、漬水信息、延誤列車、停電公告、防疫知識等信息編排搭配,延伸角度,制作成便民服務形式的推文,為雨水困擾的居民帶來實用性幫助。7月5日晚,“湖北新聞”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圖說】這一次,請為他們轉發》微信文章,閱讀量127萬,轉發次數超15萬次。
面對突發汛情,河南廣電局立即啟動《河南廣電局全媒體應急宣傳報道方案》,200多名記者70多個媒體平臺,連續48小時采用電視直播、飛播字幕、插播、口播、航拍直播、三微一端移動直播等多種傳播形態發布雨情汛情、直播交通、氣象最新消息,傳播黨和政府的救災有力措施。河南衛視官方微信“河南衛視”也成為信息及時發布的有力渠道之一。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新媒體開發部主任龍濤介紹,在最近發生的新鄉特大暴雨事件中,新媒體工作人員早在7月7日就開始關注河南省天氣情況,并及時發布暴雨預警信息;在7月9日新鄉暴雨襲城的當天,打破常規改變推送時間,13點發布了新鄉暴雨襲城的信息,不到5小時閱讀量突破10萬;7月10日,河南衛視官微報道了新鄉暴雨災難中溫暖人心的好人好故事,同時突出戰士、警察、電力、水務、城管、社區等政府部門在災情發生時所做的工作;7月12日,“河南衛視”官微再次發文,不但對河南省未來七天的暴雨天氣進行預警,還對洪災發生時的一些自救方法進行傳播普及。目前這幾篇報道的總閱讀數已超過37.7萬。